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成绩揭晓,填报志愿,选择一所心仪的大学就成了学子及家长们如今最关心的事情。其实不只现在,早在上世纪的民国时期,选择大学也是一件伤脑筋的“技术活”。这一点从我收藏的一本民国时期的《大学投考指南》里就可以了解到。
此书出版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32开本,主编者于澄,出版者为实学研究社,总发行上海新生书局。封面设计非常简洁,最上方是“大学投考指南”六个繁体大字,书页中部有“民国三十六年新编 增订本”和“于澄主编”等红色文字。文字下方是一位手捧试卷的学子剪影,左右两侧是蓝色的楼梯状图案,寓意投考大学,就好比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之路。内文部分则有“例言”“敬告读者”以及版权页,简要介绍了本书的编著及发行印刷等情况,之后是“目次”(目录)。正文收录有国立大学设立院系表和私立大学设立院系表,内容较为详尽,可供学子查阅参考。书中编排有“国立中央大学”“私立燕京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上海商学院”“国立交通大学”六所著名大学分学科的招考题解,分析题解就可以了解学校的命题风格,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考准备。书中还收录了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校长及著名教授的名单,堪称民国大学投考指南类书籍的一大特色。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起始于民国时期。最初的民国大学招生采用的学校命题,学校考试的形式,类似于现在的“自主招生”。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了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负责命题、组织考试和阅卷,根据成绩标准录取学生。后因抗战全面爆发,大片国土沦陷,东北、华北、华东多所高校外迁到大后方,战火连天,交通不便,全国统一高考招生被迫于1941年终止。教育部授权各大高校开始实行“投考”制度,由学校单独或多校联合命题组织考试,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报名参加考试。为帮助学子们报名投考,各种投考指南类书籍开始畅销。我收藏的这本《大学投考指南》就是其中一本颇受欢迎的“佼佼者”,曾经多次重版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