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苏博看董其昌与明末清初各流派山水
http://www.socang.com   2019-07-17 17:15   来源:收藏快报 记者王国良、通讯员金梦

 

 

董其昌书画合璧卷(局部)

  近日,“集其大成——苏博藏董其昌与明末清初各流派山水”展览正在苏州博物馆举行,共展出包括董其昌、龚贤、吴彬等明末清初时期画坛名家的山水佳作20余件,且以“松江画派”“新安画派”“遗民派”为主,形制上卷、册、轴兼备,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明末清初山水画坛流派纷呈、气象万千的局面。

  中国绘画史上,吴门画派之后,以董其昌(1555—1636)为首的“松江画派”崛起。不久前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董其昌大展”,让人们对董其昌和他的时代留下了深刻印象。董其昌集前人之大成,融会贯通,洞察画坛时弊,以禅喻画,及时明智地提出与倡导“南北宗论”,并在实践上充分加以印证,创中国文人画理论史上又一高峰,翻开了文人画创作的新篇章。其后诸如清初四高僧、四王吴恽、“金陵画派”“新安画派”等,乃至晚清、近代三百余年的画坛,大都在其理论辐射下而成就,形成了一个群体性的文人画创作高潮。 

  董其昌山水以华亭前辈顾正谊、莫是龙为师,又兼得嘉兴天籁阁主人项元汴等人藏品的滋养,在风格上推崇所谓南宗一脉,即主要通过元四家上溯唐宋传统,泛览融冶,笔墨为尚,秀润平淡,格调萧疏,可谓博采众长而集其大成也。展览展出的《董其昌山水册页》《董其昌书画合璧卷》等作品中,可以让观众得到最为直接的感悟。 

  而以董其昌为中心,更有“画中九友”圈子如李流芳、程嘉燧等人,他们不但在诗文上唱和酬酢,而且在艺术上互相沾溉切磋。还有当时的画家何适,结识了李流芳,跟随其学画,必然得其风格与画学之意。二人所处的时代以及晚明时期画坛对董其昌画学的推崇,使得他们在画风上偏向于宋元风格。李流芳是董氏的追随者,其扮演的角色便是画史“正宗”脉系的发展者。董其昌所推崇的“摹古”思想,在李流芳的绘画风格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思想也传递给了何适。 

  此次展出《林中草亭图》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何适引经据典式的风格。画家以折带皴、披麻皴、解索皴等皴擦山石结构,运用枯笔淡墨描绘荒寒之景,具有元代倪瓒之笔意。画家用笔变中锋为侧锋,以淡雅松秀的枯笔干墨展现荒寒空寂的意境。然而,此作的内容和形式又与倪瓒有所不同:倪瓒的画面构图平远,景物极简,有萧条淡泊的气质;而何适的画面则更加丰富。由此可以看出,何适虽仿宋元诸家,作品却是在得前代大师的精髓之后的再创作,在笔墨间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心境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而非照搬前人之作。 

  在画史上,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以仿古为主要面貌,而与之同时的“新安画派”,其画则力图摆脱窠臼、超越藩篱,喜以安徽自然山水尤其是黄山风景为灵感源泉,格调新奇,别开生面,与“松江画派”形成鲜明对比。而明清鼎革之际,除了松江、新安二派,尚有遗民书画家如傅山、龚贤、徐枋、项圣谟等人,或为画史专门名家,或为文人一时寄兴,大抵皆各有意趣,不乏清目赏心之作。 

  明朝覆灭,社稷易祚,这些遗民画家注重个人气节,拒绝与清政权合作,绝意仕途,隐于研田,将亡国悲苍凝于笔端,专心致志从事绘画实践。他们的山水画,或简淡,或荒寒高冷,或懒散寂寥,或闲雅松秀,而“孤寒超逸”为其共同的美学意蕴,影响深广,为画史称道。如著名书画家龚贤,为“金陵八大家”之一。他生于昆山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幼年随家迁居南京。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龚贤的山水画非常重视构图。他的画视野开阔,气象万千。他的“三远”构图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他往往提高视线的角度,“平远”构图,多采取俯视角度,这样,视野开阔,平淡中倍增飘渺的感觉。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8日。观众可以通过网上预约方式入馆参观。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董其昌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