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何以越抄越贵
http://www.socang.com   2019-03-15 17:37   来源:北京商报

左:比利时艺术家西尔万的作品 右:叶永青的作品

  近日,艺术家叶永青被曝抄袭艺术家克里斯蒂安·西尔万30年事件在文艺界引起轩然大波。西尔万向媒体表示他自己的一幅画最多能卖到6000欧元,但是叶永青的类似作品会卖到100倍以上的价格。为叶永青写过展览序言的评论家栗宪庭道歉,收藏家刘益谦敦促叶道歉,叶永青本人却依旧沉默。抄袭30年也折射出行业内的“不可说”:画商知而不言,为高价抄袭品开路;艺评家的无知与无视。作为利益链条上的抄袭者,一句话背后是一笔难算的账。

  抄出天价

  距离比利时艺术家网曝叶永青抄袭已经过去了两周时间。叶永青于2月27日模棱两可地回应“是对我影响至深的一位艺术家,正争取与他取得联系”,此外,便再无说法,评论家与藏家已经按捺不住,主动道歉或催促道歉。

  有媒体将此事比喻为“专注薅羊毛三十年”薅出来的天价艺术。相关统计显示:过去近20年中,叶永青二级市场共成交391次,其中涉事风格作品成交72次,价值达740万美元。排名前十的共9张作品中,涉嫌抄袭的作品有3件。

  原作与抄袭作品形成的市场价格差堪称诡谲。西尔万向媒体表示,他自己的一幅画最多能卖到6000欧元,但是叶永青的类似作品会卖到100倍以上的价格。最近一次叶永青在克里斯拍卖行上的画作,最终以60万欧元成交。

  据西尔万的说法,早在1996年就已发现抄袭行为。当时是在波恩的一个中国展览上看到仿作,西尔万与其艺术品代理人塞巴斯蒂安接触,并将这次展览的一部分(作品)提前撤展。几年后,西尔万又发现在伦敦展出的叶永青的画作与其作品雷同。

  抄袭动机只能由叶永青解答,但天价抄袭背后涉及的是一整条利益链的“不可说”。有业内人士指出:“早年时候叶永青画作的价格可能只有几千块人民币。所以,价格这个问题不能直接归结到叶永青本人,这里还有整个艺术品流通的系统问题,艺术家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包括商业、画廊、藏家的利益,当然最后也会影响到艺术家本人。”

  因此,虽然很早就发现了抄袭行为,但是维权却是被动的。西尔万称曾向同行求助要求他们禁止拍卖叶永青的画,对方表示很难做到。“一个大型拍卖会的欧洲负责人表示,他们理解我的挫败感,但叶永青的画真的卖得好,达到惊人的高价。”

  舆论对峙

  抄袭事件的发酵过程中,舆论层面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被媒体曝出叶永青作品画面抄袭成分超过70%的“石锤”一周内,当代艺术评论界鲜有人出来发声。批评家王小箭也表示:“热议中的抄袭门话题已经点了中国批评家群体的名,也有微友质问我为什么装聋作哑。”

  直至3月4日,为叶永青写过序言的知名批评家栗宪庭发布声明“向艺术界道歉”;同时,上海龙美术馆的创始人之一、收藏家刘益谦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敦促叶永青本人道歉。

  栗宪庭的声明被业界人士称赞磊落,也直指艺评群体的失责。“我写过叶永青和刘炜展览的序言。我一生的短板和最大弱点是过不了人情关,那个展览是翁菱创建中央美院画廊时做的,当时中国的画廊刚刚起步,约我为叶和刘的展览写个序言,我写了《才情画家》的短文。怪只怪自己无知,不知道比利时的那个艺术家和他的作品。”

  在坐等叶永青道歉的舆论主调中,也有人为叶永青辩护。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创始人、收藏家余德耀则用“临摹”来为叶永青辩解:“当时艺术家都很穷,也没机会时常出国看展览,临摹是唯一能接触与感受西方艺术的方式。我觉得不是恶意的抄袭事件,因为这系列是艺术家数量不多的作品。也很肯定不是为了市场需求而恶意抄袭。”据了解,余德耀美术馆曾于2018年4-5月推出叶永青个展。

  台湾地区策展人陆蓉之则坚持以“挪用”来定性叶永青这一事件,并解释说:“一般,挪用者,鲜有跟被挪用者打招呼的惯例。”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艺术家袁文彬在其文章留言指出抄袭与挪用区别后,陆蓉之则表示:“你们逼他道歉,我劝他万万不可。在国外打官司,一旦进入司法程序,是不能出来辩白的。他欠你们什么了?这是网络霸凌。”

  市场迷局

  要说叶永青“欠了谁”,过去天价收藏其作品的藏家要坐不安稳了。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表示,事件肯定会对叶永青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有所影响。“至少在短时间内市场表现是会下滑的。”

  刘益谦透露,龙美术馆花了1000多万元购买过4幅叶永青作品,最贵的是2011年从拍场以667万元人民币拍得的《逃逸的困惑》。其中有一张属于被曝抄袭的拼贴系列,价值100万元左右。

  在业界人士看来,艺术抄袭之下是堆糊涂账。季涛指出:“大多数的拍卖行在经营中都会按照《拍卖法》的条款,对拍卖品都做了瑕疵免责声明的拍卖规则,因此,以抄袭门为理由找拍卖行退货也很难达到退货目的。”

  除了做足艺术功课、规避风险再涉足艺术市场的建议,评论人沐瑾认为艺术经营可以从艺术品“保底回购”和“保值回购”上做些尝试和改进。

  不论抄袭门舆论风波如何收尾,问题终归要落回于艺术市场的套路。西尔万称目前没有计划起诉叶永青,但打算在中国策展以正视听;刘益谦也表示,要是艺术家拒不道歉,也在考虑邀请西尔万适当的时机到上海龙美术馆做展览。“抄袭画家市场的走低,是否意味着被抄袭画家市场的走高”的讯息正在悄然释放。

  栗宪庭观点有助于提醒人们回归艺术观看本身:“比利时艺术家的作品,也属于很商业化的作品,没有多少值得探讨的艺术价值,与抄袭事件是两回事。”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