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战国纽丝纹龙首玉佩
从前古玩行里有句行话叫“养眼”。
意思是通过对古物真品、精品长时间的反复观察,籍以培养起一种对古物真品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
同时还强调:真品养眼,赝品伤眼。
意思是如果经常置身于赝品假货当中,敏锐度和判断力势必会受到影响。
清乾隆碧玉活环耳高足盖盒
玉器鉴赏也是同样的道理。
且不说古代玉器的鉴定离不开长期的观察实践,就算现代玉器也是一样。
我们知道,古代玉器的鉴定要从料、工、型、纹、沁等几个方面综合判断;而现代玉器的选择则要从玉质、工艺、品相三个方面着手考量。
但是,很多爱玉朋友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那就是所有这一切技术方法,都必须要有“标准器”的基础概念来支撑。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标准器”作为参照,所有的一切技术方法都是空谈。
现代和田籽料雕枫叶挂坠
玉器的“标准器”是指同类玉器当中最具权威性且综合特征最为典型的代表作品。
古代玉器的“标准器”以各大正规博物馆的馆藏古玉为主,而现代玉器“标准器”则以玉雕名家的精品佳作品为首选。
因为这些“标准器”无论文物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而这种对玉器“标准器”综合特征的长期观察、学习和总结,正是传说中的“养眼”。
清乾隆白玉薄胎刻诗文碗
据说民国年间,有一次清逊帝溥仪去别人家里做客。期间雅好收藏的主人拿出自己珍藏的古董给大家鉴赏,在众人啧啧称赞之际,唯独溥仪却深不以为然,瞧了瞧便皱起了眉头,并直截了当地表示这些东西是伪作的赝品。
举座哗然中大家半信半疑地问其原因,答曰:这类古物紫禁城中比比皆是,从小在皇宫大内见过太多,但你这些和皇宫中的不太一样。
后来经过鉴定,这些古董果然是赝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玉薄胎瓜瓣杯
这则秩事充分说明了“养眼”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即使不是刻意地学习研究,仅凭长期的耳濡目染也能培养出足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现代玉器的收藏也是同样的道理。许多爱玉朋友踏上玉路人生之初,往往由于缺乏对真品、精品特征概念的认识,因此在早期收藏中经常会产生一种“看什么都好”和“美丑不分”等判断力上的模糊。
所经常常钱没少花,收藏的却多是普品、次品甚至赝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洒金皮和田籽料
这样的收藏误区几乎每个初学者都曾经历过,而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应当一方面端正心态,秉持“多看少买,宁缺勿滥”的收藏理念;
同时则应当尽可能多地“养眼”,利用一切机会去多观察、学习、总结真品精品的综合特征。
古人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不懂不丢人,不懂装懂才可悲。不懂就去学、去问,千万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学到本事是自己的,较之可以受用终身的经验学识,不耻下问才是最智慧的学习态度,也是提高收藏素质修养的必经之路。
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藏西周凤鸟纹玉饰
在玉器收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个人审美能力的提升,其方式、方法同样属于“养眼”的范畴。
中国人对玉器之美的追求由来已久。
无论是商周两汉的贵族玉器,还是宋元明清的民间精品,中国玉器的身影基本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全部历程,其艺术成就和人文内涵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双龙首玉璜(局部)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完善自己的一种手段。
通过对精彩玉器作品的审视和学习,不仅可以加深人对玉的了解,同时也是自身鉴赏能力的一种提高。
人类的审美能力属于认知能力的一种,从某种程度上讲,对美的判断可以直接反应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每个人有不同的心路历程和人生境遇,从而造就了各自审美角度的区别,对美的理解,代表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藏战国龙首玉带钩
综上所述,“养眼”这种鉴定素养的积累,正是古人通过长期实践,逐渐总结得出的智慧结晶。
“养眼”不仅是鉴赏水平快速提升的有效手段,同时还高度概括地阐述了现代鉴定学的基础原理。
即:无论何种深奥复杂的鉴定体系,其本质都可以简单归纳为两个字:比较。
即使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古瓷器“热释光分析法”,虽然其断代不需要标准器来进行参照,原理是通过古瓷器中矿物成份所含辐射能量的多少来进行年代测定,但年份辐射值的计量、设定和参照,说到底,还是属于“相对比较”的范畴。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西汉镶玉鎏金铜铺首
因此,在玉器收藏的过程中,热情之余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而对真品、精品玉器的“养眼”和学习,正是玉器收藏中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同时,对玉器艺术品鉴别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本身也是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
学识和修养与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联,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养眼”既完善了自身鉴赏能力,又提升了个人素养,二者相辅相承、互为表里,这也是玉器收藏最终级的文化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