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青铜器的历史发展
http://www.socang.com   2019-08-22 15:01   来源:姐姐姓顾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青铜器从东北到大西北的北方草原地区,先后有东胡、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活动于其间,创造了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从目前发现的考古材料来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青铜文化可以上溯到公元前 13世纪,约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晚期,后经西周、春秋战国、秦汉,至公元 2世纪彻底衰落,其鼎盛时代应在公元前 4世纪至公元前 1世纪。

  存世的草原青铜器中,数量最多的是青铜透雕饰牌。主要装饰于腰带、服装和马具上的各类饰牌,广泛发现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等地,以及境外的蒙古国,再北至叶尼塞河中游、南西伯利亚一带。由于比较集中地发现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地区,因而也称“鄂尔多斯青铜器”,俗称“西番片”。早期的东胡族饰牌在内蒙古、辽宁等地区都有发现,样式比较简单。

  战国至西汉时期,匈奴族的饰牌在题材内容上空前丰富起来,装饰于兵器、竿头、车马器上的动物形圆雕也大为流行。草原青铜饰牌上多为动物形象,也有一部分是反映民族生活内容的。动物形象中,有的是以牛、马、羊、骆驼等动物成双、对称地设计成长方形构图,外有边框;也有以单独的形象设计成椭圆的图形,不加边框;还有一些是表现动物之间的生死斗争。

  这些饰牌与古滇人的青铜扣饰虽然题材相似,但风格不同。草原铜饰牌的艺术特色是沉稳、厚重。如辽宁西丰西岔沟所出的二牛饰牌,作二牛俯首食草状,构图饱满,形象沉着有力,完全是负重力耕的驯兽形象。那些表现动物搏斗的图像,也常常是胜负已分,一方完全失去反抗能力,胜利者正噙住虏获物凯旋的场景。

  在制作手法上,草原青铜饰牌以浮雕与线刻相结合,多以凸起的阳线表示物象的主要结构。在很多作品中还可以见到以阳线为轮廓的水滴形装饰符号,这可能与铜器上镶嵌绿松石的工艺有关。

  以社会生活为内容的饰牌,有辽宁西丰西岔沟出土的双人骑马佩剑臂鹰出猎图像饰牌、骑士捉俘图像饰牌等。陕西长安客省庄 140号墓出土的一对角抵图像饰牌,表现的是在大树下,两名壮士下了坐骑,脱掉上衣,互相扭住对方的腰和腿,正进行着难解难分的摔跤比赛。这些饰牌都生动地表现了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青铜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