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绘来欧洲之前,印象派从未存在过。
http://www.socang.com   2019-05-30 15:31   来源:知日

本文节选自《知日·再发现,浮世绘》特集

  浮世绘,不仅是江户庶民文化孕育出的日本传统文化,还在19世纪后期以「日本趣味」席卷了欧美各国,对当今艺术、设计、摄影等领域都产生了影响。浮世绘不仅是日本近世绘画上的代表,因其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在谈到印象派等西洋艺术画派的时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趣味」(Japonism)一词,出自法语Japonisme, 指1860—1920年间,日本美术对欧美美术产生影响,即从欧洲视角出发的「审视日本美术」的美学概念。「日本趣味」的影响包括绘画、雕塑、版画、工艺、建筑、服饰等多个方面,甚至延伸到戏剧、音乐以及文学领域。

北斋漫画

  19世纪中期,黑船强制日本开港,各国外交官在日本驻扎,他们归国之后争相出版关于日本的书籍。日本工艺美术品首次在世博会上展出是在1862年的伦敦世博会上,到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江户幕府、萨摩藩及佐贺藩组成为日本访问团,正式以官方形式展出了来自日本的各种工艺品,如和服、陶器、漆器、屏风、日本刀等,绘画则包括浮世绘及琳派作品。

  这一年的世博会被看作是欧美各国开始流行「日本趣味」风潮的契机。

葛饰北斋 富岳三十六景

  在日本向世界展示了如此多的艺术品之后,为何浮世绘被认为是引领了此次风潮呢?一说是浮世绘在世博会上展出之前,在1860—1861年间出版的关于日本的书籍中介绍了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中描绘的浮世绘刷版师的工作现场。紧接着在巴黎、伦敦、维也纳的世博会上,日本访问团的连续出展,使人们对这种描绘民俗生活的绘画颇有印象,引起了大批量的购买,其中就包括凡· 高、莫奈这类印象派的画家。

  浮世绘在海外的影响,超过了代表武士阶级的狩野派、带有中国趣味的南画以及正统日本画。人们似乎对浮世绘所表现出的「浮世」之感更有兴趣,浮世绘满足了他们对远东之国的幻想。

  而版画这一可以实现量产的印刷形式,也可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浮世绘本身在江户就是平民百姓随手可入的商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承载绘画及文字的纸质媒体。日本文化及艺术, 就是这样通过浮世绘扩展至欧美世界,成为艺术界和学术界争相研究的美学对象。

埃米尔·左拉像

  随着人们对浮世绘的深入了解,「日本趣味」逐渐对欧洲绘画的造形甚至内容都产生了影响。代表性的作品有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詹姆斯?迪索(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 1836—1902)的《注视日本艺术品的年轻女子》(1870,油画),以及印象派画家莫奈(Oscar-Claude Monet,1840 — 1926)的《埃米尔·左拉像》(1868,油画)。《埃米尔?左拉像》中,莫奈选择了支持新绘画艺术运动的文豪左拉作为主角。左拉的正背后是一扇金箔屏风,左拉左视野上方墙上贴的是歌川国明的浮世绘役者立绘,而面前的桌子上打开的则是1867年世博会之际关于左拉拥护莫奈的小册子。而1867年,正好是日本开始加入世博会的年份。

  浮世绘还影响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那比派等画派的造形理念及要素,甚至平面作品的画面构成。传去欧洲的浮世绘出自同时期江户时代流行的名家,有葛饰北斋、喜多川歌麿、歌川广重等绘师。

  在构图的影响上,从美国出身的版画家詹姆斯?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 1834—1903)的作品《蓝与金的夜曲》(1872—1875,油画)就可看出借鉴了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 京桥竹》(1857,木版画)。

  主题上如北斋及广重的浮世绘风景画,以及鸟居清长所绘《墨田川边的游女图》等作品中出现的河川主题,与印象派中「戏舟」这一主题契合,莫奈的《戏舟》(1887,油彩) 就与铃木春信的《墨田川戏舟》(1767,木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凡· 高也是浮世绘的粉丝,《唐吉老爹》(Portrait of Pere Tanguy,1887,油画)中,人物肖像背后是一幅幅画着游女、役者、风景的浮世绘,他还临摹过广重的多幅作品,展现了浮世绘中的「日本趣味」对于他画作的影响。

  在欧美语圈有一个词「Orientalism」,即东方趣味、东洋趣味,这形容的是西方世界对于东方文化的一种主观性的憧憬与兴趣。「日本趣味」「中国趣味」自然都属于此范围。

