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刻竹墨盒椭圆形
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文房用器的“自然朴实”与“精雕细刻”始终是他们的审美追求。中国人传统上对铜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崇尚情结。精书画、通篆艺的文人参与画铜、指导刻铜,甚至自书自刻,是很便捷的一件事。所谓“金石长寿”,与在纸上行书作画时常有平庸的应付之作不同,文人们在这种可以传世久远的铜器上饶有兴致地写绘作品时,是极其精心仔细的,因此刻铜文房上所展现出来的,也多是该书画家的经典作品。
访友刻铜墨盒方形
刻铜艺人遇更多挑战
刻铜不同于在纸上行书作画,不能像纸上书画那样以墨色的浓淡、色彩的差异来表现艺术效果,这对书画家特别是刻铜艺人来讲,无疑是一个挑战。刻铜艺人在铜面上以;中、切、挑、铲等技法,刻出阴阳、虚实、飞白等效果,借以再现原作神韵。而这,正是刻铜艺术的独特魅力。
“虽刻犹写”虽然是刻铜的至高境界,但刻工对书画的理解、自身修养、擅长刀法等,都会决定刻铜作品的最终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讲,同一幅书画作品,交由不同的刻工镌刻,其最终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
真正的刻铜高手绝不是泯灭铜性地简单地对文人书画进行追墓。操刀之先,必反复审视画意、笔势,立意于施刀之前,做到既要体现笔意,又要表现出刀意,即刀意是对笔意的二度创作。然后,才以钢铁刻刀代笔。以铜面作纸绢,铜铁相搏,铿锵奏进,镌刻出一幅具有淳厚金石味道的作品。
易被忽略的“金石韵味”
正是由于刻铜艺人赋予了书画作品浓厚的金石味道,使得当时的文人雅士乐此不疲,也令当今的收藏者痴迷不已。
许多人都知道,欣赏碑刻作品的审美角度与审美感受不同于欣赏纸上书迹。但遗憾的是,如今不少人在欣赏、评价刻铜文房时,却只是简单地把它们当作纸上书画来欣赏、品味,这其实是忽略了刻铜艺术品最基本的审美价值——镌刻工艺,因而让人无法感受到它的金石韵味之美。
那么,什么是“金石韵味”呢?狭义上讲,金石指钟鼎之类的古铜器和碑石、造像一类的古石刻,广义上还包括甲骨、简牍、玺印、封泥、瓦当等出土文物。研究、鉴赏古代铜器、碑刻等的金石学在宋代出现,一直延续到晚清,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一些文人学者借鉴古代碑刻、金文古拙雄强的风格,应用于书法、绘画中,使书画一扫“帖学”书风影响下用笔流宕柔媚的审美倾向,凭添了沉雄拙朴的金石韵味。以刻刀表现出来的刻铜书画作品,从其材质、制作工具、制作方法及最终艺术效果看,都是堪称直追金石韵味的艺术品。如果我们在鉴赏它们时只注重表象而忽略内涵,才是真的枉费了先人的一片苦心呢。
古时,书画家亲笔画稿的刻铜文房的售价,远高于画家同尺幅的纸上作品,在刻铜文房中也算是物少价昂的“阳春白雪”了。自然不是普通百姓所用之物。普通民众所用的,多是那些由普通工匠自己写绘并刻就而成的产品,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富贵牡丹、松鹤延年、高士泛舟、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婴戏、仕女、鸣禽、走兽、博古清供、唐诗宋词等古典诗词、名言警句等等,举凡书画所包括的内容,应有尽有,令人赏心悦目。如今,它们已成为刻铜文房收藏者集藏的主流藏品。
刻铜文房的收藏魅力,还在于除《兰亭序》、《归去来辞》、《朱子家训》等这类文学名篇外,它们在艺术表现形式与内容上往往不尽相同,每一件器具,几乎都是独具特色的“唯一”的艺术品,收藏者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新的惊喜”。即使是同一文学名篇作品,由于书者、刻者不同,其文字的艺术风格也是各具特色的,相互比照,极堪玩味。
刻字墨盒圆形
孤舟漂流刻铜墨盒方形
研究历史的一手资料
刻铜文房除了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在刻铜文房盛行的百余年中,包括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陆润痒、孙中山、毛泽东、梁启超、鲁迅、周作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蔡元培、柳亚子、张学良、蒋介石、冯玉祥、吴佩孚、郑孝胥、阎锡山、袁克文、叶公绰、傅作义、宋哲元、张自忠等诸多社会名流,都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人置办、赠送、受赠及使用刻铜文房的过程中,常会在上面留下一些雪泥鸿爪。记录下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个人经历、友朋情谊、文坛佚事等往事。这类物品堪称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值得进一步发掘、探索。
初涉刻铜文房宜“多看少动”
如何才能选购到自己心仪的刻铜艺术品呢?笔者认为,衡量一种古近代艺术品是否值得购藏,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第一、它是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第二、它是否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第三、它是否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第四、今人能否达到它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准与工艺水准。无疑,从上述几方面看,刻铜文房都是非常值得收藏的。
大众喜闻乐见的书画内容是刻铜文房的主流。在这类作品中,书画家与刻铜名家、名店的亲手联袂之作,无疑是诸多收藏者梦寐以求的顶尖级藏品。但此类藏品在当时的数量就极少,如今更是物以稀为贵,颇难寻觅。个别收藏者热衷于购藏有名书画家、名刻工、名店铺款识的作品,结果往往是买到一些现代仿品。因此,购藏这类“极品”,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书画修养,明辨刻铜工艺水平的高下。由此看来,刻铜文房的鉴赏也是需要多方面知识的。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些名家、名店之作,在当时也不一定都会署上名字和打上店铺底铭的,故收藏者在选购藏品时千万不要唯名款、底铭是瞻,否则会与佳品失之交臂。
初涉刻铜文房的收藏者,首先不要急于购买藏品,而要“多看少动”。目前市面上关于刻铜文房的出版物已有10来种,建议买来细细研读;同时,网络上的相关知识也是非常丰富的。
基于欣赏的角度出发。那些图案草率、刻工粗恶的刻铜文房并不值得收藏,除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只有写绘精细、刻工优良的作品,才值得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