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王铎《奉景翁诗轴》
王铎作为明末清初的书坛名家,曾经在崇祯十三年(1640)至崇祯十五年(1642)间活动于今天河南新乡及周边地区,并留下许多文学和艺术作品。如今,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就现收藏于新乡市博物馆。
图2 王铎《为潞王寿诞祝词碑》拓片
图3 王铎为潞王祝寿图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十樵、痴庵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清史稿》记载,“自明、清之际,工书者,河北以王铎、傅山为冠”。由此可见,王铎书法在北方的地位。明天启二年(1622),王铎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讲、礼部尚书。后降清,任礼部尚书。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文学作品有《拟山园选集》。王铎在中国书法史上最大的贡献是行草书,王铎曾言:“凡作草书,有登我嵩山绝顶之风。”因而,王铎的书法巨幅大幛,洋洋洒洒,纵纵横横,犹如行云流水。同时,王铎还是“涨墨法”的代表人物。所谓“涨墨法”,指的是作书时饱蘸墨与水,落笔沉重,并任墨水在纸上晕化成团。王铎书写的作品,字里行间中常夹杂些许鲜明的墨团,墨色或浓或淡,一任自然,变化无穷。
崇祯十三年(1640)七八月间,在北京做官的王铎收到家书,知其父母病重。同年秋,王铎与家人暂返老家孟津。因明末农民起义横扫中原,王铎的归乡之路并不顺利。王铎行至卫辉府张武店(今新乡市区西北20公里的张武店村)时,家人一行被农民军包围。王铎随以二十五骑驰突往救,救出家人后,冲出重围。
《拟山园选集》记载,“逮卫辉张吴店,被围,予提刀跃马,争先陷阵,戈声相拨,斩获甚多。所率壮人奋勇逐北五六里,寇殊死斗,斩级百余,及新乡临青村,又遇伏寇,战斗,斩三十余级。”同年十一月,王铎父亲病故。王铎为父服丧,随携家人在怀州(今河南沁阳)筑草堂栖之。
王铎在怀州服丧期间留下许多艺术作品,其中于崇祯十四年(1641)九月,作《奉景翁诗轴》,现收藏于新乡市博物馆(图1)。该诗轴纵278、横96厘米,内容为“欲跨白驴问太室,烟湫可以篹玄居。崖如璎珞能颐魄,墨借栴檀好著书。即使艺兰不暇懒,纵然煮石未为踈。蹉跎恐负浮丘约,三十六峰明月魖。”款署为“有心嵩□,近涩兵燹,欲往从之,劳于梦怀,率赋斯言。奉景翁博噱兼柬贤长兄,时辛巳菊有黄华舫中书草,王铎。”钤印两方,上白文方印“宗伯学士”,下朱文方印“王铎之印”。景翁,即杨嗣修,字景欧,万历丁未进士,为怀州当地著名士绅,早年巡抚宁夏。此年,王铎双亲病故,李自成的农民军正横扫中原,关外的满清势力迅速壮大,明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面对此情此景,此诗的款署表达出王铎对世事的无奈。
明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挥军破洛阳、围开封。同年秋,王铎安葬父母于祖茔。因农民军进据孟津,王铎携家人及亲眷等近百口人,乘舟而东,复走新乡。在新乡与时任兵部尚书的张缙彦,同游苏门山和百泉等地。六月,就藩卫辉的潞王朱常淓正值35岁寿,王铎为其祝寿,做诗两首。现存王铎的《为潞王寿诞祝词碑》有两块,为卫辉潞王府著名石刻,第一通现存卫辉市博物馆碑林,第二通现存河南博物院。第一首内容为:“锡圭镇河朔,王业绍谋令。数传亢璚牒,虔礼厚光命。闻能敦棣仪,允焉缉安敬。明典韡帝裔,休禧畣保定。盘石绵埏垓,亿万笃鸿庆。寿礽天表现,谟徽永昌重。”款署“壬午六月恭祝潞国主贤殿下遐龄孟津王铎撰并拜书。”该碑拓片现存新乡市博物馆(图2)。另一首内容为,“价藩巩斯地,宸绣作民教。遐迩钦王度,树声绳古道。海屋筹无沫,仁德彰纪要。拯饥缮城守,施厝炳灵耀。式敬垂旷泽, 百岁翕攸好。恪哉厚永图,世世贻洪灝”。款署“壬午六月王铎俚言敬祝潞国主贤殿下寿。”此外,王铎为潞王祝寿还作有画作一幅,也收藏在新乡市博物馆(图3)。该作品以水墨绘山石、竹子、树木,景色比较写实,用笔简单,风格质朴。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竹子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树木空枝无叶,强干弱枝,劲健有力。其画作用笔多少有些书法的影子,笔势婉转,气力恢宏。左上落款署“壬午六月恭祝潞国主贤殿下遐龄,王铎”。钤印两方,上白文方印“宗伯学士”,下朱文方印“王铎之印”。十月,王铎南下南京,王铎之妻马氏病逝途中。
明崇祯十六年(1643)初秋,王铎返乡,发现孟津老家庐舍尽毁,随移居新乡辉县苏门山南十里之孟庄,并将亡妻灵柩葬于新乡城东二里的水柳湾。自当年秋至第二年初,王铎旅居新乡近半年,期间游历新乡周边,用诗文记录战乱中的新乡,“荒原存古庙,烟火更堪嗟。孑孑田车响,阴阴野雾遮。三秋悬鼓铎,百战厄龙蛇。纵有偷安日,知看何地花”。崇祯十七年(1644)初,王铎离开新乡前往南京,并于顺治二年(1645)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