  在这个语境下,「日本趣味」本身也是一个屈身于西方文明的概念,既然是趣味,那也只是把玩之物。19世纪的欧美画家,最初用一种对于异国事物的好奇去看来自东方的风景、人文、风俗,来证明西方文明世界的先进。而后文化环境发生了转变,人们在研究基础上逐渐地确立起「Japonism」这一美学,并成为「面向20 世纪的新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着浮世绘之梦的凡·高 

  巴黎:梦开始的地方

  后印象派画家凡· 高可以算是受浮世绘影响很大的一位后印象派大师。他的美术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受到了日本美术的影响。因那幅《向日葵》而名声大噪的凡· 高, 曾多次临摹浮世绘名作,如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 龟户梅屋铺》以及《名所江户百景 大桥安宅夕立》。广重笔下的线条是非常细密、犀利的。凡· 高通过用油画笔临摹广重的作品,摸索出全新的绘画方法,即不再采用色块涂抹,而是用细密的点和短线组成画面。

《名所江户百景 龟户梅屋铺》歌川广重

  他后期的名作不论是细腻柔美的《罗纳河上的星夜》,还是魔幻疯狂的《星月夜》,都可以看出这种以线条为主的画法带来的影响。从世界各国收藏的凡· 高作品来看,《塔拉斯孔的驿马车》《阿尔的雪景》等作品,无不显现着日本浮世绘的影子。

《咖啡馆里的女人》1887

  凡·高出生的1853 年正是「黑船来航」日本的那一年。对于出生在荷兰的凡· 高来说,他理应与日本美术没有什么缘分。实际上,凡· 高的伯父杨作为一个海军军人,在19 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经驻于日本了。因此,曾有一段时间住在伯父家的凡· 高按理说也有一定的机会见到日本美术品。或者说,至少他有机会能够接触到日本的文化。据现有资料显示,荷兰时代的凡· 高与弟弟提奥之间往来的书信中,提及了很多与日本相关的信息。凡· 高对日本以及日本美术有着强烈兴趣的证据,便是1886年他从巴黎离开一事。

  在巴黎生活的这段时间,凡· 高在美术商贩的店里见到了大量的浮世绘,他为那些色彩鲜艳明亮的高质量绘画作品所深深吸引。

  当时,由于浮世绘的价格低廉,凡· 高借机收藏了不少佳作。此后, 他在为模特画像、绘制肖像画等的过程中,都融入了浮世绘的精髓。

  凡· 高在巴黎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从荷兰时代的灰暗色调中走出来,逐渐将自己的绘画风格转变为明亮的印象派画风。与浮世绘文化的接触更近一步地推动了他创新、独立的绘画风格。

《花魁》1887

  19世纪80年代的巴黎是日本文化最盛行的时期。在凡·高离开巴黎的1886年,法国著名杂志《巴黎画报》(Paris Illustre) 的日本特集出版,凡· 高随后便临摹了这本杂志封面所印的英泉的花魁图。这本日本特集中关于日本的介绍文由林忠正执笔,那些关于日本美丽风景的描述让凡· 高也好,同时代的其他人也好,都留下了深刻印像,也使他们都充满了对日本的向往。大概就是在这个时期,凡· 高对日本和日本人的看法开始变得非常理想化。此后,他一直追寻着浮世绘所展现的鲜艳的色彩世界,这也是他踏上法国南部之旅的一大契机。

  阿尔勒:叫作「日本」的乌托邦

  凡· 高于1888年2月20日早晨,抵达了法国南部。他是这样向高更描述当时他在列车上的心情的:「我还能够清晰地记得这个冬天,当我踏上从巴黎去往阿尔勒的旅途时心中的那份高鸣。想着『就快到日本了,就快到日本了』,心中犹如万马奔腾般激动不已。简直就像个孩子。」

  在法国南部的第一天,凡· 高是从头顶着风雪脚下踩着「超过60厘米」的积雪开始的。即使是这样,在抵达阿尔勒最初那段时间的书信中,凡· 高依然写道「简直就像是日本画家们描绘的冬日景色那样」。写给贝尔曼的信中则记载着:「我已经和你约定要给你写信,所以就先从这里的土地、清冷的空气和明亮的色彩,这些对我来说如日本一样美丽的景色开始吧。」

