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乾隆一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官窑器在康熙、雍正瓷器的基础上,将制瓷业推向历史的高峰,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其造型的精美、图案的华丽、仿真釉色等,堪称一代之奇。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出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图2
图3
乾隆青花继承了雍正遗风的仿古之作,如镇江博物馆藏乾隆款青花花果纹带盖执壶(图1),通高28.9、口径6、底径10厘米。有盖,环形钮。器卷沿,细颈,溜肩,下腹垂大,圈足,壶流细长,略弯曲,流与颈之间以卷云形饰物连接,曲柄。柄部(图2)绘灵芝纹,器盖钮与柄上环形钮相对称,柄上有圆形小系,便于穿绳连接。口沿下蕉叶纹,肩部缠枝花卉纹,腹部折枝花果纹间以缠枝纹,近足处为莲瓣纹,圈足处卷云纹。圈足(图3)内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此器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釉面匀净,为青白釉,光泽莹润。青花釉料稳定,色彩浓重艳丽。
执壶于隋代出现的酒器之一,又称注子、注壶。唐前期注子有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唐晚期仅越窑烧造的注子式样就有5种之多。腹部多作瓜棱形,有短流、长流、曲柄、直柄等数种。五代至宋代,执壶器身渐高,通体多压4至6条瓜棱,流渐趋细长微曲,曲柄高于壶口,平底变为圈足。器型修长,并多有注碗相配,因注碗内盛热水用以温酒,又称“温碗”。此外尚有兽流壶、提梁壶、葫芦式壶等。元代壶身多为玉壶春瓶式,弯流与壶颈之间以S形饰件相连。明、清时期执壶造型由元代演变而来,此壶是仿明代洪武青花执壶样式烧造的。
乾隆时期各类瓷器的烧造技术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是彩瓷、色釉瓷或工艺瓷,烧造技术都掌握得恰到好处。其青花瓷器的精美代表了当时的制瓷水平,把青花瓷器装饰得富丽堂皇,华美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