不着一字 意味无穷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听着呼斯楞的《鸿雁》,他的歌声温暖而宽厚,闭目聆听这首天籁之音,是一种神奇美好的享受。
芦苇,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虽为飘零之物,却又质朴无华,细想想真正美的不止是芦苇,更是关于芦苇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喜欢芦苇,更喜欢鸿雁,因为鸿雁有情,人常说鸡有“五义”,而鸿雁有“五常”,是谓仁、义、礼、智、信。鸿雁雌雄相依、生死相随、“终身不再偶”,是美满爱情婚姻的象征。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元好问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下了千古绝唱《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鸿雁,更是忠贞守信之鸟,春天北去,秋天南飞,从不爽期,苏东坡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即说雁有信也!从不失信。忠贞守信,深深契合了当时文人雅士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追求。
芦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飞、鸣、食、宿的作品。如图为民国时期的德化窑芦雁纹茶盘,直径25厘米,瓷质洁白细腻,茶盘中央寥寥几笔,形象地勾勒出了鸿雁苇丛中展翅飞翔的精彩瞬间,布局简洁,主旨鲜明,秋的气息跃然画上。
你看,三两株的芦荻摇曳生风,粉红色的芦花像硕大的谷穗,一淡黄、一深黑色的鸿雁引颈鸣叫,姿势优美地向着芦丛结伴飞来。画面撷取自然而又优美的瞬间,简洁明了,静与动的强烈对比,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动人画面,主题突出,写实又传神,构成了一幅极富意境的沙汀小景,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画传统的写意手法,流动着“风喧芦草自飞鸣”的意蕴。
整张茶盘不着一字,却意味无穷,让人浮想联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构筑出了德化陶瓷绘画师们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