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史走进近当代艺术后,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开始融于强烈的个人情感,加之哲学对艺术家的影响以至于此后的艺术作品多了一份沉重。后印象派的梵高、巴黎画派的莫迪利安尼、毕加索的蓝色时期以及当代表现主义大师基弗、达明赫斯特都是如此……
艺术家喜欢取材于沉重的话题,就像戏剧中人们对悲剧的执着。而如今,被贴上需反映当下现实问题的当代艺术,更是强调沉思与评判并存。在这样的氛围中,如果有位艺术家以童话故事的天真与浪漫为切入点,去完成当代艺术的使命,那该有多特别。
托马斯·丹博《快乐墙》
森林里的魔井旁边有两个巨人,他们常常在平静的水面看到自己的倒影,但有一天,水波突然泛起涟漪,伴随山崩一样的巨大声响......两个巨人分别是男巨人基尔德(Kjeld)和玛丽特(Marit),他们已经经在一起度过了6000光年,但是今天成为了他们人生中分开的第一天。基尔德守护在井边,玛丽特出去看井边发生了什么。他发现了由石头和钢铁做成的一种巨石怪(The Creature),巨石怪正在蚕食两个巨人赖以为家的森林。但是它看起来非常忧伤,仿佛他的肚子受了伤,巨石怪通过食用树木和泥土来减缓自己的疼痛。与此同时,基尔德感觉森林变得越来越小,玛丽特发现巨石怪的体型变得越来越大,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巨石怪的肚子变得越来越大,突然间怪物开始咆哮,随后怪物爆掉了,天空撕破了,白天变成了夜晚,夜晚变成了黎明,寒风凛冽,而且太阳消失不见......然后他感觉到了玛丽特掌心的温度,与此同时,天空中投出了一缕阳光,折射出这个曾经是绿色而现在已变成灰色的世界。基尔德和玛丽特从那个神奇之井中取出了100万滴水,把它混合在一个篮子里,并施了一个咒语......风会继续吹,水会继续流,太阳依然照耀,树木依然生长,他们期待着,或许在某一天它会再次变成绿色。
其实神奇之井里的水就是雨水,而那个巨石怪就是人类。这两个古老庞大的巨人,他们度过的一天,就相当于人类度过的一生。虽然人类来到这里,还破坏了这里的环境,但是最终太阳依然会闪耀,这些植物依旧会生长,阳光雨露终究会降临......
托马斯·丹博《爱的小径》之男巨人 摄:余俊锋基尔德(Kjeld)(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创作作品)
托马斯·丹博《爱的小径》之女巨人摄影:余俊锋玛丽特(Marit)(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创作作品)
托马斯·丹博《爱的小径》之巨人怪(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创作作品)
这个童话的作者是来自丹麦的艺术家托马斯·丹博(Thomas Dambo),而他将这个童话故事塑造在了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上,并命名为《爱的小径》。童话中的三个巨人,是他巨人系列的51、52、53号作品。
托马斯·丹博(Thomas Dambo)
童话、环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以当地废弃材料来进行创作是托马斯的一贯风格,也是他的作品最鲜明要传达的”可再生“与”可循环“的理念。在重庆,这组作品以废弃建筑木材为材料,两个巨人和怪兽身高十米左右,坐落在山野之间,仿佛是几尊巨大的守卫,这样的景象,我们似乎只有在童话故事中见到过。
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上鸟瞰的女巨人与巨人怪 摄:青山摄
托马斯的巨人系列已在全球五十多个地区展览过,每当到达一个陌生的国家或地方,他总会观察周围环境,取用当地材料,在当地团队的帮助下,创作出属于当地的“巨人与怪兽”。这次与重庆本地团队的合作下,女巨人则出现了一条颇为有趣的麻花辫。
“如果我们一味地只知道制造垃圾然后填埋垃圾,又在填埋的基础上修建房子。那我们根本就不需要爱因斯坦来告诉我们,五十年后一百年后会发生什么。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果按照这个态势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未来我们的孩子不再有可以玩耍的地方,也不可能知道苹果树上的苹果是什么样子,因为到那个时候世界上将全是垃圾。”——托马斯说
孩子们在与众多托马斯·丹博(Thomas Dambo)巨人作品互动
