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上马图》:浓缩的红颜薄命史
http://www.socang.com   2019-08-09 15:32   来源:收藏快报 李熊熊/浙江杭州

 

 

图1

  图1是一幅明代中期的仕女图瓷画。画面中有一位仕女正站在一匹马的旁边似乎想骑上去,但她颇感为难的是直接上又上不去,所以又回头等待僮仆拿一只凳子来垫垫脚。这位仕女应是杨贵妃,画的名称叫《杨妃上马图》。

图2

  《杨妃上马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著名题材,许多画家画过它。现存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杨贵妃上马图》,元代钱选所作,是这类题材的代表。钱选的画中有14个人物,除了杨贵妃,还有唐玄宗、护驾随从、随侍宫女等。相比起来,图1瓷画只有两个人物,只能算是省略版的《杨妃上马图》。但两个人物也已经把“杨妃上马”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出来。 

  《杨妃上马图》的基本特征就是使用凳子。传说中的杨贵妃是个胖美人,所以想象起来她骑马应该有些困难,需要借助凳子才能上马。钱选的画和图1瓷画都着力表现了这一特征,区别在于:钱选画的杨妃在侍女和仆从的帮助下,已经踩在一只凳子上正奋力往马背上爬;而图1瓷画上则是仆人远远地端着凳子正在给杨妃送过来。显然,瓷画更加突出地表现凳子在“杨妃上马”题材中的作用。 

  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她身上发生了许多传奇故事。她“天生丽质难自弃”,最初被选为唐玄宗儿子寿王之妃。不料她又被玄宗看上,一番折腾后册封为玄宗的“贵妃”。玄宗对杨贵妃倒是宠爱有加,两人世界过得有滋有味。不成想天宝年间遭遇安史之乱,玄宗携杨贵妃仓皇出逃。逃至马嵬坡时,士兵哗变,迫使玄宗将杨贵妃赐死,死时只有38岁。这大起大落的一生,使杨贵妃成了后人议论不断的历史人物。 

  从各种史料看,杨贵妃其实并非是一个以骑马见长的女性。比如洗个澡,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说她“侍儿扶起娇无力”;陈鸿的《长恨歌传》说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这显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但为什么画家们却热衷于用“杨妃上马”这样的题材来刻画杨贵妃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钱选在其《杨贵妃上马图》上题有一首诗:“玉勒雕鞍宠太真,年年秋后幸华清。开元四十万疋马,何事骑骡蜀道行。”从此诗前两句可以看出,画中杨妃上马是要跟唐玄宗去华清池。“华清池”是唐代以温泉出名的皇家行宫,杨贵妃去那里沐浴是她与唐玄宗好上后的著名佳话。但钱选作此画的用意显然在诗的后两句:开元盛世有四十万匹马,为什么最后落得骑骡出逃四川的下场? 这个设问是要引导大家反思大唐衰落的原因,暗示杨贵妃是有责任的。 

  宋代的楼钥在观赏一幅相同题材画作时,也写了一首《又题杨妃上马图》的诗:“金鞍欲上故徐徐,想见华清被宠初。后日延秋门下路,不应有暇作踟蹰。”诗的前两句说的也是画中的杨贵妃上马是要去华清池。第三句中的“延秋门”是唐代皇宫的西门,安禄山起兵叛乱,唐玄宗由此门出长安赴蜀避难。所以后两句又跳到杨贵妃跟随唐玄宗出逃一事上来。全诗以杨妃当初被宠时上马的“故徐徐”和日后出逃时的无暇“踟蹰”对比,来暗指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皆因红颜祸水而起。 

  元代郑元祐也写过一首名为《杨妃上马图》的长诗,这首诗的起首几句是:“华萼楼前上马时,君王忘是寿王妃。龙颜含笑待持鞚,海棠睡美春风吹……”诗中的“华萼楼”是唐代开元年间在京城修建的一座名楼,与皇宫相近,因周围是诸王的府第,玄宗取古诗“棠棣”赞美兄弟之情的诗意,给楼起名“花萼相辉”。郑元祐把“杨妃上马”的地点设定在“花萼楼”前,并点出唐玄宗、寿王与杨贵妃之间的三角关系,更加直白地认为:“杨妃上马”是杨贵妃悲剧人生的起点,也是大唐王朝气运的转折点。 

  由上述题诗可知,《杨妃上马图》的基本立意不在美人,而在国运。画家们是想通过这一幅画来反思君王与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提醒治国者要避免沉缅于享乐,误国误己。所以,这是一幅政治意涵深远的杰作。 

  另外,笔者猜想古代的画家、文人之所以频繁使用“杨妃上马”题材或许还有另一层用意,即通过“上马”来暗示杨贵妃最终“上马嵬坡”被赐死的结局。关于马嵬坡,《长恨歌》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句;《长恨歌传》有“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的描述。唐代诗人郑畋的《马嵬坡》有“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的诗句。这么多作品里都提到马,似乎与“杨妃上马”题材存在着呼应关系。真是如此,一幅《杨妃上马图》就将杨贵妃“一朝选在君王侧”的春风得意,到马嵬坡的香消玉殒,以及唐朝的由盛转衰都串联了起来,称得上是一部浓缩的红颜薄命史。 

  不过无论是绘画还是瓷画的《杨妃上马图》,着重表现的是杨贵妃上马的动作,对她当时的内心世界缺乏细致的刻画,这是一个明显不足。图2是明代中期另一幅有关杨贵妃骑马的瓷画。这幅图画的不是杨贵妃“上马”,而是“下马”,显然是从《杨妃上马图》延伸出来的新创作。画面上,杨妃已经下马,正被两名侍女簇拥着向一幢建筑物走去。这幢建筑物应是行宫华清池的象征,也是杨妃成为皇帝新宠的象征。此图较好地表现了杨妃此时的心态:那匹将杨妃载送进宫的马匹可理解为是寿王府的马,从杨妃扭头回望那匹马的神态可以看出,她此时的内心其实充满着对寿王的留恋!这个细节十分重要,意在表明杨妃其实是个有情义的女子,进宫并非是她的主动追求。由此联想到杨贵妃后来的所作所为,应该也是身不由己造成的。所以这幅瓷画对杨贵妃作出了另一种评价,是对她的悲剧命运深表同情。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杨妃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