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书法艺术名义胡搞的大师究竟是什么心态?
http://www.socang.com   2020-03-12 15:55   来源:太一智慧书画艺术

  近些年来,书法发展的是很快的,先是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并且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人才,再有就是平台很好,行业为书法爱好者提代了很好的平台,让一些佼佼者脱颖而出,但是,书法领域也怪象百出,什么“丑书”、“吼书”、“乱书”、“圈书”、“射书”、“盲书”等一个个跳出来,成为学书者的笑料,也使大众对书法的看法有所改变,严重影响了书法爱好者的学习积极性。

  在书法领域,本来是一件传播正能量、引领中国文化的“先头兵”,为什么会成为人们的不齿?正能量的作用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反而让这些“跳梁小丑”坐在了殿堂之上?他们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来表达自己的心态的?本文整理了一些网友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基础不牢,另辟蹊径。

  几千年的中国书法,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而要使这些经典真正地传承下来,必须要按照书法的本质来学习,掌握技法本领,实现形神兼备。古代的大师千年才可能出上一个,而当代人人都想成为大师,那么一些有了书法地位的、基本功不牢靠的人总相跳出来成为大师,因此就只能另辟蹊径了,他们通过吸人眼球的怪异方式来表达出“自己是谁”、“自己是干什么的”而一夜成名,但这些人的功底往往单薄,但占有一定的书法地位。

  时而现身,“我思故我在”。

  人是很奇妙的,朋友之间也要经常走动,如果不常联系,对方会慢慢把你淡忘的,因此一些书法“大师”担心“掉粉”,怕被人忘记,时不时地出来“吼两声”、“耍两笔”,制造一些“被骂”的镜头,其目的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他,“自己的思想只要存在,‘我’也会存在的。”他们为什么很注重自己的存在感?这是因为他想告诉“粉丝”他的重要性。

  艺术探索,无路可走。

  很多学习书法的人并不是单纯搞书法的,有些画家本来是学习国画的,但搞着搞着又喜欢上了书法,这类人大都是院校科班出身的,他们头脑灵活,见识广,尤其是在书法的创新上眼光独到,将绘画的画技、画意和书法的书写能力及国外艺术整合在一起,所谓“中西合璧”、“书画同源”,形成了大胆的“水墨”、“墨道”、“书道”艺术,一时让人无法识别究竟是书法还是绘画,给传统书法带来了乱象。这种艺术性百姓看不懂,他们说是“曲高和寡”,使本来就是“小众”艺术的书法之路更加狭窄。

  标准不严,胡乱创新

  艺术本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些人利用自己的书法地位、职务,通过所谓的艺术创新来提升自己的名气。对于艺术来说,正是没有标准,他们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能讲出一些道理来,有些人也是“盲人摸象”、“皇帝的新装”,使得这些创新者甚至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状态。

  标新立异,其奈我何

  相对于传统书法而言,一些人在书写上标新立异,博人眼球,他们通过非正常的书写,达到与人不同的表现方式,其目的就是想提升自己的名气,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成为名人。只可惜,书法行业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原因是书法是允许人们的创新,也是希望用大家的创新来推动书法的发展。不管是文学家、歌唱家、小品演员,还是街头卖艺、耕地种田的人,只要会写字,都可以拿起毛笔来书写自己的“情绪”,谁也拿他没办法。

  关于艺术创新,尤其是书法创新,本来无可厚非,但如今的书法乱象,已经完全让人生厌,最令人愤慨的是,这些“创新者”不是会长就是教授,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也是书法行业的引领人。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书法艺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