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邮票作为收藏艺术品,它包含着艺术性、珍贵性,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会关注的真实性。集邮一直是收藏圈里比较火热的一个门类,相信大家手里多多少少都会有几张用过或者没用过的邮票,这是一方面。还有许多人每年都会通过正规的渠道去购买一些纪念或者专门用来收藏的邮票,这是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人会通过一些礼品公司或者某些公司,也就是专门用一些没有价值或者根本就是假的邮票来挣钱的公司,被那些公司的业务员各种忽悠,从而花了大价钱买到手。
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都是普遍地存在着这种现象:既有禾苗,也有杂草;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邮品亦是如此,集邮专家们由于具备相当水平的邮识和实践经验,他们遇到伪品,凭借自己的眼力,自然可以少上当,但也很难保证绝不上当。而对于一般的集邮者说,由于缺乏必要的邮识和经验,他们面对五花八门的伪品,那就极容易受骗了。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才能在购买邮品时少上当或不上当呢?
首先,普通集邮者要在长期的集邮活动中,努力学习丰富的邮识,积累宝贵的经验,掌握鉴别邮品真伪的技能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眼力,在漫长的集邮道路上,力求减少些盲目性,少受或不受伪品的欺骗。鉴别邮品真伪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一个集邮者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技术,才能具有鉴别邮品真伪的起码能力呢?
熟悉纸质
邮票是有价证券。有价证券为了防伪和流通使用,所用纸张与普通纸张不一样。普通纸张采用一般纸浆制成,而有价证券所用纸张则是用精制纸浆制成的特种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印刷的邮票所用的纸张也不一样。清代邮票既用过“手抄纸”也用过“机械坻”。手抄纸坚韧,不会发黄,但由于人工抄制,往往厚薄不均匀;机制纸用机器生产,比较规范,纸张厚度很均匀。民国邮票所用纸张比较复杂,不规范。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条件艰苦,因陋就简,邮票用纸无法讲究,有的采用白纸、报纸、道林纸;也有的采用的是“废物利用”的代用纸,如“稿”字邮票印在旧的电报纸背面,毛泽东、朱德像邮票(安东二版)印在“明星便笺”纸背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印刷邮票所用的纸张开始走向正规化,由国家定点厂家专门生产并定向使用。这种特制的涂料邮票纸张,集邮者简称为邮票纸。
邮票纸是根据邮票印制工艺要求和邮票本身特性制作而成,物理指标和外观要求都比较特殊。邮票纸的特点是纸面光洁平整,吸墨性强、有韧性、挺括、耐水洗、平展性好。不法分子在伪造邮品时,由于搞不到专门特制的邮票纸,只能使用市场上常见的质量较好的普通纸,如铜版纸、胶版纸等。铜版纸的特点是纸面光滑发亮,吸墨性差,纸质较脆,厚的纸发硬,薄的纸发软,平展性较差;胶版纸的特点是纸面光洁白净,吸墨性较差,纸质较脆,韧性差。可见邮票纸和普通纸相比较,在外观和性能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用肉眼直观纸张,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借助某种仪器帮助鉴别很有必要,如鉴别钞票真伪的验钞机。这种验钞机上装有紫光灯,可以使有色和无色的防伪荧光油墨发出荧光。同样道理,当纸质中含有荧光增白剂或漂白剂时,在验钞机的紫光照射下,白色纸面会吸收紫光,呈现荧光,使纸面更加洁白明亮或呈现亮白色、浅紫色、暗色等。这不仅与漂白纸浆用的荧光增白剂有关,也同纸中的填料、胶料有关。因此,在验钞机的紫光灯照射下,普通纸张的白色纸面,大多呈现暗紫色和紫红色,只有极个别纸质比较洁白的纸面,才呈现浅紫色或亮白色。
确认背胶
