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来言”规矩镜铭文释疑
http://www.socang.com   2019-07-17 17:02   来源:收藏快报 魏传来/山东淄博

 

 

  汉代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汉代铜镜,无疑是汉文化体系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汉代铜镜制作精良,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尤其是流行的规矩镜,因其整齐严谨的布局,镜身上神秘莫测的“TLV”纹饰以及吉祥庆祷的铭文,曾使许多学者绞尽脑汁,又曾使许多鉴赏家为之倾倒。 

  这面西汉规矩镜(见图)直径13.4、厚0.4厘米,重380克,镜面微凸,呈银灰色(即藏界所说的“水银沁”),没有锈斑,光可鉴人。镜背图案“规矩”程式相当标准,中心为圆钮,柿蒂纹钮座。钮座外围以双线方框,框内相间排列极细小的十二乳钉,框四角饰以双弧线纹,并与角外弧线纹相对应。方框外正中是双线T、L纹,方框四角外饰双线V纹,其间均匀布置八乳钉纹。规矩纹、乳钉纹将内区分为四方八区,每区饰一鸟纹,八鸟形态逼真、两两相对,刻画入微、极富动感。 

  外区饰铭文带和斜线纹一圈,铭文为:“来言之始自有纪,湅治同锡去其宰,辟去不羊宜古市”。外缘区依次饰三角锯齿纹、双圈带纹与双线三角纹花边。此镜铸工严谨细密,构图精整华贵,保存完好。特别是上面21字铭文,语句完整,书法精美,字字清晰;内容表达直接,言词通俗易懂,吟诵琅琅上口。铭首“来言”二字,尚未见有释读资料,更增加了我们欣赏研究的神秘感。 

  这面规矩镜的铭文开头“来”字,读作lái,属于汉字常用字。字源本意是指小麦。古人认为,自天而降之麦,谓之来麰,亦单谓之来。因而凡物之至者皆谓之“来”。 

  来也是一个姓氏,出自商朝莱侯之后裔,属于以国名因故改姓为氏。莱侯为商朝末期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一带)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 

  来氏之姓,早于中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著名来氏历史名人有:汉代名将、征羌侯来歙,北魏武原侯来初真,唐朝酷吏来俊臣等。有意思的是,这面规矩镜的铭文“来”字,其字体写法与今天我们常用的简体字“来”字完全相同。看来,早在汉代“来”字的写法就已经开始简化了。 

  从这面规矩镜的铭文看,其内容既是对铜镜本身热情洋溢的褒颂,更是一篇文采飞扬的宣传“广告辞”。这也说明广告并非舶来品,在中国的汉代广告就已很普遍了。 

  在西汉初期,由于生产力较落后,铜矿的开采量极少,铜料非常珍贵,铜镜成为帝王将相、官僚贵族专用之物,普通人家是不可能用上铜镜这一在当时还是很贵重的奢侈之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至西汉中晚期,铜矿被大量开采,铜镜被大批铸造,从而造成价格的下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铜镜也由此进入民间,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常用之物。随着铜镜生产量的加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此情况下,为了扩大销售量,铜镜的铸造者开始在镜面上刻铸具有广告性质的铭文,并出现了姓氏广告。这面具有广告标识性质的规矩“来言”铭文铜镜应该由此而生。 

  试读这21字铭文,其第一句“来言之始自有纪”,可能是专用的广告用语,意即“自始之终我们说的话都是有纪之可查可信的”。也可能是来氏家族作坊的广告用词,意即“我们来氏说出的话犹如纲纪,句句绝无虚言”。至于后两句,“湅(炼)治(冶)同(铜)锡去其宰(滓),辟(避)去不羊(祥)宜古(贾)市”,则比较容易读懂了。在这里既夸赞了镜子质量佳好,又给买主以趋利避害带来吉祥的祝福。 

  可见早在汉代,人们已经有了很强的商品经济意识。他们创造的广告辞,就现代人看来,其内容也非常经典时尚。不单是为了营销牟利,还含有浓郁的诗词味、书法味和人性美,并成为了铜镜装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规矩镜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