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的魅力之处:工艺之精与文人之美
http://www.socang.com   2019-12-18 09:54   来源:收藏家杂志

 

 

图1 明 黄花梨扶手椅

  如同历史上其他大多数优秀工艺美术门类产生的前提一样,明式家具之所以驰名中外,在于它的工艺之精和文人之美。在明朝,工匠群体和文人群体都进行了家具制作理论著作的编写。如工匠们在万历年间增编的《鲁班经匠家镜》,并且已经有着一套成熟的家具形制及其造法。文人们在“冶园亭”“藏古玩”的美学实践中,则衍生出他们的家具欣赏美学理论。如文震亨的《长物志》、戈汕的《蝶几谱》、王圻父子的《三才图会》、李渔的《笠翁偶集》等,他们在家具设计与制作上的理论认识对明式家具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和成效。近代以来,学者们对明式家具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以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为集大成者。

  明式座椅类家具的形制与工艺

  座椅类是明式家具中最为常见的类别,其中圈椅是最能体现明式家具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座椅之一。明式圈椅本由交椅演变而来,其命名主要因其圆圈形的靠背得来,宋代时被称为“栲栳样”,至明代《三才图会》中将其称作“圆椅”(图2)。圈椅的靠背与扶手相连,背板多作“S”形曲线,这种造型的优势是能让使用者在就坐时,不仅能让肘部有支撑点,同时也能让大臂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此外,圈椅的背板曲线贴合人体脊椎的弧度,在展现韵律美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体的舒适度。

图2 三才图会中的圆椅

  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这件清初黄花梨雕花卉纹圈椅(图3),是较为典型的明式圈椅造型。其扶手出头,椅圈为“五圈”,圆中带扁。“五圈”是指圈椅的椅圈部分以五根略带弧度的木料拼接而成,这是由于明代后期大型木料较难获取后的常见制作方法,而此前的椅圈“三接”的造法更为多见,称为“三圈”。换言之,“三接”的椅圈比“五接”的椅圈要少两处榫卯结合点,因此它的每一根木料必须体量足够大才行,而他们之间结合所用的榫卯,名为“楔丁榫”(图4)。根据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中的定义,楔丁榫是将两片榫头尽端有小舌的榫头合掌式地接在一起,小舌入槽后要能紧紧贴合,使榫头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口中凿出一方孔,然后将一头粗一头细的楔钉钉入方孔,使得榫头不能左右移动。明式家具的椅圈主要是“五圈”与“三圈”两种做法。

图3 圈椅

图4 楔丁榫

  除了椅圈不可忽视,这件清初黄花梨雕花卉纹圈椅还有很多比较明显的特点,首先其背板略带弧度,背板中间是浮雕的莲花,周围辅以卷草图案。其次其座面为藤制,落堂镶嵌,座面和椅腿之间有束腰装饰。连接座面、束腰和椅腿之间更是以极为精巧的“抱肩榫”(图5)相连接。值得一提的是,与常见的壸门牙板形式不同的是,这件圈椅代之以八个刻有卷草纹的托角牙子。虽然同样在结构上仍有承托重量、增强整体牢固性的作用,但开始更多地注重牙板的装饰性。而在圈椅底部正前方的下端处有踏脚枨,枨下以素牙条为支撑,其余左、右两侧和后侧三面则为罗锅枨连接,圈椅四腿足均为马蹄足。

图5 抱肩榫

  这件黄花梨雕花卉纹圈椅虽为清初之物,但其式样为典型的明式。这里涉及一个世人很容易出现的认识误区,即“明式家具”并不是“明代家具”。这一点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曾对“明式家具”一词进行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明式家具“不仅包括制于明代的家具,不论是一般杂木制的、民间日用的,还是贵重木材、精细雕刻的,皆可归入”。而狭义的明式家具则“指明代至清代前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这一时期,尤其是从明代嘉靖、万历到清代康熙、雍正这200余年间的制品,不论从其数量还是质量来看,称之为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当之无愧。”本文采用了王世襄对明式家具的狭义定义,北京艺术博物馆藏的这件圈椅在家具材料、制作工艺上都完整地继承了前朝,且具有典型的明式家具特点。我们很难将其与之后装饰繁华、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归为一类。

图6 清早期 乌木七屏书式扶手椅

  中国的传统坐具自汉代时由北方少数民族传入的“胡床”基础上不断发展,至唐宋间完全脱离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坐具也随之演变为今天所见到的高型座椅,并逐渐定型。到明代时,座椅类家具已经完全成熟,其种类也发展出了很多种。除上文所提及的圈椅之外,常见的座椅类型还有靠背椅、扶手椅和交椅等。

图7 明 黄花梨扶手椅

  扶手椅是在靠背椅的基础上,两侧增加了扶手的一类椅子。扶手椅中常见的形式有“玫瑰椅”和“官帽椅”。“玫瑰椅”之名的由来,尚没有见到明确的考证。在江南地区称之为“文椅”。这种椅子的特点是体量偏小,靠背和扶手都比较矮,且两者在高度上相差不大,同时又都与椅盘垂直。

图8 明 黄花梨卷草纹玫瑰椅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清初黄花梨藤面玫瑰椅(图9),宽约60、椅高86、座面高度50厘米。与上文所见的圈椅相比,显得小巧玲珑,颇为文雅。这件清初黄花梨藤面玫瑰椅的靠背和扶手很有特点,其靠近座面的地方做有圆形横枨,枨下施加矮老。而靠背则用板条攒成曲边券口牙子,牙子向下延伸,与横枨相连。在座面下方以罗锅枨加矮老进行支撑,在管脚枨下方配以素牙条支撑,这种方式是玫瑰椅中最为常见的样式。不过玫瑰椅的椅腿明、清两代略有差异,明代多见圆形,而北京艺术博物馆藏玫瑰椅这种圆棱方腿则以清代居多。

图9 玫瑰椅

  明式家具中玫瑰椅的传世数量并不太多,但在文献中可知其广受文士阶层的欢迎,尤其是在江南文人的书房陈设中更为多见。其缩小椅背与扶手高度差的做法,使得造型上别具一格。这种造型上的巧妙安排,使得玫瑰椅在靠窗摆放时,不至于让椅背高出窗台而造成空间上的凌乱。当它与桌案类家具配套使用时,也不会因椅背高出桌案带来节奏上的突兀感,避免了高椅背在整体空间陈设上难以协调的缺陷,使得座椅类家具能够和谐地融合在空间效果的整体营造中去。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明式家具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