《阿尔的雪景》?1888

  对凡· 高来说,法国南部活脱脱就是日本。他的日记残留文件中,记载着像是「对我来说,浮世绘已经不需要了。因为我现在就身处日本啊」,还有「对画家来说,比天国更令人神往的地方,除了日本还有哪儿呢?」这样的描述。转眼冬天过去,凡· 高迎来了夏天。此时,凡· 高的作品也逐渐向浮世绘风格靠拢,满溢鲜亮的色彩与细腻的线条。除此之外,他还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像日本画家那样,在作画之前熟练地打好草稿。渐渐地,凡· 高开始使用芦苇笔大量地绘制草稿,浮世绘风格的大胆构图也融入了他的作品中。不过,还远远不只这些。他通读了法国作家皮埃尔· 洛蒂所著的长篇日记式小说《菊子夫人》,领略到了书中所描绘出的关于岛国日本的秀丽山川,以及种种新鲜奇特的生活习俗。于此,他对日本人的认识变得更加理想化了。

《蝶与罂粟花》?1889

  凡· 高在阿尔勒的这段日子,对他日后的绘画创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研究日本的美术,就可以见到那些贤明的、充满智慧的人。这些人是如何度过时光的呢?是研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吗?并不是。是研究德意志首相俾斯麦的执政方针吗?也不是。他们只是单纯地研究花草之芽……仿佛自己就像那些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草一样。这样单纯的日本人向我讲述的道理,难道不是真正的宗教学问吗?」以及「像日本的艺术家们那样相互交换作品、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从很久以前就非常向往。他们是真正地爱护彼此,相互帮助,这也是他们之间和谐共处的证据。当然,他们是像真正的兄弟那样生活的,而不是在充满阴谋诡计和钩心斗角中活着……而且,日本人只赚很少的钱,他们貌似一直都过着朴素的劳动者的生活。」

《深谷》

  在凡· 高眼中,日本人就像花草一样生长在大自然中,有着高深的思想,信仰着神圣的宗教,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总而言之,凡· 高希望自己吸收日本人全部的哲学、艺术、社会、宗教理想的结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开始了与高更在「黄色之家」的生活。然而,这一切都因发生于1888年12月的那个著名的「割耳事件」土崩瓦解了。即便如此,在凡· 高充满对日本无限憧憬和幻想的短短一年中, 他的创造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凡· 高生命中最幸福的一年。

  圣雷米、奥维尔:梦逝去的地方

  「割耳事件」带来的精神疾病不断地伤害着凡· 高。「黄色之家」的崩解,也使凡· 高的浮世绘之梦更加遥不可及了。在书信和日记中,关于日本的记载也越来越少,最后完全不再有任何记录。但是,即使在疾病缠身期间,凡· 高仍坚持作画,并且这些作品依然能够体现浮世绘给予他的影响。进入圣雷米的精神病疗养所之后,凡· 高那些关于庭园的角落和植物的画作中,无不渗透着日本浮世绘花鸟画的趣味。另外,他还融合了阿尔勒时代,在日本美术的影响下所画的那些素描画作与色彩,并逐渐发展成一种他特有的油画风格。

《寝室》1888

  与曾经无限向往法国南部的自己大相径庭:「日本」这个国家正迅速被现实包围,不再是凡· 高心中那个「天堂」一样的国度了。

  法国政府派往日本的画家杜穆兰发表了有关日本的作品,并于1890年在国立美术学校举办了大型浮世绘展。次年,日本美术首次被卢浮宫收入。然而,日本在1889 年成为立宪国家, 不久就被视为军事威胁。也就是说,日本已经不再是「天堂」,而变成了「现实」。不仅仅是凡·高, 很多人也都从「日本梦」中醒了过来。

《两棵丝柏树》 1889

  1890年7月28日,身受枪伤的凡· 高躺在奥维尔阁楼的床上。翌日,他保持着前一日的体态,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凡· 高的「日本之梦」在奥维尔宣告了终结。然而事实上,这场梦并没有因此结束。30多年过去了,为凡· 高的作品所吸引的日本画家们络绎不绝地前往奥维尔进行参观访问。

  在这里,梦不是结束了,而是在时空变幻中重生了。

  憧憬着浮世绘世界的莫奈 

  19 世纪后期,在「日本趣味」的影响下,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也展露了他对日本美术独有的热情。他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将日本浮世绘元素带入了他独特的绘画世界。与凡· 高相同,莫奈也收藏了大量浮世绘。在他位于吉韦尔尼的家里,到处都装饰着浮世绘画作。关于莫奈何时开始收藏浮世绘一事,有着诸多说法。有些报道显示的是他少年时代的1856 年, 还有些说法是1871 年,他在荷兰旅行的途中了解到了浮世绘的魅力。不过,在巴黎初次购买了浮世绘并于1862 年以后开始收藏浮世绘,是最有力的说法。

