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窑场之一,产品遍销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其装饰新颖、器类丰富,为唐代瓷窑中的翘楚。瓷盒是长沙窑产品中的重要门类,多用作妆奁用具,如镜盒、粉盒、油盒等。其中油盒是用于盛装头油的器皿,本文就来介绍一件唐代长沙窑青釉绿彩草叶纹油盒。
图2
图3
这件长沙窑油盒(图1),通高5、口径5.2、足径9.8厘米,20世纪50年代合肥市北门外高河埂出土,现为安徽博物院藏品。此油盒由盒盖(图2)与盒身(图3)组成,通体施青釉,釉面有开片。盒盖与盒身作子母口扣合。盒身为直壁圆筒形,底部略凸起,盒身上部为隆起的穹形,敛口。盒盖残缺一块,修复,盖面以绿彩绘几片草叶纹图案,装饰风格简洁明快,具有长沙窑一贯的风格特点。
长沙窑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窑址主要分布在石渚湖周边的山岗。1998年印尼“黑石号”沉船出水的长沙窑瓷器中发现器上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字样。《全唐诗》中有李群玉诗《石潴》:“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描写了当时石渚湖畔陶瓷器烧造的壮观景象。因此,近年来学者们认为唐代长沙窑当时可能被称为“石渚窑”。
长沙窑以彩装饰为最大特色,在唐代瓷器中独树一帜。常见的有褐彩、绿彩、褐绿双色彩,亦见有少量的黄彩、蓝彩等。研究者认为长沙窑的彩装饰技术的源头可能来自河南巩义窑等窑场,如唐三彩、唐青花等。“安史之乱”后,中原人避乱南迁,河南窑工们将他们用彩的习惯与技术带到了湖南,并进一步创新,形成了长沙窑丰富多彩的彩绘瓷。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梳妆,发式的造型与美化是重要一项,很早妇女们就已懂得用油脂来润发,唐代时梳妆用的头油即以此类敛口瓷盒装盛。唐代《南海寄归内法传》提及瓷、漆器时,有“瓷若油合”的记载,“合”通“盒”,当指瓷质的油盒。
在长沙窑生产的油盒中,也有不少盒盖上彩书“油合”的自铭。如1978年长沙窑窑址上出土有两件盒面书有“油合”二字的青釉盒;镇江、徐州等地考古发掘中也都出土过书有绿彩“油合”的长沙窑青釉盒;上海博物馆、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亦收藏有长沙窑“油合”款青釉盒;最有意义的是2008年扬州凯运商业广场工地唐代墓葬出土的长沙窑青釉褐彩带流盒,盒盖上褐彩书“油合”二字,这件油盒最大特点是盒身一侧带流,进一步说明盒内盛放液体。
由于众多这类敛口盒有“油合”自铭,可以确定它们的用途是盛放梳妆用的头油。这类瓷盒盖合时看上去与一般的瓷盒无异,而打开盒盖,便可发现盒身上部隆起呈穹形,这可以增加油盒的容积,同时作敛口,比一般盒口小很多,则可以减少油脂的挥发。这也充分表明此类穹形敛口盒盛装头油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