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珍藏品见证中国近现代军体风采
http://www.socang.com   2019-11-15 14:43   来源:收藏快报 李笙清/湖北武汉

 

 

图1 第五战区抗敌随县义勇国术总队毕业证章

  2019年10月18日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在武汉市隆重举行。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运动会开幕,武汉体育中心顿时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图2 1950年抗美援朝篮球赛纪念章

图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体育运动会宣传画

  世界军人运动会,简称“世界军运会”“军运会”,是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办的全球军人最高规格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会期7至10天,规模之大仅次于奥运会,是和平时期各国军队展示实力形象、增进友好交流、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平台,被誉为“军人的奥运会”。军运会比赛项目丰富精彩,空军五项、海军五项、投弹等都是奥运会上没有的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79年第33届代表大会期间正式加入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自1979年以来,中国军人在世界军人运动会各项赛事中夺得100多枚金牌。此次在武汉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军运会,是我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国际军事体育赛事,亦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共有109个国家9308名军人报名参加27个大项、329个小项的竞赛。为配合军运会的举行,武汉博物馆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与军运同行——中国近现代体育文化暨军事体育珍藏品特展”。徽章、盾牌、墨盒、奖杯、历史照片、锦旗、奖状、宣传画等327件(套)近现代体育及军事体育珍藏品,展示了中国近现代体育文化及军事体育事业发展历程,全面展示我国综合国力、体育实力和军人形象。现撷取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军事体育珍藏品,以飨读者。

  图1所示是一枚第五战区抗敌随县义勇国术总队毕业证章,为铜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将中国境内划分为若干个战区。第五战区初期所辖范围为山东南部及江苏北部,后来随着战事的发展,分别于1938年、1939年、1944年做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变更。第五战区司令先由蒋介石兼任,后为李宗仁,司令长官部驻湖北老河口。当时司令长官部在辖区各县建立了多个抗敌义勇队,分别由各县党部负责组织,积极培训抗战力量,在当时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背景下,有的地方的义勇队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战区给予番号,活跃于各个抗日敌后战场。随县为鄂北重镇,属于第五战区重点防区,也设立了抗敌义勇国术总队,进行国术、军事等训练。这枚第五战区抗敌随县义勇国术总队毕业证章,就是一件全民抗战历史的实物见证。

  图2所示是一枚1950年抗美援朝篮球赛纪念章(图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8日,中国应朝鲜政府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全国各地也以举办各种军事体育竞技活动,来声援抗美援朝的正义事业。这枚1950年抗美援朝篮球赛纪念章,为铜质,图案由齿轮、闪耀着光芒的五角星和正在投篮的运动员组成,镌刻有“抗美援朝篮球赛纪念”和“1950”字样,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锈迹斑斑,却依然显影着一个时代举国上下的团结一心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拳拳之心。

  图3所示是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体育运动会宣传画(图3)。新中国成立后,全军开展了大规模的竞技体育活动,项目除了射击、越野、军事体操等军中竞技体育项目外,还涉及球类、田径、游泳、航海、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共举行了四届全军运动会。第一届于1952年8月在北京举行,来自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和直属单位的1800多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军事、田径、体操、举重、球类共44个项目的竞赛,以及航空、水上、马术、摩托车等42个项目的表演,其中既有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亦有师以上高级干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建军以来规模空前的的一次全军体育盛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比赛。第二届于1959年5月在北京举行,增设了武装泅渡接力和军事实用项目的比赛,共有44人次打破了18项世界纪录和国际纪录。第三届全军运动会于“文革”后期的1975年5月在北京举行,来自各军区、各军兵种及国防科委、总后勤部和军委直属队的20个代表团近50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1200人进行的刺杀操团体表演十分壮观。当时为配合宣传,特意印制了一些宣传画,这幅宣传画就是其中的一种。彩色画面为解放军战士苦练刺杀本领及驾驶摩托车开枪射击的训练场景,上面印有毛主席题词:“提高警惕 保卫祖国。”下方印有红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体育运动会”字样及拼音大写字母,左下角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体育运动会标识,设计简单明了,体现了那个年代军中大练兵的时代背景,为此,还拍摄了纪录片《时刻准备上战场》。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体育珍藏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