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画的“小人书”每一根线条都在说话!
http://www.socang.com   2019-11-20 16:45   来源:艺术中国

高云说《罗伦赶考》是他的第一次“应试”,显而易见,他交出了令人十分满意的答卷。

  《罗伦赶考》刊登在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通俗美术刊物《连环画报》上,篇幅所占版面之大,前所未有。当时,只有最优秀的艺术家、最优秀的作品才能登上《连环画报》,它可谓是画家们同台竞技、一较高下的唯一平台。作品刊登则意味着其获得了专业、大众的双重认可。而《罗伦赶考》不仅刊登在了炙手可热的《连环画报》上,还获得主编严岩亲自提笔撰文《要会导演》,高度表扬了高云运筹帷幄的才能。

《连环画报》封面

  《罗伦赶考》还在连环画坛掀起了一股“白描”热潮,甚至被写进教材,成为了学习白描绕不过去的范本。1984年,这部被称“二十世纪白描扛鼎之作”的《罗伦赶考》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一举斩获金奖。随后,它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3年《罗伦赶考》刊登在《连环画报》中

  在那个文娱资源匮乏的时代,为了满足观众的阅读需求,很多连环画的创作者更关注故事本身,而忽略绘画的技法。

  中国画专业出身的高云认为,连环画即使是通俗读物,也要有高深的艺术追求。

  于是,他将技法与故事进行融合,用国画理念支撑连环画创作,以传统白描来画《罗伦赶考》。此作的线条取法“白描第一人”宋代画家李公麟,以墨笔线描表现所画对象,不施色彩。人物塑造则结合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与清末画家任伯年二人雅俗共赏的造型特点,给人幽静含蓄又可接近之感。

《罗伦赶考》节选之九、十 局部

  线条是中国画的一个底线,中国画里的线和其他画中的线不同,本质的区别在于对线品质的要求。我们在画线的时候,尽可能在工笔里也融入写的成分。每条线像写出来一样,而不是描出来的。

——高云

  在艺术家开始创作之前,会收到出版社提供的既定的文字脚本,而文字脚本是由长篇的故事原著浓缩而成的短篇文字。艺术家在脚本每一页的丰富情节中仅能提取一个画面以呈现复杂的故事剧情,既要保证单幅画面的准确表达,又要兼顾前后剧情的连贯,这极大考验了艺术家的“导演”能力和创作水准。

《罗伦赶考》节选之八 局部

  如《罗伦赶考》第八幅,文字脚本中写道:果然不出罗伦所料,主妇洗脸时,将金镯落入盆中。侍女不知,连水带镯一起泼掉。

  于是,高云设想,遗失金镯的一定是大户人家的妇人,因此他将画面中的场景设置为富贵人家的环境,从雅致精美的屏风到窗外的庭院美景,以及主妇的华丽衣着等,让读者知晓女主人是一位贵妇。他没有直接呈现洗脸或者手镯掉落的瞬间,而是选择描绘了这样的画面:已被拉开的抽屉,妇人正对境梳妆,抬高的手臂上有一只已没有了镯子,而侍女正掀帘携盆而进。通过该画面,让读者可以联想到镯子已被连水泼去。至于洗脸的过程是如何的,水是怎样泼掉的,以及手镯泼到地下为何未被发现,则也是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此外,高云深入考究了古人的服装和生活道具等,了解到古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并继承借鉴了经典白描的表现方法。

  在构图上,高云力图吸取古典戏剧的简洁。如第三幅的床板架、第六幅的马厩、第八幅的屏风、第十一幅的窗户等等,都如舞台上的布景,把人物圈在中间,以求外轮廓的整体。而在故事情节的表现上,高云借用了戏剧中的“实物写意”法。持鞭扬起代表御马奔驰,灯影摇曳即为夜晚来临,用画面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渲染氛围,以有限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同时,高云希望通过作品展现无形之形、无声之声。

