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关于“叶帅”事件的几点意见
http://www.socang.com   2019-04-04 16:28   来源:吴鸿

  1、 首先申明,叶永青先生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的艺术家,为人谦和、睿智,有书卷气;但是,我本人与他之间,仅有一次曾经邀请他参加过我策划的一个展览之外,并无更多交集,亦无利益相关。

  2、 关于“叶帅”的称谓,很多年前在一次川美的聚会上,也是听别人说,来自于他们大学时期在同学之间的玩笑,本意是“帅气”的帅。在此次“抄袭”事件发酵之后,我注意到很多自媒体及大众媒体在追踪或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刻意强调这个“帅”字,总是会使人联想到这个字背后所闪烁其词的另一层意思:江湖大佬、艺术界老大,等等这些隐含有些江湖妄想的心理揣度。甚至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或者是那些吃惯了政治饭的混子,现在已经开始利用这种无边的揣度,开始把这个事情朝当代艺术整体上去上纲上线的时候。我觉得川美的老人们(不是当权者的意思!),你们应该出来说话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看到“叶帅”二字就避之不及,好像会引火烧身!

  3、 具备当代艺术逻辑常识的人应该知道,在西方主流艺术已经整体进入后现代艺术阶段的时候,但凡是采取手工性痕迹完成作品的方式,无非是在观念性或绘画性这两极之间摆动,具体到某个艺术家的作品而言,也无非是看他偏向于哪一极更多一点而已。这是当代艺术范畴内的“绘画性”与传统艺术的“绘画性”所具有的根本性不同点。这里插一句,本人一直在准备的一个关于中国抽象艺术发展脉络的文献性展览,其主题也是定为“观念之后”,其主旨也是想说明,除了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草灰蛇线般存在的那些早期抽象之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之后的中国抽象艺术实践,其主体已经是受到观念艺术影响之后的产物,不再是那种原教旨式的西方现代艺术阶段的抽象了。那么具体到叶永青的作品,无可否认的是,他的作品应当是更偏向于“绘画性”这一极的视觉表达方式。我想,不管是老栗在更早的时候说他是一个“才情的艺术家”,还是巫鸿在去年还是前年在和叶永青的对谈中,说在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一种西方艺术家的绘画方式,其实都是要强调在叶永青作品中的“绘画性”特质。所以,究其这一点,从“绘画性”的角度而言,叶永青被指控为“抄袭”是非常被动的。我本人也是震惊并惋惜,以叶永青的能力和才情,何以要苦苦纠缠于西尔万的那点并不高明的家底?故而,此前有给叶永青辩护的观点认为他是“挪用”的观点在艺术理论上也是站不住的。众所周知,所谓的挪用,更多的是针对现成品,即便是杜尚在蒙娜丽莎的画像上添了两撇胡子,也是在作为现成品的《蒙娜丽莎》印刷物上进行的。而且,杜尚所“挪用”的也并不仅仅是作为物质性的印刷品本身,更多的还是《蒙娜丽莎》所代表的那种古典式的经典审美背后的文化象征。而作为一个无名艺术家的西尔万,不管是他的作品本身,还是他的作品所能代表的文化象征,到底能“挪用”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呢?况且,所谓的“挪用”,其实是一种“事先张扬”的盗用方式,唯有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是一种“有目的”的盗用,所谓“挪用”的逻辑才能够成立。另外,挪用的对象也必须是某种广为人知的图像符号或文化象征,所谓“挪用”的意义也才能成立。显然,叶永青对于西尔万作品的使用方式,是与上述的关于“挪用”的界定丝毫也沾不上边的。所以,用“挪用”的逻辑来为叶永青辩护一定是无力而苍白的。

