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能解决社会问题吗?
http://www.socang.com   2020-03-05 14:58   来源:时尚芭莎

艺术家
Molly Crabapple的彩色素描作品
 

  对严肃话题的讨论正在被大众消解细化,而 艺术家的参与则是 这过程中更为潜移默化且自成一派的环节。他们的发声在社会事件的解决与探讨中往往起着意想不到的作用。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一同了解艺术家面对社会问题是如何行动的。

1

粉色边境跷跷板

  从不同身份出发的观察视角往往会带来不同的解决方案,而艺术领域是否能用更轻松的方式解决它们呢?美国用以遏制墨西哥非法移民的边境墙近期已经被逐渐提上日程,不过一堵墙真的能彻底阻拦两方的往来吗?

跷跷板两侧视角

  建筑师Ronald Rael和VirginiaSan Fratello选择在边境墙上安装三个粉色跷跷板,以便两边的孩子一起玩耍。
 

  这个跷跷板似乎把被物理分割的空间又再次连接在一起,使一墙之隔的孩子们摆脱了成年人世界里的泾渭分明。而这样简单的“桥梁”互动,普通得就像和隔壁班的同学约好一起在小区里玩耍。

使用的粉色跷跷板

  但是美国国家边境巡逻委员会(National Border Patrol Council)的主席却表示这一项目并不合适,其实际上是对移民的变相支持,也对美国的安全造成了挑战。那么到底怎样的举措才是最合理的?恐怕还是得留给选民们决定。

2

建筑工地外的名单

《清单项目》展览现场
 

  对移民的关注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不仅在北美引起讨论,欧洲艺术家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众多探索。如果你在路边散步,突然看到墙壁上贴着一长串姓名,你是否会停下来观察呢?


  这份名单才不是“城市牛皮藓”,而是土耳其艺术家Banu Cenneto?lu与英国《卫报》合作发布的一份名单,记录着自1993年以来前往欧洲途中丧生的三万多名难民。

被破坏的《清单项目》

  这份沉甸甸的清单本不属于艺术,但艺术家Banu Cenneto?lu在瑞士、荷兰等地对其的展示却赋予了它新的身份,即 艺术作品《清单项目》(The List Project)。


  在2018年第十届利物浦双年展展出期间,这份发布在一个建筑工地围墙上的名单却遭到了反复破坏。然而名单的损坏和移除并不能使其背后的事实消失。这份名单如此直白地推至人前,给随机群众带来的震撼大概也是多于传统方式的“按头听讲”的。



被破坏的《清单项目》

 

3

被强奸的蓝色床垫

  哥伦比亚大学的大二学生Emma Sulkowicz则用更为直白的方式吸引了学校里所有人的目光。2012年时,她在宿舍被一名男生强奸,但是校方却对此进行模糊处理、毫无作为。而那名男生也依旧在校园里照常生活,似乎这件事从未发生过。
 

正在搬运床垫的Emma Sulkowicz

  因此,她决心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抗议,开始了名为《Carry That Weight》的行为艺术项目。Sulkowicz随身携带着被强奸时所躺的深蓝色床垫,象征着她背负着的不公正对待与学校对性暴力的忽略,并决心持续这一行动直到强奸犯被开除。

支持《Carry That Weight》项目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们

  令人悲伤的是, Sulkowicz直到毕业典礼也没能摆脱这个“负担”,说明这件恶行依然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置。 不过在她“负重前行”的这段时间,众多在移动路上帮助她搬运床垫的校友们也成为了作品继续的动力,并实际上构成了艺术项目的一部分。
 

4

“美丽”的战争场面?

  同样是呼吁大众关注时事,艺术家采用的手段也有所不同。美国艺术家Molly Crabapple常年活跃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前线,她先用手机拍摄照片,再把它们后期转为手绘作品,发布在杂志《名利场》(Vanity Fair)上。

Molly Crabapple的手绘作品

  原先镜头里过于“生动”的暴力场景在她的笔下变成了更能被人们接受的艺术作品,让原先人们不愿讨论的可怕景象变为了有尊严的存在,从而获得更多读者的关注。

  这些 手绘作品果然获得了积极反响,人们纷纷主动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她的创作。 只是这系列美丽艺术作品的描述文字却常常又是一段令人心碎的现场报道,何尝不是更增添了一层讽刺意味呢?


