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为什么爱画马
http://www.socang.com   2019-11-11 16:43   来源:收藏快报 宋康年/安徽望江

 

 

徐悲鸿《奔马图》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原名寿康。长大后,因感于当时中国的现状,便更名悲鸿。他一生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我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他曾留学法国,在欧洲学习西画,苦学八年。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职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绘人物、走兽、花鸟,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究物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提倡现实主义,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旂、柳子谷三人被称为“金陵三绝”。所作画面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誉于世。

  俗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徐悲鸿之所以爱画马,是因为他对马的热爱、情有独钟。至于他为什么如此爱马,笔者认为:一是应从理性上,也就是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上去看,马是广大人民群众较为喜爱的一种动物,有关马的一些成语:如“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马上封侯”“车水马龙”“龙马精神”“马不停蹄”“跃马扬鞭”等,它们或溢美、或赞扬、或隐喻、或鼓励,充分说明马的形象历来都是会给人们带来奋发的动力和美好的愿望。马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人才、民族振奋的象征。

  另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中国人与马的渊源。由于“马”的文字最早出现在中国的甲骨文里,当生产力发展之后,“马”字就出现在青铜器上。自汉代以后,出现了许多画马的专业画家,如六朝毛惠远(代表作《装马谱》),唐代曹霸(代表作《九马争神骏》)及陈闳、韩斡、阎立本、李思训等,均为画马高手。宋代李公麟的《五马图》、元代赵孟頫的《浴马图》都是享誉于世的作品。到了清代,更是有所发展,出现了石涛、王致成、沈振麟、郎世宁等画马专家。近现代,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撞击,画马技法、思想性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高剑父、高奇峰、徐悲鸿、潘天寿等人就是这时期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徐悲鸿,融合了中西艺术之长,将写意画马推向了新高峰。

  二是从感性上,也就是说从徐悲鸿的情感上去看。他的个性热惰奔放,非常爱马,和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是融入了他的激情。他爱马,执著于现实的他,常常借马直抒胸臆。他笔下的马,代表民族,代表他的激情,他的马都是孤独的、悲愤的、在荒原大漠上的。同时,他用大写意的手法画马,和历代的勾线方法不一样,他画的大都是战马、野马在荒原大漠上奔跑,只用大的墨块,几笔就完成了。这种画法都是他独创的。

  徐悲鸿之所以如此爱马,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一生都是在希望中国能走出内忧外患的桎梏,像战马、野马一样自由驰骋,因此他的激情、他的企盼深深镌刻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奔马图中。

  徐悲鸿一生爱马成癖,有许多趣事。据他的夫人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一书中回忆:一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爱马,马养得非常好,他举起鞭子,那匹黑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跑了。徐悲鸿欢喜这样待马的好人,他走下车,从手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送给那位马车夫,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眯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听懂他的话。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幅画,是送给你的。”马车夫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马车夫眼角湿润了,“我碰到好人了!”这时徐悲鸿紧握着马车夫那双粗糙的手连声说:”不要谢,因为我爱马,也爱善待马的人。”多么朴素而深情的话语啊!

  在此,特选徐悲鸿一幅《奔马图》为例(见图),看看他是如何运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技法的。徐悲鸿画马,首先要对马的骨骼结构进行仔细研究,以便对马优美的体态能及时捕捉到。其次对马的神情进行仔细的审视,对马的一切做到了如指掌。如马奔跑的情景最为难画,他为了能够把奔跑的马画好,经常跟在奔跑的马后面仔细观察马奔跑的样儿,反复琢磨。他所描绘的马骨骼突出,胸肌发达,四肢的膝、踝关节塑造坚实而充分,哪怕是勾勒蹄子轮廓的一根线条,都表达出体积、质感和空间。在技法上,他亦有突破,采用泼墨或工兼写意的表现手法,更加生动传神地刻画马的神态和气质。如在《奔马图》中,徐悲鸿运用饱含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分别用淡墨、浓墨、焦墨绘出鬃、尾的飞舞之状,像风迎风飘拂的旗。徐悲鸿所画的奔马画,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的素描方法,把中国画的自然写意融入其中,给其画增添了更多的美学元素。

  总而言之,徐悲鸿所绘的奔马画艺术在中国传统笔墨画的基础上,带来了更多的艺术创新,是画马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对后世画马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徐悲鸿笔下的马,在画法上除了突破传统,还具有极深刻的思想内涵,我们仿佛透过一匹匹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骏马,看到了这位人民画家心系祖国忧患的爱国之情。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徐悲鸿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