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瓷画:海明先见日
http://www.socang.com 2019-11-23 15:17 来源:收藏快报 胡剑明/江苏南京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这块巴掌大的瓷片(见图)遗自清代顺治年间,瓷画上的山、石、树、亭,衬托着海水茫茫,一轮初日升于海上……在工匠艺术的描绘下,一幅“海明先见日”的宏大意境铺陈开来。我们看到,作为陶瓷佳器的青花釉色上,白中泛青,线条刚柔,如镜面一样坚硬致密。引人身临其境的画面,其精美高远,让收藏者陆佩义先生不惜千元收藏在手。
瓷画上的这幅诗境,其诗原出自诗人张祜的作品《题松汀驿》,全诗为:“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张祜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他一生“不事献媚”,却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曾因一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使他最初名震诗坛。
这幅瓷画演绎着原诗的意境。“松汀驿”是古代驿站的名字,在江苏境内太湖的边上,诗人在这里写出了苍茫,写出了太湖的所谓“五湖”。青翠的山色连接到遥远的天边,松汀驿在碧波万顷的太湖东岸。早晨湖面明亮,可以看到东升的旭日,在白晃晃的江面,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风声。只容飞鸟通过的狭窄山路能接到高原上去,蜿蜒曲折的小路可以通到村落。诗人感叹,我的那些遗世独立的老朋友们,却一个个都不在太湖这里了。
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找不到朋友,落脚在湖畔一个名叫“松汀驿”的驿站时,题写在壁上的诗。诗里除了对访友不遇表达了遗憾外,也把松汀驿的美景介绍给读者,后来的读者中一定是有顺治年间的这位瓷画工匠的,否则,他如何绘出这样的意境之美!
用今天的话说,松汀驿只是太湖东岸边上的一个供人宿食及停车置马的小旅店,但却美景无限,可见太湖的美名从古至今,绝非虚传。太湖古称“震泽、笠泽、五湖”,面积古称“三万六千顷”。因为水秀山明,湖中水产丰富,所以开发得很早,在春秋时代就是吴王夫差打猎游憩的地方了。
当时杜牧当度支使,待张祜十分优厚,杜牧有一首诗赠给张祜说:“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张祜作诗常反复吟诵,雕琢字句,妻子儿女每次叫他他都不应,说:“我正要口里生花,难道还顾得上你们吗?”连大诗人杜牧都如此欣赏张祜!可见其诗不俗。
据说,张祜为人清高,颇有诗才,他的知心朋友都是当时的杰出人物。然而他却不习科举文章。在元和至长庆年间,张祜深受令狐楚器重,令狐楚任天平军节度使时,亲自起草奏章荐举张祜,把张祜的三百首诗献给朝廷。奏章大意说:“凡作五言诗,应包含六艺。如今人多文笔放诞。诗坛没有宗师。张祜多年流落江湖,很久以来精于诗赋。他钻研深入用心良苦,搜求意象功力很深,受到同辈诗人推崇,诗赋风格罕有人比。谨此请人抄写其诗作,到光顺门进献,乞望皇上交给中书省、门下省办理。”
随后,张祜得进京城,此肘正值元稹号称“心机深陷难测,在朝廷里权势很大”,皇上于是把元稹召来,问他张祜的诗写得好不好?元稹说,“张祜的诗乃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若奖赏他,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皇上听了。就这样,张祜不久便寂寞归乡。之后,张祜遍游山水,胜览了许多名寺,所到之处往往题诗作赋,留下许多好诗,《全唐诗》收录了他349首诗歌。
张祜以“处士”身份终其一生,他美好的名声不靠钟鼎而传扬,却能高视阔步于那个时代;他的许多意境高远的诗句,正如这块顺治瓷片一样,被后代的画家艺匠延绘成艺术作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辉煌的一脉,不断传承下来,至今依然为人称道,叫绝!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瓷画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