人类会消失,但自然会一直存在。而这些利用废弃材料所作的作品,也会在自然风化中逐渐腐烂,关于作品的“后事”,托马斯非常坦然,他说,这是自然界的韵律,艺术家无法打造出永久不衰的东西,但就算是人类也不是永生的。如果人类想要打造永久不衰的东西,最终也无法改变我们会毁灭掉整个星球的宿命。因为即使我们打造出了这个永久不衰的东西,然后我们把它传给我们的下一代,然而下一代他们又会有新的喜好。说到这里,托马斯打了个比方,比如说手机,如果填埋在地里,可以保持几百年甚至几百万年,但是使用的话可能用一年你就不会用了。
“我们建造东西的方式,其实都可以和大自然学习,经历风吹日晒,这些所谓的材料在生长,他们倒塌之后还可以变为新的养分,所以不要去追求永恒。”——托马斯说
令人羡慕的是,托马斯的工作室有一千一百平,在一个七米高的地窖里,堆满了各样的回收物品,有木料,塑料容器等,有时候他和同事会到街上收垃圾,也有一些拥有待处理废弃垃圾的公司会主动与他们联系。而托马斯和他的同事们,则将这些废弃植物重新整理,做成新的艺术项目。
托马斯创作《爱的小径》时使用的废弃的木材 摄:谢霜君
《爱的小径》项目团队正用废弃的木材创作《爱的小径》之巨石怪 摄:黄建雄
与自然沟通,与自然相处,在边角碎料和被人废弃物品中寻找可再生、可循环的方式,托马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一,垃圾并不总是没有价值的,如何定义一件物品是否有用以及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你的看待方式,或许你所认为的废品,可以变为一件极其精妙的艺术品。二,在商业社会中,垃圾的获取非常方便,艺术不一定是昂贵的。
“我喜欢通过一些有故事有灵魂的可循环材料来得到一些激发和启示,如果用崭新的材料做作品就失去了作品有灵魂有故事的深意。”——托马斯
托马斯安装《爱的小径》之男巨人的脚 摄:吴艳
《爱的小径》男巨人创作现场 摄:谢霜君
托马斯提到一本对他产生影响的书,作者说:我们现在的世界不能被视为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王国,而应该把整个人类世界视为资本主义的存在,现在全世界都被金钱和资本主义所侵蚀,人和自然之间仿佛有一堵墙。人需要决定,自然或者金钱或者资本到底谁会胜出。如果说自然无法赢得这场战争那么人类会死亡,但是自然仍会继续存在。如果我们现在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话,那么人类在未来的两百年或三百年之内可能就会消失。
“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有那么多垃圾,就是因为我们生产这些产品的时候就想让它们可以一直维持下去,因此它们很难被降解。”——托马斯
美术馆“放不下”的作品
托马斯来自安徒生故乡——哥本哈根,从小深受童话故事的影响,也形成了他浪漫单纯的性格,在他的作品中,也有着更为直接的体现。
童话之城哥本哈根(Copenhagen)
他一直很喜欢建筑材料,并且很早就开始在老邻居周围发现树屋,老式木箱的棚车。高中后,托马斯开始学习成为一名木匠,但他很快厌倦了反复的工作。在他设计学校的早年,托马斯开始看到人们抛出所有东西的巨大潜力。他对建筑工地等每天被扔掉的所有木板特别感兴趣,他的第一个主要街道艺术项目的想法;“开心城市鸟类”。从那以后,托马斯建立了3000多个鸟舍,并将它们分散到全世界的各个城市。毕业后,托马斯在哥本哈根创办了他自己的工作室,同时也追求作为街头艺术家的激情。大型回收雕塑和装置使他获得在创作中的乐趣,在大型的作品面前,人会感觉自身的渺小。
托马斯《鸟舍》系列作品
环保与自然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却和每一个地球上生存的人密切相关,用艺术的方式传达这个观念并不算新鲜,而托马斯在全世界各地已经创作了超过五十个这种类型的巨大作品,他坚持用童话和艺术,传达他的观念:人与自然应该好好对话,互相尊重。
与传统美术馆的艺术相比,这种放在自然当中的创作方式显得更为野生和有趣。托马斯认为,艺术不一定要很沉重,很痛苦,艺术是一种观念的传达,他用童话诙谐有趣的方式,传递出他关于资本,关于行为,关于政治,关于人类未来的思考。
托马斯《工作坊》
托马斯的这几件大型作品,吸引了很多孩子,他们攀爬在男巨人的手掌间,仿佛作品的一部分。
观念能改变行为,而行为可以改变社会。相信这也是艺术给我们最大的礼物。
2019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
展览时间:19/08/03-19/11/03
开幕时间:2019-08-03 10:00
展览地点:中国重庆市武隆?懒坝-懒坝美术馆
艺术季主题及简介:“把艺术还给人民”;分为三个版块:《我从山中来》、《大地的声音》、《村落共生计划》,有39个/组艺术家,41个作品呈现在本次艺术季中。
来源:99艺术网 sunyi
▽99艺术 |色彩的绽放,现当代艺术家如何用红黄黑白述说生命▽沉浸式艺术展的崛起能否助美术馆迎来黄金时代?
▽99艺术| 大水花来中国 英国艺术教父大卫·霍克尼开启木木新馆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