  4、 如果我们抛开那些先入为主的成见,或“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别有用心,在叶永青作品和西尔万作品之间的差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中期之后,抽象艺术或抽象表现性艺术,已经成为了欧美艺术界的“传统艺术”了。在西方文化逻辑下和文化环境中所产生出来的这种划时代的艺术现象,必然会产生巨大的文化“延宕”效应。这和我们此前通过像威尼斯双年展这些西方主流展览或主流专业媒体所了解到的不一样。真实的情况是,在西方社会中,即使是进入到“后现代艺术”的主流语境中,还是有更多的艺术家还在延续着现代艺术阶段的“传统艺术”方式来进行创作。也正因为这是在他们的文化传统中自然派生出来的另一种“传统艺术”,即使是在宋庄,也有一些具体身份不明的外国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他们的那些非职业性的抽象性或表现性绘画作品,也会让我们觉得“血统”很纯正。另外,作为从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之间过渡性的艺术家,比方说德库宁、杜布菲等,在现代艺术的绘画性逻辑之外,又加上一些非理性的潜意识“自动绘画”的成分,以期对于西方文化的逻各斯传统形成一种视觉上挑衅和冲击。所以他们往往是从儿童绘画、精神障碍患者绘画或土著艺术,乃至于一些自然痕迹中去寻找潜意识或无意识的灵感。这一路的艺术家,因为其在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其风格特征所体现出来的手感性、灵动性和不可重复性,甚至是某种东方神秘性特征,在艺术市场中也是广受欢迎。所以,这种路数,时至今日,在西方艺术界也是从者甚众。其末流,已经演变为一种带有设计性的、技法非常熟练的装饰性商业绘画。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西尔万的绘画正是属于后者。据某自媒体采访西尔万的说法,这位艺术家基本上一直是在模仿自己儿时的记忆性绘画,所以,我基本上可以将之视为是德库宁、杜布菲这一路数的末流,基本上是与后现代艺术的观念性丝毫没有关系的。而且,但凡有绘画实践经验的人也应该能够看得出来,他的绘画手感基本上是没有控制性的平铺直叙的风格,所以,我更愿意把此种风格归为绘画性不够的“设计性绘画”这一类中。而叶永青的作品,虽然令人不解和惋惜的是几乎原样使用了西尔万的某些形象和符号,但是他在此基础上,结合东方书写性的笔力控制,不管是其改造之后的形象本身还是绘画性的笔触,在叶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枯涩和迟滞的书写性韵味是西尔万的作品中所没有的。而这些,叶永青又和自己的身世经历及文化思考结合起来,形成了在他的作品中所特有的那些碎片化的、意识流性的视觉笔记式风格。也就是说,在叶的作品中,笔触的风格化的痕迹方式是与他的观念表达的目的性相统一的。归结为一点,叶的作品是基于绘画性的观念艺术方式,而西尔万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基于一点“非理性”理由的纯绘画性方式。这是二者之间的根本性不同之处。但是,承认这一点也并不能因此而否认我在上一条意见中提及的叶永青在图式和符号上使用和模仿西尔万作品中相关因素的指控。同时,承认上一点,同样也不能由此而否认体现在二者作品中的根本性不同之处。这是我在数日思考之后的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期能够引起同行们的基于理性的和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讨论。

  5、 当代艺术或曰后现代艺术,在理论上虽然是一种标榜为更为接近普罗大众的文化方式,但是,相比较传统艺术的那种直接作用于肉眼的视觉经验,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和社会文化批判性更多的却要寄托于观者的视觉经验和知识储备。也就是说,相比较传统艺术的谁都可以从“画的像不像”、“漂亮不漂亮”这些基础标准来评论一番,当代艺术的思辨性和文本性更需要一些必备的理论基础来作为引导。具体到叶永青的“抄袭”事件,截止目前,更多的还是一些大众媒体的非专业传播,或一些自媒体的情绪化宣泄。事件发酵至此,“叶永青”似乎要从一个个别现象上升到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整体的清算,特别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怀着一些卑鄙的政治目的,借机实现他们对于当代艺术一贯以来的仇视和污蔑,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在此,我也呼吁艺术理论界的同仁们,不能再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事态已经到了有些理性、专业的讨论出现的时候了。英国脱欧事件就是一个明证,“理性的沉默的大多数”在局势发展到不可逆转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6、 在此也劝告国内的那些视万金为粪土的“收藏家”们,你们把那些当初重金购得、属于自己藏品的叶永青的作品焚烧掉、撕毁掉,那是你们的自由,但是,你们要做什么西尔万的“回顾展”的言论,只能见出你们自己艺术水准十足的业余。请记住,如果你们不是出于借机博眼球的心态,那么,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以你们的身份,你们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对于大众而言是一种信息不对等。所以,请不要再用你们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引导大众媒体,进而误导大众。因为你们用“邀请西尔万做展览”来羞辱的对象不是叶永青本人,而是中国当代艺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三十年的文化实践和精神追求!

  7、 作为利益攸关方的叶永青作品的商业代理机构,也希望你们能够冷静行事,在理性的专业意见介入之前,你们的情绪化言论只能起到火上添油的效果。

  PS:我的朋友艺术家李洪波,其作品数年来一直遭受一个美国艺术家从技术到形式、材料的模仿,甚至还堂而皇之地“受邀”来苏州的创意博览会公开展出他的作品,也没见哪家国内的主流媒体或活跃自媒体们关注过这件事。究其根本,还是某些国人的骨子里会认为洋人受中国人“欺负”是大事,“主子哪能被欺负,你要帮你找说法!”反之,中国人如果受到洋人的欺负,只是小事一桩,可以忽略不计。相关人等,你们都各自好好想想吧!

  值此乱世,望诸位安好,天下太平!

  2019年3月28日 于北京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吴鸿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