《罗伦赶考》节选之七

  《罗伦赶考》第七幅的文字脚本写道:仆人又羞又愧,二话没说,备好马匹,和罗伦急急忙忙返回山东。 为了体现故事主人公迫切回程的焦急心理,高云将场景设置在夜晚,一轮弯月下,远处沉睡的村庄静谧无声,主仆二人催马赶路,行经一个空荡无人的石板桥。读者几乎可以听到夜深人静时分,马蹄踏在石板上发出的清脆声响。因此,在高云的此番设置下,不仅充分表达了画中所包含的情节,也将画面以外的,包括马蹄的声音和人物的情绪呈现给了读者。

高云还试图对人物形象定位、人物心理活动等做了预设工作。

  在着手人物形象定位之时,高云说道:“描绘秀才罗伦时,我尽力地把他当作熟人、朋友来画。”他认为,《罗伦赶考》中的秀才,作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的象征,他正直、善良以及拾金不昧的精神是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在充分理解角色的性格特质之后,画家将真情实感注入作品中,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在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上,由于连环画开本小,人物开脸通常比人的手指盖还小,高云便用身段手势来表达人物情绪,如在第二幅画面中,他利用略向前伸的手臂来表现开朗愉快的心情。

《罗伦赶考》节选之二 局部

  在第十一幅里,他描画了男主人缩回并用力向外张开的双手,表示其内心的惊慌和消息的突然。

  高云仅用13幅画面呈现了完整的故事剧情,并赋予了作品超乎视觉画面之外的意味,颇有一种画面有尽意境无穷之感,让该作品成为美术史上一大高峰。

  时至今日,高云一共创作了二十余部连环画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部正在德基美术馆的“云自在——高云作品展”中展出,既有处女作《灯花》,也有成名作《罗伦赶考》《长生殿》等。

  在那个连环画大火的年代,涌现了一大批包括高云在内的连环画大家,如张乐平、刘继卣、刘旦宅、王叔晖、贺友直等,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火到专门成立一个出版社,还火到了中央美院,把连环画请进去,开了连环画专业。”

  “我的连环画借出去一圈还回来后居然变成了黑黝黝的脆纸片。”

  “连环画是我们当时那一批小读者唯一可以接触到知识,尤其是传统知识的一个载体。”

《灯花》封面

  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最早以壁画和长卷形式的出现,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在上个世纪,因其集艺术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曾经风靡全国,成为当时人们重要的文化娱乐内容,影响了我国几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品格塑造。它是一种时代孕育出的新型艺术媒介,更是一种新的人文生态,由此助推并构筑起那个时代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世界。

  新中国成立之后,出于宣传需要,连环画发展迅速,成为新中国初期普及最广的通俗读物。1949年到1966年,连环画的发行量高达6亿册。连环画的文字内容,从国内移到国外,由配文发展到脚本。表现技法也加上了国画、油画、版画等各种画种的参与。

  1978年后,连环画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平均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刊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

  那些经典的故事,沉淀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方寸之间容纳了很多人的情感寄托,其表达的思想性和历史性刻录下时光流转的痕迹。

果说《罗伦赶考》是高云的一次“应试”,那么《长生殿》就是一次“长征”。

《长生殿》节选 纸本 15cm×23cm 1985

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

  在短篇连环画《罗伦赶考》大获成功之后,1985年,29岁的高云开始创作80幅的长篇连环画《长生殿》。《长生殿》与《罗伦赶考》一样,沿用了白描语言,但在艺术手法处理上却有所不同。《罗伦赶考》是发生在明朝的民间故事,服饰以宽袍大袖为主,故而画面线条多用长线,轻松、飘逸。而在《长生殿》的唐朝,以窄袖直裾为主,加之描绘了大量的建筑以彰显皇家的庄严与宏伟,故多用直线,在人物的衣折、器物和建筑的纹饰上则以少量曲线点缀。而在画面的构图上,与《罗伦赶考》四边留白以显现完整画面的方式不同,《长生殿》运用了满图大场景且出血的方式去表现场景之盛大无边。

