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木家具收藏史
http://www.socang.com   2019-07-30 16:12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整理

 

 

美国纳尔逊博物馆珍藏的明代红木

  红木家具是有生命的,那各具情态的雕刻自不必说,单那温润柔滑的线条就足以让你流连,更不用说那优雅的气派和历史的沉淀了……   

  古典家具收藏史话 

  对古典家具收藏史的探讨必然脱离不开古典家具的使用史,自家具诞生之日起至明清时期达到家具艺术的顶峰,古典家具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审美标准的嬗变和工艺美术水平的提高,一些精美的家具也被古人纳入到收藏范畴中来,不仅家具如此,字画、玉器、瓷器等中国传统艺术品的收藏也都概莫能外。 

  古人对家具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一些出土的商周器物已有后来某些古典家具的雏形,如席、俎、几、禁、扆等,除此之外,一些家具上的装饰手法也已经出现,如髹漆、嵌象牙、嵌松石等。纹饰上,那时广为流行的饕餮纹、夔纹成了后来古典家具上的经典纹饰。 

  春秋战国是家具的发展时期,相比商周,家具的种类更加丰富,诸如箱、柜、椅、墩等家具开始出现。秦汉是漆木家具的全盛时期,装饰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此时,人们的起居方式仍然是跪坐或盘膝坐,垂足坐始见萌生却尚未普及。家具出现由低矮型向高型演进的端倪,笥、榻等家具也已经问世。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跪坐的礼节观念逐渐淡薄,高型坐具流行,及至唐代,垂足而坐的方式彻底推广开来,不仅椅、凳已不鲜见,还出现了高型的案桌。 

  宋代对家具而言是个伟大的时代,它基本定型了明式家具的风格和制式,家具收藏也在这个时期蓬勃发展起来。众所周知,宋代是正统的汉文化当道,文人骚客辈出。诗歌上,突破了唐诗的掣肘衍生出宋词;家具上,经典制式已经成型。宋代有两部关于收藏的重要典籍,一是《负暄野录》,另一本是《洞天清录》。收藏在文人之中尤为盛行,李清照与其夫君赵明诚便是其中的代表。 

  家具成为文人的治藏之物有其必然的缘由。我国古代文人拥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寄情山水、曲水流觞,他们追求自由、个性的表达。这种情况下,实用家具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经由他们自己设计的家具。久而久之,一些精美的家具被部分富绅商贾所收藏,便出现了家具史上的第一个收藏高峰。 

  到了元代,汉文化被游牧文明所取代,家具的演进一度滞缓,由一些传世的元代家具可见,纹饰的改变更多一些,元青花纹饰一度流行开来。明代,汉文化重回正统,家具制作和收藏达到又一高峰。明代进口贸易发达,一些制作家具的良材进入中国,犀角、象牙、珐琅等工艺也迅速发展。明代还诞生了“木匠皇帝”朱由校,《古董十三说》、《格古要论》、《长物志》等涉及古典家具的著作纷纷问世。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家具的评判已经十分成熟,而且细致入微,断定家具制式雅俗的标准非常详尽。 

  清代与明代在家具上形成了两大分明的美学体系。清康乾时期,家具再次达到一个制作与收藏的高峰。此时,国力昌盛,交通发达,紫檀等家具制作良材通过海运、河运直达京城,统治者直接参与家具设计,宫廷家具不计其数。诸如李渔、谷应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对家具都有深刻的美学见地,《闲情偶寄?器玩部》、《博物要览》还有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均对古典家具有一定程度的涉猎。 

  清中晚期,国力日渐衰微,此时的古典家具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古典家具产生了一次变革,大量借鉴西方纹饰成为那个时期的流行风尚;二是在统治者思维日渐保守的情况下,家具的造型开始趋于浮夸,艺术水平也有所下降。 

  清政府覆灭后,大量的宫廷器物散落民间,王公贵族将夹带出来的文玩珍赏低价贱卖,由此催生了古玩市场的兴起,北京琉璃厂、上海五马路等古玩交易市场生意火爆,收藏之风大为盛行。王懿荣的《天壤阁杂记》、赵汝珍的《古玩指南》等著作受到人们的欢迎。 