邮票背面涂刷背胶,其根本目的在于方便贴用。因此,邮票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刷有背胶。当初英国黑便士邮票刷的背胶,是用土豆粉、面粉和阿拉伯树胶合成的,到19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改进的糊精胶。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化学胶,即聚乙烯醇胶(PVA)替代了糊精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邮票上所刷背胶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为鉴别某些邮票的真伪提供了一些佐证。另外,背胶的种类和颜色不同,有时在区别不同印版的邮票时也很有价值。于是人们便逐渐意识到,在邮票背胶上压有花纹、网纹、文字、图形或使用带有颜色的背胶,均有防伪作用。
利用背胶鉴别邮票的真伪,主要是依据胶质、胶面质感和是真胶还是假胶进行判断。
中国早期的清代、民国邮票,所刷背胶多为植物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期发行的邮票均无背胶;1960年3月开始,在发行的邮票上刷有糊精胶;1965年以后,开始换用化学胶。糊精胶的胶质特点是颜色微黄、胶面厚实、有光泽、发亮,对温度和湿度变化比较敏感,容易吸潮、碎裂、脱胶。化学胶(PVA)的胶质特点是颜色洁白、黏性强、胶面稀薄、均匀,对温度和湿度变化的适应性强,抗潮性能好、不容易粘连。
假邮票上刷的假背胶,有的是无黏性的白色涂料,有的则是普通胶水,而且多采用手工涂刷,制作手法拙劣,破绽比较明显,常有不均匀的涂刷痕迹;即使伪造技术比较高的假背胶,要达到与真背胶一样均匀、逼真、也是很困难的,只要认真鉴别,不难发现蛛丝马迹。
测量齿孔
邮票齿孔是组成邮票完美形象的要素之一,当初在邮票上打齿孔,目的是为了便于把整张邮票分成单枚,后来由于使用不同的打孔机,采取不同的打孔方式,打出的齿孔形状和大小千差万别,齿孔便成了邮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圆形齿孔中加打异形齿孔,如菱形、五角星形等,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按照打孔方式,邮票齿孔一般分为线式齿、梳式齿、棋盘式齿三种。
根据不同的打孔方式打出的齿孔所具有的不同特点,通过目测便能够正确地判断邮票齿孔的真伪。比如上图由1986年4月发行的“上海居民”邮票,无论是粗齿票,还是细齿票,齿孔均打得光洁圆滑,形状规则,边角齿孔一样,完全对称;而伪票的齿孔则打得不圆滑,形状不规则,四角也不一样,有经验的集邮者一眼便能分辨出真伪。
为了更科学、更准确地通过齿孔判断邮票的真伪,还需要精确测量邮票的齿孔度。齿孔度即表示齿孔密度的量度,其测量方法以20毫米内有多少齿和孔的数量来表示,如一枚邮票在20毫米内有10个齿孔,齿孔度为10;若有11个齿、12个孔或12个齿、11个孔,齿孔度则为11.5。在标准的邮票目录上,每枚邮票的齿孔度均有精确表示。如一枚邮票四边齿孔均为11度,则用“P11”表示;如一枚邮票横边齿孔为11度,直边齿孔为12.5度,则用“P11X12.5”表示。
“P”是英文“Perf”的第一个字母,即“齿孔度数”。测量齿孔用量齿尺,其精确度可达0.25度。假如一枚邮票的齿孔特点看上去与真票一样,而在测量齿孔度时出现明显的不同,如果不是另一类齿孔度的邮票,则可能这枚邮票为假票。一般来说,假票上打的假齿孔,大都达不到真品的规范化标准,齿孔打得不是不圆滑,就是不规则,或有大有小,或歪斜不直。因此通过仔细观察邮票齿孔的外观特征,再认真测量齿孔度,将二者综合起来进行判断,便能够科学地鉴别出邮票的真伪。
区分版别
通观邮票印刷的历史,不同的时期,印刷邮票所采用的版别不一样,其工艺特点也各不相同。按照印刷方式、邮票的版别主要有凸版、凹版、平版、影雕套印版、誊写版等。
凸版:因印版着墨部位呈凸起状,故得名凸版。印刷时,在凸版的部位涂上油墨,并且直接将图文印到纸张上,类似盖图章。按照制板方法,凸版有雕刻凸版、照相凸版。世界上的早期邮票,有许多都是采用凸版印制而成。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也是采用凸版印制的,是用手工雕刻原模后直接翻制子模的铜质凸版。凸版的基本特征有两种:第一是单色版、套色线条版都是实地印制(刷色),单色及三色网目版的网点细密、规则、均匀,其二、凸版印制的邮票,图文色块、线条比较呆板,看上去与单色平版近似,墨色陷入纸面,偶尔也有膨胀外溢的感觉,有时在背面可见版面凸出部分的压痕。
