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在现代印坛上,齐白石是一位锐意创新的篆刻家,他发问:“今人摹古人,古人摹谁?”他欣赏:“秦汉人有过人处,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然而,创新就要冲破藩篱,走进艺术的无人区,甚至做出一些偏颇之举。譬如他违反古法,将篆、隶、楷三种书体杂糅入印,譬如他有悖六书,随心所欲增减文字笔画,当年就因自“造”印文,受到过一阵诘难,以致引发了他老人家“吾尝哀时人之蠢”的那段感慨。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近日闲翻齐白石印谱,无意间竟搜检出6枚反字印章,令我骇怪。6印中各有一字,治印时刻成正字,而钤蜕则成反文了——“一息尚存书要读”(图1)的“书”,“寄萍堂”(图2)的“寄”,“白石造稿”(图3)的“造”,“人长寿”(图4)的“长”,“老苹有子”(图5)的“有”,“年高身健不宜作神仙”(图6)的“身”。这几方印皆是齐白石的常用闲章,印中存在反字,一目了然,明知印文有误,而仍然使用,让人揣测他的动机。
齐白石印章中的反字现象,已有个别的研究者察觉到,邹典飞在《记北京印坛巨擘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一文中分析:“在齐白石的篆刻中,还有一些作品采用反刻法,白石老人为了其章法布局的需要,删繁就简,大胆运用这种被传统印人视为畏途的方法,以求达到其惊人的篆刻效果。此种做法并非齐白石独创,在汉印、魏晋官印中亦会出现一些反字印,可能当时由于临时凿刻,故而出现反字亦在所难免,因此也不可说齐白石取字全无根据。”的确,汉、魏存在反字印,但多见于军中急就章和殉葬的明器印中,印例数量极少,皆属于时间仓促的误刻,绝非是印工在布局上的一种艺术谋划,着实谈不上有高明之处,不足为训。齐白石恐怕不会借鉴这种蹩脚的方法,以他不凡的运度手段,合理布局印面的文字,并非什么难事。审视这6方印章,显然印中的反字破坏了我们对文字的视觉经验,甚感别扭。笔者运用电脑技术将6印的反字翻转为正字,并与反字作了一番比较,在印面的章法上,感觉还是正字顺眼、合理。
关于齐白石印中出现的反字现象,笔者更相信还是他老人家疏忽大意所致。众所周知,齐白石刻印长达70年,偶尔走神刻反几个字,也不足为怪。让我惊异的是,他明知印章有反文之误,不重刻、不废弃,将错就错,依然还要使用,在印坛上谁有这般个性和胆魄?我是不敢,你也未必敢为,惟有胆敢独造的齐白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