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收藏:破镜重圆人在否,不辞镜裹朱颜瘦。
明镜一方,入禅入词,妙不可言。
身时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沉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铜镜本身的制作,就是一件高科技产物。化学作用的应用,在古代的日常生活之中,体现着古代人的智慧。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铜镜由青铜铸造而成,和空气接触时间长了,会逐渐变得黯淡无光,无法用以映照形影,古人很形象地称之为“昏镜”。这种情况需要重新磨拭镜面才能让铜镜光可鉴人。《朱子语类》对此有很简洁的表述:“镜本明,被尘垢昏之,用磨擦之工,其明始现。”
唐代是中国铜镜工艺发展的一个高潮期,在造型上突破了汉式镜,创造出各种花镜。不但形态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而且工艺精美,传世甚多。图为一面孔雀葡萄纹青铜镜,直径20.3厘米,厚1.5厘米。青铜,色黑,厚重,虽历经一千余年,仍有光泽。铜镜为圆形,狻猊钮。镜子背面采用高浮雕技法,纹饰众多,繁而不杂,生动传神,极富层次感。
铜镜多题材不同的纹饰作为修饰。
铜镜主题纹饰为狻猊、孔雀、葡萄,只见两只浮雕的美丽孔雀隔着兽钮遥遥相对,曲颈回眸,开屏展翅,舞姿曼妙。兽钮首尾两侧有四只狻猊,姿态各异,或头向里,或向外,动态十足,显得俏皮可爱。连珠纹高线圈将整个镜背面分成内外两个区间,内区间沿边有十余串葡萄,枝蔓弯曲延伸,曲折回环,自然舒展,叶片硕大。五只喜鹊栖息于葡萄的枝蔓间,在葡萄上,尖尖的喙正对着饱满的葡萄,似在垂涎欲滴,憨态可掬,栩栩如生。
唐代铜镜以葡萄、孔雀组合为题材的纹饰并不多见,此镜纹饰细腻,制作精良,工艺精湛,内外圆环环相扣,主题鲜明突出,布局清新活泼,为传世唐代铜镜中的精品。在佛教的教义中,孔雀代表众生之圣母。狻猊是狮子的别名,为传说中龙的第五子,喜烟好坐,因极具耐心而被佛祖收为坐骑,代表佛法威猛。葡萄由西域传入,《汉书》载:“张骞使西域还,始得其种。”葡萄枝叶蔓延,果实累累,特别贴近于人们祈盼子孙绵长、家庭兴旺的愿望,以至于葡萄纹成为古代器物上重要的装饰题材,亦是绝大部分唐代铜镜上的主题装饰纹饰。
铜镜,要磨才光可鉴人。磨镜人,是一种很高尚的职业。有的人边磨镜边行医,或兜售货物。
磨镜匠人出现得相当早,在《列仙传》中便有直接记载:
负局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循吴市中,衒磨镜一钱,因磨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者?”辄出紫丸药以与之,得者莫不愈,如此数十年。后大疫病,家至户到,与药,活者万计,不取一钱。吴人乃知其真人也。后止吴山绝崖头,悬药下与人。将欲去时,语下人曰:“各还蓬莱山,为汝曹下神水。”崖头一旦有水,白色流从石间来下,服之多愈疾,立祠十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