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陶制高足盘上的“鬲”字考
http://www.socang.com   2019-04-19 11:17   来源:收藏快报

 

 

图1

  图1所示这类商周时期的陶器,在一些收藏爱好者的眼里,可能被认作是一件高足盘;而对于一些对高古陶瓷文化了解较多的收藏者来说,则会视之为“豆”。

图2

  “豆”字起源于甲骨文。汉许慎撰《说文解字》解释说:“古食肉器也。”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则解释为“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有点像带高座的盘。” 

  由此,可以推断,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豆,最初是原始人盛放肉食用的陶器,后来,人们就不仅限于盛放肉食了,其他食物也是可以盛放的。 

  豆,这样一种古代盛器,新石器时期为陶制,商周至汉逐渐出现瓷制,但陶质豆和瓷质豆肯定同时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此后,陶豆逐渐消亡,瓷豆越来越多,历经各朝各代,经久不衰。瓷豆品种丰富多样,器型大同小异,通常是上部作盘形、碗形、钵形,下部为高圈足或喇叭形足,讲究的有竹节形足。 

  十多年前,笔者曾有幸收藏了两件陶豆,陶豆的产地肯定是四川盆地。最令笔者倍感欣喜的是:其中一件陶豆的上部盘内,很清晰地印有一个“鬲”字(图2)。 

  查《说文解字》对鬲的解释是:“鼎属。实五觳。豆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属皆从鬲。”按照此解释,鬲属于鼎(类),是一种当时的奢侈品。各种文献皆形容其形状为“类似于鼎状的炊具”,通俗地说,就是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宋沈括《梦溪笔谈》载:“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 

  这里,疑问就出来了:陶豆上印鬲字,是什么意思?豆就是鬲,很显然不符合古文献的记载解释。 

  唯一的科学解释:“鬲”是部族的姓或者是鬲国的名,换一句话说,这件陶豆是鬲氏部族成员或者古鬲国贵族的食用器。 

  考古学界认为,早在夏初古鬲国就存在于中华大地了,在山东德州、禹城地区,考古发现了古鬲国的遗址。 

  2011年11月,西北大学和山东大学联合发起召开了一次“寻找古鬲国考古行动”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从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研究出发,针对古鬲国的地理位置、兴盛灭亡、迁徙路线及其与中国国家形成的关系等学术前沿问题进行过探讨。 

  笔者收藏的印有明显“鬲”字的陶豆表明,陶豆是商周时期的,是古鬲国人使用的食具。 

  那么,为什么在古蜀国出现了古鬲国的食具?古鬲国人是怎么来到蜀国的,古鬲国人后来又到哪里去了? 

  总之,笔者收藏的印有“鬲”字的陶豆,还包含着许许多多值得学界继续探讨的问题。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商周陶制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