  社会的浇漓动荡也曾致使收藏之风一度割裂,但国人的收藏心理已经非常成熟,自此,收藏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檀香山博物馆珍藏的红木家具

  近现代古典家具收藏 

  近现代古典家具收藏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现象。中国人喜爱收藏的基因已经根植于心中,但颇耐人寻味的是,这种基因不但国人有之,西方人也不缺乏,甚至更为强烈。 

  上世纪30年代,德国人艾克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甫一问世,便在国际上掀起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风潮。一石激起千层浪,西方藏家纷纷来华大量收购古典家具。 

  继《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之后,上世纪80年代,王世襄先生的心血之作《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付梓,一股因此而起的古典家具收藏风潮不约而至。不止收藏,古典家具研究热,仿古家具企业也与之兴起,且一直持续至今。 

  因此,有人将中国红木家具的收藏历史分为了三段:第一时期为民国至1985年;第二时期为1985年至1995年;第三时期为1995年至今。   

  第一时期,除中国的少数收藏家外,如肖山朱家,北京费家等,西方藏家蜂拥而至。当时的收藏标准是家中的精绝之作,漆家具价值远高于其它家具,今天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费城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中都可以看到鸿篇巨制的漆家具,这都是这一时期流散出去的。至于硬木中的紫檀黄花梨家具,也有不少漂流在外,无法统计。   

  第二时期,是中国古家具流动的最快时期。仅十年时间,成千上万的优秀中国古家具以奔涌之势流向境外。由于国内刚刚改革开放,百姓们都奔向新的幸福,对古老的家具弃之毫不心痛,致使古家具收藏的最好时机丧失。洋人却在这场变革中大大受益,境外的中国古家具的收藏家基本上都在这一时期完成了收藏,包括美国加州的那座知名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1996年在纽约将其全部藏品拍卖,大获成功)。   

  第三时期,中国开始有自己的拍卖行。古家具在拍品中虽数量寥寥,但影响非凡。残存在大街小巷的家具身价立刻倍增,国人自己开始注重家具带来的乐趣,注重古家具中蕴含的巨大财富。几百万元一件的家具让国人目瞠口呆。价格的飞速上扬,从客观上保存了一大批家具留在本乡本土。由于信息业的发展,今天世界各地的拍卖均在同一起跑线。国人可以通过电话将远在万里之外的对手击翻,将心爱之物收入囊中,但前提是得预备足够的子弹。

法国吉美博物馆珍藏的红木家具

  流散海外的古典家具 

  古典家具流失海外,有人为因素,也有时代诱因。古典家具向海外流失的第一个时期,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当时一大批宫廷、王府家具流入民间,被活跃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发现,并被其美学价值所震撼,于是悄悄购买运回欧洲收藏起来,这是中国古典家具第一次大规模流向欧洲。当时英国的家具设计师齐彭代尔以明式家具为蓝本为英国皇室打造了一套宫廷家具,轰动了整个欧洲,从此,中国古典家具之美蜚声海外。 

  两次侵略战争也是造成我国古典家具流散甚或损毁的原因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三山五园”,1900年,八国联军庚子“扰城”,这两次强取豪夺使得包括古典家具在内的大量艺术珍品遭受重创,其中一部分被运往海外,“器形大者”纵火焚毁。 

  到了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时局动荡,外国商人再次入华大量购买中国古典家具。据资料显示,《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的100多件古典家具,后来都流往海外,无一幸免。赵汝珍在《古玩指南》里曾写道:“欧美人士之重视紫檀,较吾国尤甚,以为紫檀绝无大料,仅可为小巧器物。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紫檀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及至西洋人来北京后,见有种种大式器物,始知紫檀之精华尽聚于北京,遂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之紫檀器物,缘由北京运去者。” 

  第三次流失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八五狂潮”,又有一批古典家具精品流失海外,直到90年代,这股狂潮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其实,早在建国初期,这一现象就已经引起一批致力于文物保护专家的注意,后来,在王世襄等专家的建议下,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措施,规定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乌木这五种名贵材料所制的古董家具不准予出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古典家具珍品的流失。 

  几经浮沉,古典家具收藏历久弥新。臣服于古典家具之美也好,希冀保值升值也罢,其中一个很好的意义在于,古典家具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有序的传承和保护。除此之外,倘若我们能从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幡悟,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收藏境界。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木家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