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被撕 除了热议价格更应关注艺术
http://www.socang.com   2020-01-18 16:56   来源:美术报 作者王进玉

 

 

1913年,一名精神病患者挥舞着刀子,喊着“死亡,够了!流血,够了!”在著名画家伊利亚·列宾名画《伊凡雷帝杀子》划了三个大道子。当时列宾本人将作品进行了修复。

  毕加索名画《女子半身像》,被一名20岁的嫌疑人沙克尔·梅西(Shakeel Massey)当场撕坏,该事件在国内一经媒体曝光,便很快登上热搜,一条“价值1.8亿元毕加索名画被撕”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网友对此也是议论纷纷。但出人意料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对毕加索的这件被撕画作大加不屑和抨击,对撕画者的行为拍手叫好,认为此幅画作很差,也看不懂,根本不值那么多钱,价格高纯粹是炒作,甚至认为撕了或烧掉才是其最好的归宿。

  / “1.8亿”刺激神经 /

  首先在笔者看来,此事件之所以能够引起热议,可以说与“毕加索”“名画”等的关系并不太大,而是标题最前面的“价值1.8亿元”这几个字起了关键作用,也似乎更能刺激网友的神经和参与讨论的热情。也就是说,面对一件艺术作品,当前大众依然会将目光过多地停留在它表面的价格上。至于价格之外的东西,比如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等,以及对艺术创作本体的认识和了解,兴趣则明显不足。殊不知,艺术品的经济价值是建立在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等这些元素的综合基础之上的,单纯关注或标榜价格,意义不大,也有动机不纯之嫌。而这也是当下公众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是公众审美所亟须提升的重要原因。

  下面再回到画作被破坏这件事情上来。笔者须提前声明的是,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何种动机,破坏他人的作品,尤其是名家名作,都是恶劣、可耻的行为,甚至是一种犯罪。可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大家如此看重艺术品的价格,深知艺术品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为何在网友们的讨论中还有那么多人会为撕画行为开脱,甚至拍手叫好呢?

  2018年5月25日,《伊凡雷帝杀子》画作再次被严重毁坏——一名名叫伊戈尔·波德波林的男子在酒后冲入展厅,用一根金属防护杆猛戳保护画作的玻璃罩,致保护罩破裂,画作严重损毁。

  在此事件中,撕画者的行为很明显已触犯了法律,应受到惩处。关于这一行为,与前段时间被吃掉的那根卖出12万美元的香蕉还有所不同,毕竟那件作品被创作者提前附加了替换说明,也有希望观众互动的意味。而吃香蕉者本人又恰好是一位艺术家,所以其行为也便带有了一定的艺术暗示性,与当时的场域、氛围等还算比较吻合,能勉强解释得通。而此件作品却不是,它纯粹是一件静止的、供大众欣赏的画作,且是已经去世了的大师毕加索的作品。该作品既不具备艺术再创作、再演绎的条件,也不构成创作者与观众互动的可能。所以这两个人的“破坏”行为完全没有可比性,大家不要相提并论,混为一谈。

  至于该撕画男子会面临怎样的惩罚,不妨看一下类似案例。早在2012年,一名叫安德鲁·沙伦(Andrew Shannon)的爱尔兰男子进入爱尔兰国家美术馆,在馆藏的唯一一幅莫奈作品《阿让伊特盆地塞纳河上的帆船》(Argenteuil Basin with a Single Sailboat)前,突然重拳砸向作品,并将其砸出一个大裂口。据悉,莫奈的这幅名画在当时价值高达780万英镑(约合7471万元人民币)。事发后,该肇事者被警方逮捕,最终被判入狱5年,且禁止其刑满释放后15个月内进入任何美术馆或者展示画作的公共机构。当然,具体到本次画作被撕行为,还要看实际的被破坏程度,以及嫌疑人是否蓄意为之等来综合判断,并以最终警方的调查结果为准。

  英国国家画廊藏的委拉斯贵兹名作《镜前的维纳斯》,曾被一名女权主义者玛丽·理查森用刀砍伤。1914年,随着妇女参政权运动的爆发,玛丽为了反对女权领袖被捕,手持菜刀在画作上砍了5刀。她的声明中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你们把现代历史上最美的女人抓了,我就把神话里最美的女人毁了!

  / 看不出名堂更应该补课 /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这件毕加索的画作究竟好在哪里,也看不出什么名堂,能值那么多钱吗?首先要讲的是,不管画得好与不好、值与不值,都不是损坏它并幸灾乐祸的理由。其次,看不懂很可能是自己的欣赏能力有限,而非创作者的水平问题。

  众所周知,毕加索是国际公认的艺术大师,他一生的创作几乎反映和见证了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历程,对世界艺术的推动也产生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并极大改变了人们绘画创作与观赏的思维和方式。而他的此件画作,看似一幅半抽象风格,其实是他立体主义时期较为成熟的一件作品。它打散了物体的原有具象,并进行了组合重构,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开创性地融合在了一起。换句话说,其画面创作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视角,而是通过不同视点、多维角度来处理不同的空间关系问题,并着重抒发创作者内心的精神、情绪,表达更为完整的形象,更为独特的画面效果。而且此件作品又是其为特定对象所创作的特定作品,也的确如美术馆发言人所说,“让这幅画在情感上似乎又多了一重意义”。

  不过坦白地讲,对于立体主义绘画,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审美积淀,不了解艺术发展的相关脉络,确实很难看明白,因为它确实具有艺术创作上的某种前卫性和引领性,也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能表述清楚。但对于网友所能理解的写实绘画,其实毕加索早在十几岁时就已经画得非常出色,也是毕加索绘画天才的表现。

  所以我们在评判艺术作品时,尤其是早已被艺术史认可了的大师作品,一定不能仅凭自己肤浅的观感去武断下结论,用画得像与不像的简单思维,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地来看待,而是要用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角和标准去欣赏、去衡量,这对于我们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2007年10月7日凌晨,4至5个看起来醉醺醺的年轻人试图闯入巴黎奥赛博物馆,他们试了好几个门后,终于从一扇后门破门而入。在触响警报后,他们慌忙逃走,不过在这之前,悬挂于博物馆一层墙壁上的油画《阿让特伊大桥》已经被其中一个人用刀严重损坏。这幅作品为莫奈1874年创作。

  / 对艺术要有起码的尊重 /

  当然,在此次撕画事件中,美术馆在安保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势必要负有一定责任,缺乏足够的警戒心和保护措施,对重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没有予以特殊防护。其实关于展品及文物保护话题,已是老生常谈,可一直以来仍然不断出现被有意或无意破坏的事情,比如最近的2017年,中国兵马俑在美国费城展出时就被一男子掰断手指并偷走;2018年佳士得春拍时,任伯年《花鸟四屏》中的一幅在预展上也被一小孩撕毁等。

  实事求是地讲,虽然有些情况在展出过程中猝然难防,甚至无可避免,但在此还是要再次强调并呼吁大家:作为观赏者,对艺术起码的尊重之心要有,来不得半点亵渎;作为展览方,对作品始终的维护之责不能丢,来不得半点大意。另外,对破坏分子也绝不能纵容,在对其严惩的同时要进一步切实总结教训、提高警惕、增强防范,唯有如此,才能让展品和文物尽量免遭不必要的损失。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名画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