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探讨明清皇陵保护 出土文物知多少
http://www.socang.com   2020-01-08 11:58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高丹

 

 

定陵发掘历史图片

  明十三陵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明定陵于1956年开始考古发掘,是我国第一个按计划科学发掘的帝王陵寝,定陵博物馆于1959年原址建立并正式对外开放。在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之际,“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暨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昌平举办。据悉,定陵地室出土文物2600多件,仅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多达600余件。

  一些学者认为,明清皇家陵寝作为老牌的世界遗产地,在遗产地保护管理上面临一些建设与发展的压力,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普遍的挑战。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明清皇家陵寝保护管理单位、国内部分世界遗产地、博物馆、相关科研院所近60家单位110余人,会议围绕“明清皇家陵寝的保护与发展”展开,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分享。

  会议现场

  12月19日上午的学术报告由清华大学吕舟教授主持。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唐拥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王岩、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韩扬、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黄雪寅、清源视野(北京)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青分别就明十三陵的保护发展成果、定陵考古发掘、明十三陵德陵的保护工程及保护理念、《回望大明——走进万历朝》策展回顾与展望以及理念范式转变下的十三陵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题进行了发言。

  长陵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唐拥军从最近发生的在明十三陵附近有村民随意摘种柿子树谈起,他谈道,由于十三陵中有三座陵墓是对外开放的,另外十座都与周边的三十几个村子混在一起,这对十三陵的保护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他介绍,十三陵,及其周边环境的改善一直是近些年工作的一个重点:“2002年以来,我们着力推进环境整治工作,累计拆除民居附近以外影响文物环境风貌的现代建筑物、构筑物约1.5万平米,对两侧房屋建筑进行了粉刷、安装,对大工程陵寝周围高低压架空接线、有线电视进行了陆地的埋设,对开放景区以外的拉线进行了改造,新修公路总长3340米,对不协调的广告牌进行了规范。”

  唐拥军也介绍,政府对于十三陵的保护高度重视,且每年都有专项拨款:“明十三陵作为定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管理工作得到国家2003年以来累计支持资金近7.3亿元,用于文物修缮和安全保障提升改造工程,昌平区委区政府为更好保护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设立了明十三陵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每年区财政投入两千万元,专门用于明十三陵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也对辖区内13个皇陵进行了规则,加固护栏,做好文物本体的线上监测,完成了4401个古树名木的普查,完成了明十三陵陵寝及古树名目对文物本体评估的报告,同步实施了工程,制定了中长期保护方案,切实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的保护。”

  明显陵

  近些年,对于古建筑、古文物的文化的推广也是文保单位们工作的重点,唐拥军介绍:明十三陵也加强文化研究和展示利用,加强与中国明史学会、北京古代建筑研究所、北京建筑大学的合作,编撰《十三陵志》,先后举办两届明代帝王陵寝学术研究会。此外,也先后举办了中外明人在十三陵大型图片展,永乐皇帝于明长陵历史陈列等多项展览活动,与首都博物馆合作举办回望大明,走进万历朝特展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王岩以十三陵中最受关注的定陵的考古发掘进行了分享,他谈道:“老一辈考古学家们,如倡议发掘定陵的原北京市副市长、明史研究专家吴晗,原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领导定陵发掘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定陵发掘队队长赵其昌,副队长白万玉等都对定陵的发掘保护有奠基之功。”

  定陵地宫现状

  “定陵地室出土文物2600多件,数量大,品种多样。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多达600余件,涵盖了大部分丝织品种,特别是织金妆花类织物,所用原料除各色丝线外,还用了金线和孔雀羽线,织就的成品金翠交辉,堪称一座地下丝织宝库。出土的缂丝衮服和刺绣衮服,无论从式样、织造方法和纹样设计方面与文献记载都有较大的差别:首先在式样上把上衣和下裳分制的形式改为袍服式样,其次在织造十二章纹样时,改变了衣织裳绣的定制,统一为一种织造方法,或缂丝或刺绣。织法的统一使衮服纹样整体效果显得和谐,富有韵律。”王岩说。

  定陵出土的金翼善冠

  此外,他认为定陵出土的帝后冠服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出土的一顶金翼善冠,其形制与鸟纱翼善冠完全相同,但全部以金丝编法而成。金冠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采用传统的掐丝,垒丝编结而成,是集编织与錾花工艺相结合的典型作品,代表了明代金银细工的高超技艺。出土的皇后凤冠四顶,冠上嵌饰金龙、翠凤,龙凤均口衔珠宝串饰,龙凤之间嵌饰大珠花,均以宝石、串珠组成。每顶所饰珍珠、宝石不同,最多者一顶嵌宝石128块,珍珠5449颗。”

  花丝镂空金盒玉盂 定陵出土

  王岩还介绍,出土金器289件,银器271件。金器有:酒注、爵、尊、执壶、杯盏、盘、壶、盆、盒、漱盂、唾壶等。金银器大多为帝后生前的宫廷日用品,其中酒器均出自万历帝棺内。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韩扬以二十多年前他主持并参与的德陵考古进行的分享,他介绍:“德陵的保护是我所接触的十三陵各陵的保护工程中最复杂的一个,德陵建的比较晚,它是明代的倒数第二个皇帝的陵墓,他在位的时间也不是很长,陵寝的工程质量也不是很高。在清末入关的清军对地上建筑曾经有一次焚烧,烧了之后又重建了,另外还有一些地震、水患等等影响,这些破坏都反映在德陵的遗存上。清乾隆50年到52年对明陵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这个修缮对它的保存应该是积极的,但是也有若干的改动。”