《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1876

  在莫奈私人住宅的庭园里,到处都弥漫着日本艺术气息。他的花园是仿照日本版画设计的,庭园内的小池塘还被装饰成「水之庭院」,种植了大量睡莲等植物。荷花池中有座日本桥,灵感便是源于浮世绘师歌川广重画的太鼓桥——这幅著名的画作还挂在他家中。此外,在构图方面,莫奈受浮世绘风景画的影响较大。在他收藏的250幅日本版画中,有23幅是葛饰北斋所绘。

  无论是绘画创作、庭园的设计、植物的选择,还是家居装饰,无不体现莫奈与浮世绘师同样的世界观,也表达了他对「浮世」世界的热爱之情。

《日本桥》1990

  独自欣赏着浮世绘的塞尚 

  法国画家保罗· 塞尚(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 结识了皮萨罗、雷诺阿等人,并与他们一起探讨技法,共同作画。不过19 世纪80 年代时,他离开了这个「印象派小组」,开始走上探索不拘泥于传统绘画的绘画之路。作为后印象派画家的塞尚,对20世纪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不过,在他留存至今的书信中,研究学者都没有发现有关浮世绘的任何记载。难道塞尚和浮世绘没有交集吗?实际上并非如此。

「圣·维克多山」系列?1885

  他身边的朋友中,如画家皮萨罗、作家佐拉等人,都深受「日本趣味」影响,为日本艺术而着迷。按道理讲,不太可能只有塞尚一个人被留在「蚊帐」外。

  长久以来,西方绘画大多是针对具体主题而创作,是带有故事性的作品。但是,从浮世绘的作品中,人们学会了对形式和颜色的运用。确实, 在铃木春信和喜多川歌麿所描绘的浮世绘美人图中,故事性对于作品本身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就这样,「故事性」逐渐从西方现代绘画中被剥离了出来。

「圣·维克多山」系列?1885

  自古以来,日本人对山有着神道的山岳信仰,特别是富士山。对于日本人来说,富士山是灵峰一样的存在。北斋所描绘的富士山也充满了祈愿的美好意图。但是,塞尚的作品中并没有透露出这一层含义。他捕捉到的只有山的形状和绝妙的色彩。这一做法在后来也成为推动西方绘画变革的关键一环。

  沉迷于浮世绘画风的德加 

  出生于巴黎的德加是一个从浮世绘构图方面受很大影响的印象派画家、雕刻家。可以说,他忽略了「以人物为中心」「平衡的构图」等欧洲的传统绘画技巧,转为使用如浮世绘中的把人物从背景中脱离出来的「不协调」的构图风格。

  《女人与狗》这幅作品中,他采用了人物的表情被帽子遮盖住的大胆构图,用帽子遮住人物的表情,画出了几乎不让人看到的人物的脸的大胆的形式,同时融入了浮世绘风格的修饰手法。

《舞蹈教室》1874

  1874 年创作的《舞蹈教室》则描绘了芭蕾舞女演员的练习场景。倾斜的构图和广重的绘画技巧存在共通性。为了强调演员的动作,德加从稍有倾斜的角度来描绘场景,右上角的舞者甚至被画在了画框上,使得图像在画面上具有动态的效果。

  无论在什么时代,年轻的艺术家们都力求打破传统的束缚,并用这股热情去创造新艺术。后来被归为印象派的巴黎年轻艺术家们便是如此:他们对古老的沙龙绘画感到厌倦了,如饥似渴地寻找新的艺术形式。很幸运,他们遇到了日本的浮世绘。即使不像凡· 高那般「狂热」,但他们也在尝试着把浮世绘当作艺术的范本,不断进行研究,努力创造那些能够从传统绘画中走出来的新艺术。

  所谓的「印象派」便是这样诞生的。甚至可以说,印象派恰恰就是日本浮世绘所创造出来的。

  经常有人说「浮世绘给印象派带来了影响」。然而事实上,对欧洲绘画来说,在浮世绘到来之前印象派从未存在过。如同随着当年披头士乐队的登场,世界音乐发生了巨大变革那样,对于欧洲绘画来说,日本浮世绘从根本上塑造了印象派的构架,引发了欧洲现代艺术的新动向。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浮世绘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