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滑石猪
http://www.socang.com 2019-09-17 15:17 来源:收藏快报 芙蕖/安徽合肥
猪,古称“豕”“彘”,是六畜之一。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部分野猪就已被人类驯养成为家猪,在各个时期的各类文物中常见有以猪为造型或纹饰的器物,这也表明猪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今年是农历己亥猪年,本文就来介绍两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滑石猪手握。
这两件滑石猪(见图)尺寸相同,均长6.6、宽1.1厘米。石质为青白色的滑石材质,较坚细。石猪呈细长条形,伏卧状,以刻刀刻出猪的拱嘴、圆鼻、细眼、大耳等面部特征,又以纤细的线条刻划猪背部的体毛,后部刻出后足的形状。总的来说,这两件滑石猪有仿玉器的风格,形体小巧,不过刻工不够精细,但仍显出古朴的美感。
滑石,古代也称“萤石”,是一种非金属的硅酸盐矿物原料;石质比较柔软,是目前已知最软的矿物,甚至用指甲便可在滑石上留下划痕;同时,滑石有油脂、蜡烛般的光泽,又具有滑腻的手感,故取名为“滑石”。从考古材料看,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滑石器就已经出现,主要制作成工具和祭祀用器;汉代以后,以滑石器随葬的习俗臻于兴盛;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滑石器的应用更为广泛,如《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容州北流,其土少铁,以萤石(即滑石)烧为器,以烹鱼鲑。”可见,在缺乏铁矿之地,以滑石替代,制成炊具,说明滑石器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
从形制看,这两件滑石猪是丧葬中使用的手握。从西汉开始,葬玉中就出现了成对的玉猪握,在汉代人看来,猪是财富的象征,同时也寓意多子多孙。离世的贵族双手持握玉猪握,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丰衣足食,继续享有财富,同时保佑后世趋吉避凶、子孙兴旺。
中国的葬玉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出现,经夏商周至汉代时发展到顶峰。古人认为玉有驱邪之效用,同时认为:“玉入九窍,以防尸腐。”所以在汉代葬玉中,除了持于手中的玉猪握之外,还有含于口中的蝉形玉晗,塞于耳、鼻、眼中的玉窍塞,以及玉衣、玉枕等。魏晋以后,葬玉习俗虽然开始衰落,但玉猪握、滑石猪握等依然可见,是汉代习俗的延续。
一般来说,西汉的玉猪握体形肥硕,比较贴近于真实猪的样子;而发展到东汉时期,玉猪握造型向简洁化演变,形体也渐渐变为长条形,并采用所谓的“汉八刀”工艺,以简练粗犷、刚劲有力的寥寥几笔刻画出猪的形象,抽象而写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与动荡的时代,经济上有所衰退,玉料相对匮乏,因此丧葬中开始出现以滑石等其他材质替代玉石,制作成猪握,这两件滑石猪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遗物,其造型保持东汉玉猪握的长条状,风格也仍继承了东汉时期简洁粗犷的刻工。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滑石猪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