  韩扬以德陵的祾恩门的复建为例谈道:“我们为祾恩门是否复建进行了反复的研究,曾经提出了四个方案。祾恩门的残状是明代的台基在下,清代有所收缩。四个方案中,第一个就是按照现有的资料,清代的地盘,做清式祾恩门恢复。第二个是按照明代的建筑形式,做了一个明代的祾恩门的恢复。第三个方案保存两代的遗存,建一个简易房,同时也作为两片残墙的支撑。第四个方案是用明式的骨架和外壳,清代的内脏,把清代的遗存保存在外观为明代建筑形式的壳子之内,经过反复讨论,后来还是采取了乾隆年间建的祾恩门的一个形式。”

  “在清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清代祾恩门的一些构件,很多也就是只限于石构件,也已经残损了,这些构件我们全都用在了复建的祾恩门上,同时对祾恩门的两片残墙,一点都没有继续破坏,采取了用短锚杆把它固定住,松散体灌浆的手法保存了下来。这是二十多年前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个项目,做这个项目实际上在当时也是有一种关于保护理念和保护手段探索这方面的意义,这种研究是必须的,这种工作模式一定要贯彻始终。”

  德陵祾恩门及门前的功德碑

  19日下午,参会人员分为三组,就“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管理”“博物馆建设和文旅融合”三大主题展开小组讨论。文物保护小组讨论内容涉及到文物本体修缮、修复,石质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管理,预防性保护,三维激光扫描,文物周边环境保护,文化内涵的梳理、研究,文物展示利用等各个方面;文化遗产管理小组成员在遗产立法保护、遗产地管理组织、遗产地监测、申遗过程中的遗产保护、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与活化利用等方面做出了发言;博物馆建设和文旅融合小组研讨方向涵盖博物馆发展模式、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文物保护研究、古代人物研究、博物馆展陈和讲解等多个方面。

  第一小组的发言中,北京市文物古建公司高级工程师万彩林做了古代帝王陵寝及王爷墓葬修缮概述,介绍了陵寝建设的特点,从工艺、材料等多个方面,对如何维护文物的原真性进行了探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邵明申先生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介绍了石刻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新的科研成就和保护成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曹永远康先生做了新型石灰基材料在古建筑修复上的可行性探讨,从文保理论的高度结合中西文保实践对比分析,对各种石灰的性能优缺点进行了介绍,肯定了火山灰、石灰的优越性;潞简王博物馆文物科苏东鹏先生的潞简文物与明代皇家陵寝石刻仪仗群比较研究,介绍了潞简王陵墓石刻仪仗群的独特价值与特点。云冈石窟研究院何勇先生以明十三陵为例,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数据采集利用方面的应用,三维激光技术以精度高、非接入、效率快的特点解决了过去文物保护和监测遇到的技术问题。

  潞简王陵墓

  第二小组的发言中,明清皇家陵寝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纪楠介绍,遗产管理保护作为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世界遗产长期需要关注的重点工作,明清皇家陵寝作为老牌的世界遗产地,在遗产地保护管理上面临一些建设与发展的压力,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普遍的挑战。

  该组讨论中,嘉宾分别从遗产立法保护、遗产地管理组织、遗产地监测、申遗过程中的遗产保护、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与活化利用等方面做出了发言。发言主要介绍了明孝陵、明藩王陵、清昭陵、清福陵、苏州拙政园、太庙、周口店以及清东陵等遗产地在长期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思考。

  明孝陵神道

  第三组博物馆与文旅融合组的发言中,成都蜀王陵博物馆李泽良对明蜀王陵的现状与发展提出了构想。明显陵管理处周红梅以明显陵为例,探讨了明清皇家陵寝的发展现状,文物保护以及成果利用。主张在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拓展文化空间,延伸时间主线,重建古代陵寝的现代的符号,并充分运用到文创开发和品牌文化活动中去。北京市钱币展览馆高小龙先生提出以沉浸互动式戏剧演出促进十三陵活化利用。北京时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朱伟通过十三陵戏剧演出,颐和园的商业形态转变,明康陵的故事讲解,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释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要根据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创新性发展。

  会议期间,也举办了“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暨明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成果展”、世界遗产明十三陵遗产界桩揭幕仪式、明十三陵纪录片《十三陵的时空》首播等活动。会议也宣布,明祖陵、明皇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明显陵、明鲁王陵、明蜀王陵、明靖江王陵、明潞简王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东陵、清西陵共十四家明清皇家陵寝的保护管理单位联合成立了“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联盟”,作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明清皇家陵寝的整体保护和发展,扩大影响力。

  清福陵

  大会形成了《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共识》,明确提出,明清皇家陵寝作为一个整体应以遗产价值为核心,充分理解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要求,关注皇家陵寝文化景观的属性,加强整体保护,关注遗产地和所在区域变化趋势,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全球战略”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促进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联盟成立仪式

  (注: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文物局、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承办,世界建筑杂志社协办)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物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