艺术家Molly Crabapple的 手绘作品



 

5

“鲜血抹布”

  暴力中的血腥痕迹在墨西哥艺术家Teresa Margolles的作品《一号旗》(Flag I)中则更近距离地扑面而来。


  这面已经脏得看不出原本颜色的旗帜,曾被用于清理墨西哥的暴力死亡现场。贩毒、街头斗殴的暴力行为无法被直接搬进美术馆,而这面记录了当时乌烟瘴气的旗子却能安静地控诉着已归于尘土的打杀场面。

Teresa Margolles《Flag I》,织物、血液、尘土和其它材料,2009年

  纷争和暴力带给我们的是什么?痕迹终将被消磨,一时间占的上风会被遗忘,艺术作品传递的也只是无数创伤后的一个瞬间。这些“素材”若能给观众带来大于瞬间的反思,才能使这些故事真正地延长生命价值。

Teresa Margolles《Flag I》,织物、血液、尘土和其它材料,2009年

6

“我知道你在害怕”

Omer Fast
《CNN Concatenated》,

影像截图

  这种对现场的回顾与讨论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迎来了高峰。不分国界和种族的骇人袭击使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传递着大众愤慨悲痛的情绪。这种慌乱的情绪从未真正消失,反而有着继续蔓延的趋势,以色列裔美国影像艺术家Omer Fast则以此为母题创作了作品《串联CNN》(CNN Concatenated)。


  这些摘录自美国CNN频道的镜头混合编辑在一起,不同的人嘴里说出的词已经脱离了原先的语境,却好像都在暗示一件事情,即“我知道你在害怕”。

Omer Fast
《CNN Concatenated》,

影像截图
 

  这段影像剪辑得就像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频道,紧凑的节奏抓住了大众内心深处的恐慌,让每个人在恐怖袭击过后的心有余悸中持续焦虑着。而这一作品对媒体传递方式和内容的反映也在提醒着人们,支配自己内心节奏的人到底应该是谁?

7

让小狗接受酷刑?

  随着时间线拉长,人们对恐怖主义袭击的讨论已经不再停留于“9·11”刚发生后的无助慌乱,而是转向其除了在暴力袭击之外,对和平世界人文层面的渗透和破坏。

艺术家Wafaa Bilal作品
《Dog or Iraqi》的投票海报
 


  伊拉克裔美国艺术家Wafaa Bilal为了引起大众的同理心,甚至还将小狗推至人前。这个名为《Dog or Iraqi》的项目邀请人们在网站上投票,以决定是艺术家还是小狗巴迪(Buddy)被施以水刑(这是一种让囚犯窒息的酷刑)。

艺术家Wafaa Bilal在介绍《Dog or Iraqi》项目

  但是谁能忍心让无辜的小狗遭受这一切呢?Bilal不出意料地在投票结果里“胜出”了。艺术家没有食言,执行了这一结果。而仅仅开始几分钟内,他就表现出了恐慌和恶心。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重复而漫长地遭受这种折磨会对一个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8

限量“毒药”出售

《弗林特水项目》中制作的瓶装水

《弗林特水项目》活动现场

  除恐怖主义威胁外,有时污染反而给和平国家的人们带来了更直接的生存问题。2014年,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改变了供水系统后,本地水质产生了大危机,日常饮用的自来水变成了人们中毒的源头。这引起了美国艺术家波普·L(Pope. L)的注意,他从当地居民手中购买了150加仑的水,并运到底特律进行装瓶包装。

《弗林特水项目》活动现场

   这项名为《弗林特水项目》(Flint Water Project)的艺术装置在展览现场限量装瓶出售,呼吁人们关注弗林特的水危机。看起来井然有序的现代社会竟然会因为在某一环停摆,看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小问题,小范围污染也会带来大危机。

9

“毒云”逼近

  随着污染与能源紧缺问题的讨论热度只增不减,艺术家的振臂高呼也开始更为声声入耳。在2008年的芬兰赫尔辛基市,天空中浮动着一片绿色的云雾,它体积越来越庞大,仿佛在一步步逼近,而居民们还聚集在一起静静观望着。
 

艺术项目《绿色的云》现场效果

  别误会,这不是什么灾难电影的开头,而是艺术家组合HeHe和赫尔辛基能源公司共同展出的一件公共艺术装置作品《绿色的云》(Nuage Vert)。这里的绿色也不是有毒的象征,而是投射至电厂排放蒸汽云上的绿色激光。随着居民们节省的电量越来越多,这片云雾也越滚越大,证明着大家的努力结果。
 

艺术项目《绿色的云》现场效果

 

10

解决住宅问题

  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排屋项目(Project Row Houses)中,艺术家们选择了更进一步,即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用作品重复已经被意识到的社会问题。
 

《排屋项目》街区实景


  这片曾由毒品和妓女统治的治安重灾区如今已经变成艺术家安居乐业的空间。而除了以非裔美国艺术家为主的本地展览之外,这里还有一个长期运行的“年轻母亲住宅项目”。

《排屋项目》房屋实景
 

  在听闻大量关于少女被强奸、怀孕后被迫成为单亲母亲的悲惨故事后,艺术家们选择挺身而出,用新项目让她们拥有一个能被接纳的环境和居所。而这种做实事的问题解决方式,也正是这个艺术社区能广受赞誉的原因。

《排屋项目》房屋实景
 

  事实上,面对公共事件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场,而对此反馈的形式却因环境和背景而大不相同。艺术家们只是选择了一种既平行于事件,又密切参与其中的方式来进行积极回应。当然,这里的回应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每个人的观点都有立场,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关怀才是这些艺术实践中最值得留心的部分。

监制 :齐超

 

编辑、文:于畅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家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