  故而,我们在《长生殿》里可以看到,从深宫秘府到长安市肆,从峨嵋剑阁到仙山宫阔,以及在这宏大的画面里有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有凶险叵测的政治纷争。高云塑造了唐明皇、杨贵妃、杨国忠、安禄山、郭子仪等有血有肉的人物。

《长生殿》节选

高云在着笔创作《长生殿》前,也做了很多考古式的研究工作。

  因连环画在当时有极大的普及性,受众数量庞大,而且它具有启蒙教育的意义。一位优秀的连环画画家不仅是在给读者讲述精彩有趣的故事,更是让读者在观看之余可以收获到丰富的知识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因此大多数的艺术家在创作一些古典题材和历史题材的连环画时,会尽力让作品具备真实性,并符合史实。

  所以,高云考虑到,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的皇宫内廷,他若想通过画面表现开元盛世极尽的宏大和华丽,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建筑、园林、车马、家具、器物甚至是人物的发式、服饰及纹饰来呈现画面。而当时的唐朝的遗存较少,为了让读者能够看到既彰显艺术水准又符合史实的画面,于是他“闻唐而动”,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他只能迈开双腿满世界去追踪大唐遗存。由于大多数博物馆里的文物是不允许拍摄照片的,高云就拿着速写本手绘记录,一画就是一整天,一天接着一天的画。

高云手绘素材本

  《长生殿》创作花了约两年的时间,光是素材就找了一年多,以至于到现在,古代各个朝代的服饰,无论男女、文武,我都盘得非常清楚。

——高云

  作品中大到场景设置,小到人物服饰、武器道具,都是高云终日在博物馆中细细考证后创作出来的。因此,当时许多电影、电视剧的美编也参照该作品进行设计。

  在这部鸿篇巨制中,我们既能看到宫殿楼宇、千军万马,也能看到雕梁画栋、珠光宝气。笔法隽永抒情、场面气势磅礴。虽是白描,但人物刻画丰赡华美,场景描绘富丽堂皇,堪称连环画中的“大电影”!

1986年《长生殿》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最高奖,并写入了高校美术教材。

《长生殿》节选 局部

  由此可见,高云在创作连环画之时需进行全方位考虑,全方位的创作是一个驾控全局的过程,相当于是在构思一部戏,从导演、演员,到服装、场景,都由一个画家来完成,每一个画幅的绘制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和技法。所以王鲁湘先生说:高云创作《长生殿》的过程如果整理出来,完全不逊于任何一部科研报告。

英国艺术史学家迈克尔·苏立文认为,“中国绘画技巧最出色地表现在书籍插图与连环画中。” 大众或许只当连环画是有趣的“小人书”,艺术家却“当它是极严肃,极精美的绘画种类”,这是由于连环画作为一种启蒙读物,它对于塑造读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纸本 13.5cmx20cm 1987

  连环画的题材分为古典文学名著题材、神话传说题材、中国现代题材和外国题材。在那个年代,优秀的连环画画家不仅仅通过画笔把这些题材的内容变换成丰富的画面,而且为了创作进行考古式的深入研究,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带回到人们眼前,并展示着古往今来的社会风气,揭示着每个阶层的人生真谛,让读者能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同时享受到知识性、娱乐性、艺术性的滋养。

  今天活跃在画坛的中年以上的人物画家,不管是画油画、国画还是版画的,当年几乎都是连环画的创作者和参与者。这些艺术大家的参与,创造了中国连环画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高峰,使连环画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近代连环画在经历近半个世纪的繁荣后,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与冲击下,因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走入了历史的画卷中。

  如今,我们将高云在连环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发展的脉络展示于众,主要是为了展现其艺术的精湛和制作的精良,同时也试图唤醒一个时代的回忆,希望借此向那个时代坚守卓越又勤奋付出的优秀艺术家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小人书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