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我国景德镇瓷器制作历史悠久,品类众多,工艺繁复,尤其到明清两代时已达到顶峰。在众多的瓷器品种中,有一种特种工艺瓷——色轴地轧道粉彩器,就是其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是从古代陶瓷尤其是唐宋陶瓷刻划工艺得到启发和继承发展的。历史上的越窑、耀州窑、定窑、磁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等细刻划花工艺已日臻完美成熟。而刻花色釉地是传统刻划花和颜色釉的结合运用,它和历史上的青瓷、白瓷刻划花不同,它是按创作者的设计要求在刻划出地子纹样后又在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色釉,使画面色调变化丰富,它创制于清代乾隆年间,嘉庆、道光时期达到高潮,晚清时少见,到民国时随着复古仿制之风盛行又偶有出现。
图2
色釉地轧道粉彩瓷其色釉有粉红、胭脂红、绿色、蓝色、黄色等。少数还以开光作为装饰。器型多见于盘、碗、花瓶、笔筒等小件器皿。虽说色地轧道粉彩瓷盛极一时,但因其制作过程复杂,费工耗时,不久即被淘汰,故传世之作并不多见。
本文要介绍的这件蓝釉地轧道粉彩皮球花纹盘(图1),口径19.8、底径11.8、高约3.3厘米;酱釉口,矮圈足,凸底,底正中方框内篆书三行六字竖式简笔青花款:“大清嘉庆年制”(图2)。盘底还有用金刚钻刻成的“坤山”二字,这是前人爱惜物品的普遍做法。过去乡间凡有红白喜事聚会吃饭人多,餐具不够,多采用赊借的做法,为防止物品混淆出错,故在瓷器上做上记号,以备查验。古时的瓷器工匠均有刻字、修补和锔钉的技能,流传有“不会金刚钻,莫揽瓷器活”的俗语,惜如今此种技法几近失传。
盘底外沿绘3束红色花草。盘内为蓝釉地轧道底纹,上绘7个形态各异的粉彩皮球花,简约又不失秀雅,亮丽中闪现出质朴。综合上诉多方因素可以断定,此盘应为清嘉庆民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