凹版:因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着墨部位呈低凹形状,故得名凹版。印刷时,全版面涂墨后,将平面上空白部分的油墨除掉只留图文部分的油墨,然后覆纸加压,使版面低凹部分的油墨移印到纸面上。
平版:因印版的图文和空白部分在同一平面上,故得名平版。印刷时利用水油相拒的原理,在印版版面润湿后涂墨,只有图文部能附着油墨,然后覆纸、图文上的油墨便会印到纸面上。
影雕套印版、胶雕套印版:因使用影写版和雕刻版混合套印邮票,故得名影雕套印版;因使用胶版和雕刻版混合套印邮票,故得名胶雕套印版。采用套印方式,可以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印版的优点集中起来,取长补短,使印刷效果更加完美。拿影雕套印来说,影写版印刷的版纹全部是由不同深度的网纹组成,在细线条或细文字笔画处,常呈现出锯齿形的网点,但影写版印刷的效果比较光洁完整,而雕刻版恰好运用其粗犷挺拔的点、线,补充了影写版的某些不足。因此,使用影雕套印方式印刷的邮票,色彩丰富、线条清晰、图案优美自然、工艺细腻完整。
誊写版:也称油印,是孔版的一种。所谓孔版,即印版的图文由大小不同的孔洞组成,油墨透过孔洞印刷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誊写版是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写文字或刻绘图画,制成印版,然后放在油印机上,施以油墨即可付印。用誊写版印制的邮票,图案简单、工艺粗糙、极易伪造,只有在艰苦的条件下,迫不得已才采用这种印刷方法。在中国早期的解放区邮票中,多用誊写版印制而成。
分辨刷色
刷色即邮票所印的颜色,它是反映邮票设计和印刷工艺的重要指标。刷色是油墨、印刷工艺、纸张的综合产物,其中油墨起决定作用,也受印刷工艺和纸张的影响。
油墨是印刷邮票的主要材料,由粉状颜分散在含油的溶剂中制成。按照印版类别和印刷机种类,油墨一般分为平版油墨、凸版油墨、凹版油墨三大类。印制邮票使用的是特制油墨,它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如耐用度和稳定性强,耐光、耐磨、耐冷热等,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如化学稳定性强,耐溶剂、耐洗涤剂、耐酸碱、耐氧化剂和还原剂等。采用特制的油墨,配以特制的邮票纸,加上先进的印刷技术,印刷出的邮票外观色光齐全,色调柔和,鲜亮美观,刷色具有图案色相纯正美观、色泽浓艳鲜亮、线条精细光洁的特征。
而制造的假邮票,由于从正常渠道搞不到印制邮票所特制的油墨和纸张,再加上多采用套印,因此从刷色上看,色相不正,色泽发暗,不鲜亮,图案线条和文字笔画常因套色不准而出现叠色,有暗影,发虚,模糊不清。只要借助高倍放大镜(30倍以上)进行观察,上述真假邮票的刷色特征,便会一目了然。特别是采用荧光油墨印制的邮票,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防伪能力,若用验钞机的紫光灯进行照射,出现特有的荧光,便于鉴别真伪。
在邮票刷色方面,对错色、漏色票与变色、褪色票的不同,需要进行认真鉴别。错色、漏色均属印刷变体,是因操作失误或某些印刷原因直接造成的。这种邮票的总体刷色特点和纸张特征是不会改变的,即错色新票的色泽应具有真票的刷色特征,漏色票的纸张上没有涂改、挖补和擦痕。变色、褪色票是因自然环境或人为的物理和化学作用造成的,如光照褪色、变色,化学褪色、变色等。在日光或其他光照射下,红色、黄色从复合色中褪去以后,就会改变原刷色的某些色相,在酸碱或某种溶剂的作用下,使绿色变为蓝色,或某些刷色褪去.容易误认为是错色、漏色票。实际上,只要认真观察邮票刷色是否鲜亮,纸质是否陈旧,背胶是否存在,是真是假便能够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比较票幅
票幅是指邮票总体尺寸规格,常以横直表示,单位为毫米,有些邮票图案有边框或底色,有时也用图幅表示,图幅即邮票的画幅,表示的方法和单位,同票幅。
