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上多有“自在小小鸟”
http://www.socang.com   2019-07-19 15:10   来源:收藏快报 胡剑明/江苏南京

 

 

  “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好在有一天我栖上了枝头,便成为画匠们的目标,我与艺术对视才发现,原来明清画工也爱鸟”。确实也是在明清时期的瓷片收藏中,多有“自在小小鸟”,或栖或飞,或树或石,它们在青花瓷上自由自在,顾盼恋恋,总是显得那么可爱。

明代花鸟纹瓷画一组

清代花鸟纹瓷画一组

  说到瓷画小鸟,人们会想到明清时期有了海外贸易,商业活动使人的视野拓宽,思想也得到解放,审美取向跟着变化,因此,窑厂工匠们也不再一味追求传统复杂的花鸟画,而更趋向于笔法灵动鲜活、格调轻松明快的“简笔花鸟”,寥寥几笔,舒适随意,体现或是寄托着人们的一种理想,欲像一只小鸟,想要畅快地飞,渴望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这组明清时期的花鸟瓷画(见图),放眼看去,各种风格林林总总、绚丽纷繁,一袭青花飞入、低调内敛,没有浓妆艳抹的粉饰,清雅平和的端庄,没有一丝卖弄的感觉。我想到,画工们于艰辛现实里,却在瓷上追求澄淡精致的画风,实在是难能可贵。因比,我时常痴迷瓷画中那些清雅澄澈的小鸟形象,它们的精致与优雅表现了画工的品位和缜密情思,它们呈现的清幽与简淡,是人们精神诉求中最朴最美的希冀,是人们审美理想中最纯最真的本性,通过画工之笔,以朴素本真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温婉动人。我想,正是这份朴素和自然让这类小鸟瓷片赢得众多藏家的偏爱。 

  据景德镇瓷画研究者陈郝介绍,尤其明代中期,花鸟在写意技法上发扬光大,淋漓酣畅的笔墨意蕴体现得更加充分。出现了号称“青藤白阳”的写意花鸟大家,即陈淳和徐渭。号“白阳山人”的陈淳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味道,而“青藤居士”徐渭,总体是师承于陈淳,后来名气和影响超过了陈淳。清代,则出现了以绘画表达政治立场和生活态度著称的“四僧”,尤其是石涛和朱耷的写意花鸟,更是以神态鲜明、笔墨精妙著称于世,具有突出的代表性。他们实为明代遗民,都是朱元璋的后裔,因此明朝被“换代”后,他们选择隐居山林出家为僧,并通过书画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和个人桀骜不驯的情感。尤其是朱耷,又称“八大山人”,他的写意花鸟,都形态简约,神态乖张,或白眼看天,或斜视画外,或双目紧闭、眼角上挑,都表达了一种愤世嫉俗的个人情绪,托物言志的绘画意味表露无遗。 

  而清代中期著名的“扬州八怪”,则以群体性的绘画风格特征将写意花鸟推向一个高度。郑板桥、金农、李蝉、高翔、李勉等人,其中成就最突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应该首推郑板桥,因为他的诗书画造诣不仅号称“三绝”,达到了独树一帜的水平,而且为人为官都显示出卓尔不群的文人风骨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生平轶事也在后人广为传颂。他出身清贫,青年时代即擅长诗书画,一直生活在扬州靠卖画为生,后来通过科举考试先后考取秀才、举人和进士,而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和潍县的县令,为官的几年中,清廉勤政爱民,后来他称自己为“病鸟”辞职回乡,也是因为感觉官场黑暗,自己无法为当地百姓生活谋取利益而愤然托病辞职,史书记载他是“三头毛驴一车书,两袖清风飞回乡”,可见像他这样为官几年依然清贫的,在当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大气候下,是多么难能可贵! 

  清代晚期,写意花鸟高度繁荣,并以“上海画派”的赵之谦、任伯年和晚期的吴昌硕等几位著名画家最为代表,其中吴昌硕的大写意花鸟推陈出新,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独创。据说,这使得晚清时的许多窑厂画工争相模仿,促进了瓷画写意花鸟的新气象。 

  明清写意花鸟画属“文人画”范畴,是中国文人画写意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表现,“文人画”把“写”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审美高度,并成为主要的技法手段。“写”,使笔、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追求绘画的高雅格调和审美价值。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清瓷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