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有提到想了解紫砂壶器型的,也有想看看我的藏壶的,那……
就满足大家的“窥探欲”吧,从我的一些藏壶里找几款传统器型,我们边赏边聊吧。
美人肩
顾名思义,就是像女性美肩一样的壶。窈窕圆润,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
这是我泡茶时最爱把玩的一把壶了。原因是这种器型的壶盖与壶身融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柔顺怡人的线条。
这也正是此壶制作上最难的地方,要全凭手工敲打出壶盖与壶身完美过渡。
美人肩作为传统器型是由清代的老作品演化而来,是一款经典器型,同一种器型在不同的工艺师手里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神韵与气韵来,以古代美人的肩线及丰腴美妙的曲线,幻化出动人心弦的壶形。
鱼化龙壶
“鱼化龙”是典型的传统器型,取“鲤鱼跃龙门”之意。
这把壶谈得上是我的最爱了。
它是很多年前买的,其价格在那时候对我来说也算贵的了。但第一眼就喜欢,现在想想幸好当时拿下了,少了个“错过了”的遗憾。
它器型小巧,是老绿泥的材质,用了很多年,经过细心呵护,摸上去滑滑的,有种玉质感。
鱼化龙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壶盖里的龙头是立体圆雕,首、舌可活动伸缩。
壶身则由六瓣云水纹组成圆形,上施浮雕,一侧鲤鱼在海浪中吐珠,另一侧龙首伸出海浪吐出一颗宝球。壶盖亦敷海浪。壶把貌似由龙尾卷成,龙鳞雕刻清晰。
西施壶
初见此壶时,我实在觉得这器型和那位丰姿婀娜、貌美倾城的西施姐姐,没太大关系。
但后来听到了一个“野史”故事:据说这种器型的壶,起初有个羞人的名字“西施乳”,也就是说这种壶型彷若美女西施之乳,简直会让人浮想联翩的。后来人们觉得不雅,便改称为“西施壶”。这倒是真的有那么点儿意思,所以也买了把这器型的壶,感叹一下老艺人们超强的“想象力”吧。
西施壶的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演绎少女丰满诱人的美乳;以中国传统美女式的樱桃小口做壶流,即形象又实用;而在紫砂壶中可圈可点的独特倒把,又寓意着美人美发飘逸的动感。
石瓢壶
“石瓢”最开始的时候叫做“石铫”。“铫”在《辞海》中解释为“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那么,“石铫”何时称“石瓢”呢?
据说是顾景舟大师引用了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便都称“石瓢”了。
但我一直对这个器型不感冒。
石瓢壶身呈梯形,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壶身形制比例符合美学“黄金分割率”,各个线条所构成三角形的比例关系。
仿古壶
据说这种器型是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所创制,但原本因为壶体是仿照鼓型,因此叫做“仿鼓壶”;但后来叫着叫着就改成“仿古壶”了,也许是致敬经典,后人仿制这种古代壶型的意思吧。
仿古壶,壶身扁圆,腹部鼓胀、圆润,形如扁鼓;颈高;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饱满的灯草线;重心略向上的环形壶把,使壶腹产生左右延伸的动势。
仿古如意壶
如意纹是常见的中国传统纹饰,为表现“吉祥如意”的好寓意。
但每次用此壶,我心中都会冒出那句“如意如意,随我心意”。
仿古如意壶,完全具备“仿古壶”的所有特征:扁圆腹,短弯流,环状把,阔口卧足。只是壶身上装饰了如意纹,与桥形如意钮相呼应,与流、把上的刻线相映衬。
半月壶
“半月壶”的灵感元素来源于唐代诗人张九龄笔下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他用质朴的语言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也许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都是将自己心中对期盼团圆的一种诠释吧。
“半月壶”正如其名,壶盖与壶身融为一体,勾勒出半个月亮的形状。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竟然融汇了咱中国人讲究的“月圆人圆”的传统观念。
一粒珠壶
“一粒珠”器型由来已久,形制上对壶的整体性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整器有饱满的力度和整体的视觉效果。总之,其浑圆的身型,很讨人喜欢。
器型如同珍珠般珠圆玉润,壶身一大珠,壶钮一小珠。
竹段壶
竹段壶便是以竹为主题的经典壶型,昔有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自清高,竹寓于壶,壶更显清雅。
这把壶可谓“先下手为强”,从朋友眼皮子底下“抢”来的。
事情是这样的:
那是一次陪朋友去他熟悉的卖茶的店里买茶,坐下品茶的时候,我就发现老板用的这把壶不错,但第一次来,也没敢多问。朋友买了茶就走了。
回了家,这壶就成我的“心事”了,结果没憋住,我又自己去了那茶店,边喝茶边和老板闲聊,最后让老板“割爱”了。
后来再陪朋友去那家茶店,朋友一坐下就问老板:“您那竹节壶怎么没了?”老板指着我回应道:“你不知道?她上次自己来了一趟,非让我把壶让给她,现在壶已经是她的了。”我朋友直拍大腿,“看那壶这么多年,我都没敢问呀,想你卖茶叶应该不出壶,早知道…哎”,反过头看着我就说,“你怎么哪都不落下呢?!”我窃笑:“先下手先得,留下的都是拍大腿声,哈哈哈哈。”
竹段壶的壶身以竹段为型,笔直而粗壮,给人一种踏实之感;壶流、壶把、盖钮也制成扭曲盘伸的竹段,并附生小枝及竹叶,生动自然,挺拔清秀。
僧帽壶
这种器型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元代,最早出现时的载体为瓷器,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明代以后,随着大量瓷器工匠转移制作紫砂器,也将此器型移植了过来。
但这器型我一直没有收到一把可心的,看来还要等段时日,方能“修成正果”了。
壶身六方、六瓣,口沿上翘,莲瓣装饰上升到壶冠,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圆足,耳把上有飞扣。造型与藏传佛教中的“五佛冠”十分相似。
书扁壶
“书扁壶”又叫“水扁壶”、“虚扁壶”,在宜兴方言中发音相同。壶身矮扁,口径较大,适于泡绿茶。制作难点在于壶身扁而不塌。
壶腹鼓凸,腰身折合,合而中虚,以扁、平为特点,线条清晰。多为鸭嘴、圆把、圈足。
南瓜壶
南瓜壶是典型的“花货”,是将生活中常见的南瓜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
其壶身上的浮雕、半圆雕装饰是最大看点。
“南瓜壶”,以南瓜形为壶体,瓜柄为壶盖,瓜藤为壶把,瓜叶为壶流,构思巧妙,雅而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