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赏菊图》的隐逸情怀
http://www.socang.com   2019-12-30 14:35   来源:收藏快报 郑学富/山东枣庄

 

 

唐伯虎《东篱赏菊图》,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东篱赏菊图》(上海博物馆藏)是根据陶渊明饮酒赏菊的诗意创作的,表现了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与梅、兰、竹合称为花中“四君子”。无论是杜甫的“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还是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都赞美了菊花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然而,古代文人还是钟情于菊花的隐逸之风,他们爱菊、写菊、咏菊、画菊、品菊,以菊表现隐士的超凡脱俗、高风亮节的人文情怀。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虽怀有忧国忧民的鸿鹄之志,但是官场的黑暗、社会的不公,使他愤然解印辞官,退居田园。他耕耘播种,饮酒作诗,其乐融融,菊花陪伴他度过悠哉悠哉的隐居生活,写下大量的咏菊诗句,吟诵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流露出对太平社会的向往。如“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等。幽幽的菊香,成为繁闹躁动尘世中的一股徐徐清风,沐浴着他那颗孤寂的心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醉酒后,披着晚霞的余晖,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那种恬淡闲适的情趣和宁静致远的心境跃然纸上。

  唐伯虎,名寅,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集画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东篱赏菊图》约为唐伯虎35岁前后所作。图中青松翠柏,枫叶流丹,茅亭耸立,满地金菊傲霜怒放,争芳斗艳;陶渊明与友人坐于岩石之上,一边欣赏沁人心脾的菊花,一边品茗香茶,侃侃而谈;一童子正在辛勤地浇灌菊花,精心护理,另有三人煮茶烹茶,在一旁伺候;前面怪石嶙峋,溪流潺潺,远处壁立千仞,峰峦耸峙,烘托出“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氛围。左上方有唐伯虎自题诗一首:“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唐伯虎的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用笔娟秀,笔墨凝重,圆硕多肉,结体端丽,俊逸秀拔。其题诗格调高雅,是画家与诗人心有灵犀,穿越时空的对答,与画相得益彰,烘托了画的意境,进一步点出主题,充实了画面的思想内涵。右侧有乾隆皇帝的御笔:“坐石高谈利断金,菊擎露盏涧调琴。重台莫认陶彭泽,诗画同斯别裁心。乙酉秋日御题”。乙酉是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是步唐伯虎诗韵的和诗,赞扬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又称赞了唐伯虎的诗画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东篱赏菊图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