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需“发乎情”“止于理”
http://www.socang.com   2019-05-22 17:31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本土艺术,如传统书法、绘画等,很特别,也很有意思,有时候越发挥性情的地方,越需要理性对待,越不能肆意妄为、不加控制,所谓“发乎于情,止乎于理” ,包括“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等的理念与法则,告诉我们的都是这个道理,即要有所克制,不能表现得太过裸露、直白。当然这些理法常常贯穿于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也是深受中国哲学思想影响的必然结果,但正因为有了这种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创作观,才使得我们的艺术创作更加具有中国本土美学精神、民族美学特色。

   当下有些书画家刻意追求卖弄、耍酷的“本事” ,有些书法家在笔会上写字,神情有意夸张,动作故为潇洒,用笔用墨大胆迅猛,看似很娴熟、很激情的样子,却往往把握不住创作的分寸,写出的字多锋芒毕露,而缺乏内涵、骨力,少了些文雅之气。一些创作者出现了过多琐碎、炫技的小动作,并夹杂着一些不规范的草法,甚至存在错别字问题,但他自己却不以为然,观赏者也好像熟视无睹,误认为那就是好的书法、好的创作状态。

   在处理“性情”与“理性”的问题上,老一辈画家如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等诸位先生,他们在创作写意画的时候,速度都不算快,甚至很慢,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一挥而就。换句话说,他们创作写意画都是在相当理性、冷静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大都会反复酝酿、打腹稿,或者事先设计出小样儿。总之一定会在胸有成竹、有十分把握的前提下从容展开,这样既减少了画作的失败率,又提高了作品的创作质量。所以虽然是写意画,但每一个关键点、每一笔都处理得极其精准、精彩,最后会让你感觉到他们的作品,的确多一笔嫌多、少一笔嫌少,这便是功力的体现,一般人很难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其实,精彩的中国书画作品与太极、古典舞类似,都要有“讲究” ;尤其在太极招式里,正确运用“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身法,既可以很好地表达太极拳的动作内涵,又能够有效保护我们的关节,避免或减少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疲劳和损伤,同时还有助于身体的蓄力、发力。在书画创作上,类似的情况就更多了。比如我们在写隶书、楷书的时候,应力求在一笔一画的端庄、静穆中写出灵动之感,避免呆板、死气沉沉的情况发生,而在写草书、行书的时候,应力求在天马行空、行云流水中写出安静、文雅之气,避免躁动、狂野、荒诞的现象产生。同样,在创作工笔画的时候,也要有写意精神,所谓“以形写神、以形传神” ,就是要尽可能地表现出工笔画的神采、神韵,而非依模画样、照葫芦画瓢,毫无生机、创新可言。当然,在创作写意画的时候,也要有工笔意识,尤其是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非常重要,绝不能漫不经心、草草了事,务必要避免草率、粗莽等行为,才能将写意部分拿捏得恰到好处。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艺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