邮票的票幅或图幅规恪比较严格,既可以作为分版的重要依据,也是鉴别真假邮票的重要证艍。用有齿票制造的假无齿票其票幅一般都要比真品小1-2毫米;用真邮票翻制版,原色、原大制造的假票,由于在翻拍、印刷打孔等制作过程中难免发生技术问题,也常出现与真票规格不一样的纰漏。因此测量邮票的票幅(或图幅),是鉴别邮票真伪的一种常用手段。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运用票幅鉴别邮票真伪时,如果有条件,版票的整版规格和票边上的各种版铭特征,或在局部的某个版铭特征,也可作为判断邮票真伪的参考依据。
掌握暗记
暗记是一种辨伪标记。它既是公开印在邮票上的,又尽量将自己的面貌隐藏起来。“暗记是保密的!”在集邮界经常能听到这句习以为常的话,暗记为什么保密呢?据说,因为有些人担心,若将邮票上的暗记公开,会给不法分子制造假邮票提供方便。其实,对于集邮的人来说,邮票上的暗记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他们经过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完全能够做到基本上准确识别;对于制造假邮票的不法分子来说,他们也在千方百计地寻找、研究暗记,有的暗记他们也能够发现、掌握。
但是,由于受到印刷条件和印刷方式的限制,再加上一般的暗记又都很微小,即使不法分子已经发现、掌握了邮票上的暗记,也无法伪造出来,或者无法伪造得一模一样。比如雕刻版邮票上的暗记,在采用真品翻拍制版、原大原色印制出的假票上,原来细微的暗记,早已变得模糊不见了。假的就是假的,即使用相同的雕刻版来伪造,也不会作出和真品毫无差别的、一模一样的暗记。这种鉴别邮品真伪的有力证艍应该交给广大集邮者掌握,方便他们识别真伪。
观察水印
水印是有价证券防伪的一种重要手段。用水印纸印制的邮票,根据纸张上水印的特征,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单式水印”,也就是一张邮票一个水印,在每枚邮票上都有一个相同的水印。如中国清代发行的“小龙”邮票,每枚邮票上都有一个太极图水印。二是“复式水印”即水印在全张邮票上重复出现,排列规则,但在每枚邮票上所含水印并不规则,其水印为连续的篆体“邮”字。三是“全张水印”其水印图案比较大,单枚邮票上仅有该水印的局部,只有把多枚邮票相连在一起,才能看到水印的全貌。
如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东北邮电管理总自1947年3月8日发行“三八”妇女劳动节纪念邮票开始,曾连续发行过多套用水印绢丝纸印制的邮票。这种水印纸因水印间距太大,单枚邮票上仅为丝纸而无水印,只有将多枚邮票连接在一起或是整版邮票,才能见到完整的水印图案。中国发行的邮票绝大多数都不采用水印纸印制,只有少量邮票上有水印,因此利用水印鉴别邮票的真伪,只能作为有水印邮票的参考依据。
一个集邮者要掌握和具备鉴别邮品真伪的技术的能力,不仅需要掌握邮票知识、技术知识和印刷知识,还必须积累“过手”经验,即亲自分析和研究真伪邮品,力求将真品和伪品的基本特征录印在头脑中,剖析真伪品的制作手段和规律,逐渐形成一种经验,一一贮存在头脑中的一种感应信号,只要碰到伪品,便会灵敏地亮出报警的红灯,试想如果一个集邮者根本不下功夫研究邮品,甚至连真品的最基本面貌和特征都不道,碰上伪品时,不上当受骗那才叫怪事呢!功到自然成。要尽可能多地、尽可能深入细致地研究真品和伪品,便会培养出一种对伪品的特殊敏感,当然每个集邮者所获得的这种敏感程度会有所不同。
值得强调的一点,鉴别邮品的真伪,需在对邮品各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才能做出比较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切忌只抓住邮品的某一特征便急于下结论,犯下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性错误。
只要集邮者们掌握了鉴别邮品真伪的基本功,集邮队伍的识水平和技木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加上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不法分子就会无隙可钻,伪品的市场就会逐渐缩小,集邮环境就会得到净化,集邮世界就会成为一个真正高雅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