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鉴笔重实用,今人鉴笔重收藏
“笔有凌云意纵横”,古代文人时时借笔抒发情意,因而关于毛笔的雅称也数不胜数。但毛笔的起源说随着考古的深入,脉络逐渐清晰。上世纪80年代,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出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而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
毛笔,是我国古代的传统书写工具,更是古代文人博功名、夺魁首、取状元之利器,前人重笔,因而它一直居于文房四宝之首。虽然如今毛笔的使用不如古代,但在书法、国画领域依然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而近几年毛笔的鉴赏和收藏价值被逐渐挖掘。
●毛笔起源
“最早的毛笔”出土于战国中期楚墓中
《史记》记载,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笔。《博物志》里也说,秦之蒙恬将军取狐狸毛为柱,兔毫为被以书。蒙恬为发明毛笔的始祖几乎成了定论。
1954年,考古学家在长沙左公山十五号战国中期楚墓中发现了完好的毛笔,被称为“长沙笔”。该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书写工具,有铜削、竹片、小竹筒。竹片相当于后世的纸,铜削用来刮削竹片,小竹筒应是用来存放墨、颜料等物。而令人欣喜的是这支保存完好的毛笔,因为这是汉以前的毛笔。这支笔出土时套在一枝小竹管内,笔管长18.5厘米,口径0.4厘米,笔毛长2.5厘米。它选用的是上好的兔箭毫,笔毛包扎在笔杆外围,以麻丝缠紧,外面再涂漆粘牢。笔杆系竹制,裹以麻丝,髹以漆汁,笔锋尖挺,是抄写竹木简牍的良好工具。 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毛笔实物。所以《文房四宝与印刷术》里提及此,将之它称为“最早的毛笔”。
据资料显示,发现最早毛笔的墓葬还有河南省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从中出土的毛笔与现在通用的毛笔相似,而笔竿细长,笔锋均为2.5厘米,略长于现代小楷毛笔的笔锋。其制作方法是将笔毛围在笔杆的一端,以丝线束紧。长沙笔采用上好的兔箭毛,相当于后世的紫毫,刚锐而富于弹性,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形容:“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正是由于这种毛笔,所以我们看到楚国竹简上的字体笔画劲挺,落笔起笔锋芒毕露。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战国秦墓也出土了毛笔,但它与上述毛笔不同,笔毫是插入杆腔中的,与今天的制笔方法相似。同时该墓还伴出了墨、砚等书写工具,它们与笔、筒合起来可称为战国时期的“文房四宝”。
●收藏拍卖
鉴藏市场升温,明清毛笔高达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毛笔因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稀缺性,逐渐受到各路藏家的关注,一支民国的竹刻毛笔市价大概在4000元左右,明清两代的毛笔大都在万元。而在拍卖市场上,2000年北京翰海一支明万历竹刻人物毛笔估价6万至8万元,最后以7.05万元成交。2008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支明万历竹刻花鸟纹毛笔,更是以103万元的高价成交。迄今为止,我国拍卖场上最贵的一支毛笔是北京古天一拍卖公司2010年秋拍拍出的——象牙透雕葡萄松鼠毛笔,拍卖价高达300万元。
毛笔主要由笔毫、笔管两个部分组成。古人鉴笔以实用为主,常以笔毫分优劣,凡笔头毛色光润,浑圆壮实,笔锋尖锐,美观挺拔,尖、齐、圆 、健四德皆备者为妙笔;而笔管,不论宋代之玉、明代之瓷、清代之象牙,雕刻虽精美,但重力不匀,在书写上均不如竹制适宜。所以鉴藏毛笔的着眼点就是看笔管的用料和笔管的装潢与绘画、雕刻、镶嵌的艺术水平。
笔管鉴藏,首先得看材质,玉材质高价贵;瓷制的受追捧,且易保存,但价格也相对较高;另外,象牙、漆制的因稀少价格也不菲。其次得看制作是否精致。漆制的看工艺,瓷制的看花纹,玉制的象牙的看雕工,只有结合这些特点才能对古笔的年代进行准确地判断,同时分清是民间制作还是宫廷御制;而后再着眼于笔管的装饰,看其是否有制笔名家的刻款,是否有名人的题款,这些对毛笔的收藏价值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现今保存下来的笔管多数是瓷的、玉的、漆的,少许还有金属的和象牙的,因为材质都比较昂贵,加上存世量不大,所以说收藏价值都不低。再者,古代的工匠们在毛笔管不及寸的圆周上,巧妙地镌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亭台楼阁,表现了独特的装饰趣味,堪比书画精品。
●原料及产地
笔毫原料广泛,毛笔制作讲究
笔毫的制作原料非常广泛,如兔毛、羊毛、鹅毛、鸭毛、鸡毛、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鼠毛、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猪鬃、茅草及人的胎发、胡须等。由于其中一些原料越来越难得,或制作工艺相对繁琐,而实际用途又比较狭窄,便逐渐淡出了笔的行列。目前,常见的笔毫只有羊毛、狼毛、鸡毛了。
毛笔的制作十分讲究,多者需要百余道工序。笔头选毛更是讲究,比如羊毫,是要山羊的毛,还要在冬季时分宰杀的山羊入料。著名的“湖笔”选料是江苏南通的山羊,因为这一带的山羊有小截尖细富有弹性的“锋颖”。“锋颖”在笔工中的术语叫“黑子”,是山羊腋下和颈下的毛 ,这地方的毛与外部摩擦少,故此每根毛的尖端都有“锋颖”。再如狼毫,其实不是狼的毛,而是黄鼠狼尾巴上的毛。
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的湖州和河南的太仓毛笔以及河北的侯店毛笔。
延伸阅读
这件“国宝”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早在2003年7月就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览的国宝文物之一,它之所以如此珍贵,就在于它身上这幅画,早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就已经具备了后世中国画“没骨”“勾线”“填色”的一些基本画法。是中国画早期的雏形,堪称 “中国画的开山鼻祖”。
中国画大家都知道,肯定都是用毛笔所画,不会是用钢笔、铅笔。所以尽管没有新石器时代的毛笔实物出土,但通过这件“国宝”上的绘画,完全可以从侧面推断出,毛笔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就已出现。但那时的“毛笔”名字还不叫做“毛笔”。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存在象形一手握笔书写的样子的字,这就是后来的“聿”字,也是“笔”字的前身。所以今天繁体的“笔”字下边还是个“聿”字。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也记载:“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
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定名为“笔”。因笔头是用羊、鼬、狼、鸡、鼠等动物毛制成。所以才又被称为“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