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风采:著名画家于航
http://www.socang.com   2019-03-26 10:28   来源:yahoo-bj.cn

 

  【艺术简历】

  于航,男,1964年12月生于北京昌平。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水墨人物画室;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5年至2013年聘教于中国戏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教师书画院教授中国画。

  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北京市昌平区文联副主席;

  北京市昌平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北京市昌平区对外友好协会理亊;

  《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

《天寒积雪远峰暗》2017年元月

 

文/于航 笔记之五

 

  ★以文入画就是中国画的根,求仁善真这就是发端。元以后的文人画逐渐成系统与主流,不外乎是已经形成的一大批士大夫与文人墨客用心去表达,用艺术去产生思想。绘画者在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手段后,画面的可读性就要看作者的精神层面了。艺术贵在真。一花一世界,用心去表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品定能会打动人。比如,现代所流行的原生态艺术的风行,就是表达挖掘的一个真,一种情和一份热爱。陕北大娘的五彩鞋垫、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这些都不是人为的设计,而是人们自然生活的情与真的表达。所以,画通俗的讲,如果能象写日记一样简单真实的流露,其作品就是难得之作了。在用情的过程中,会发现表达能力的不足,那就要到先贤中寻找谁在这方面最具表现力,要求大同。所能支撑的有许多方面,有技能、有法则、有认识,更有修养和境界。这也就是画如其人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015年春

 

  ★我们学习古人的法是为了丰富自身表现能力方面的缺失与短浅,不足的就要学习。学习是要提高思想中所要表达的能力,“法由心生”就是最好的体现。“法”是为自心服务的。“心外无法”,没有了思想那来的法求。我立我家法,心无大小,但有境界之高下。

《横走树竖行三万天,日月风雷手里端。无助求心失众理,破衣行路大道宽。》2019年元月

 

  ★古人的优秀作品,优秀在他能用恰当的技法来表现本人的思想主题,而他的思想不是我们的思想,单纯的学习古人我们也成为不了古人,即使穿上古人的鞋也走不了古人的路。所以,就要学习借鉴古人的法,融合自己的思想来走自己的路。

《方寸之术化天下,市井万象难为他。只因年少才壮胆,真气无畏出豪侠。》2019年元月

 

  ★建立自己的面貌不易。这不易,不是点灯熬油的设计出来的。个性一定是在全方位不断积累中,自然形成的。真理在自然中产生的说法就是如此。个性是对一种热爱的不断增强、不断观照与摸索体捂而成的。这又说明个性是容易形成的。易就易在有了情,难就难在没了意。

《我有清溪水,终朝会钓鱼。》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面孔和个性,相不混乱,互不雷同。这是什么?这就是每个人都有特有的心灵轨迹,每个人写着各自的心灵日记,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那么,为什么拿起笔表现事物时就总有别人的影子?如同啃别人剩下的馍。首先是没有情,再者就是没有法,“真情”没有了,“法”又让人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也因有些所谓为人师的人穿上戏装,他们玩弄文化,使之悬学,夸大法度泯灭真性,让学子失去了情与灵。

《忽来微风送雨落,惹得群鱼争空食。》2019年元月

 

  ★学习古人在那简单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那怡然的心态、平和的情感和超越的灵魂。时代虽不同,但人们的心灵是可以相互感知的。古人的法是古人创造的,我们的法也只能由我们探索。知之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后而安,安后而虑,虑后而得。这是一个心灵的修练,也就是事物的形成。曾国藩说过:“人能几分恬淡便有几分真学问。”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辩之、笃行之。一切就简单化了。

《我有清溪水,终朝会钓鱼》

《屋外大雪满地,炉中煤火通红。手掌奇书一本,乐得无相无形。》2019年元月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2017年夏

《水边林下做闲人》2017年夏

《落叶尽随溪雨去,只留秋色满空山。》2018年秋

《却问三山望江水,满天黄叶一帆归。》2017年冬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2017年春

《流泉知人意,屈折洞口䑚。》2018年元月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017年初

《满眼吟情吟不进,夕阳归去满平湖。》2017年初

《轻妆斗白,闻香而动。》2019年元月

《菏蛤图》2019年元月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于航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