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紫砂就像一个江湖。
在紫砂江湖中,代有德才兼备者,不胜枚举;代有超凡脱俗作,数不胜数;也代有关于紫砂的“传说”。
今天,我们姑且立一题,名曰:当下紫砂界,没有大师,只有工匠。在这个谈“大师”色变的时代,我们斗胆聊聊这个沉重的话题。
是什么使当下的人们反而谈“大师”即色变呢?
这就必须说一说关于大师(master)究竟该怎么释义。标准的说法是,大师必须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也就是在一个领域具有巅峰造诣,且无可争议的人物。
据说,
从前,人们敬畏大师,高山仰止。
如今,人们封赏“大师”,习以为常。
说人人都能成为“大师”也不为过,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潜力股,想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既然如此,“大师”二字似乎也稀松平常了。
这是什么谬论!但事实上似乎真是如此。
所以我们说,当下紫砂界,没有大师,只有工匠。抛开大师情怀,追慕工匠精神,享受工匠荣光,或许反而能成为一股心驰神往的清流。
之所以我们避免不了以职称论英雄、以“大师”显威风的套路,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心中藏着一股急功近利的泥石流!
愚以为,当下紫砂界中的大师,之所以常常给人模糊与混淆的感觉,除去紫砂价值评估本身的难度暂且不说外,大致上是因为如今的大师被人为区分出了广义和狭义、真实和虚假的多重概念。
如何成就大师?
这一点陈丹青先生总结的很精辟,即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广义上的大师大致便是如此,他们凭借高超的工匠技艺,在特殊时代背景、地域因素、人为帮衬等前提下,得到世人的认可,名垂青史,比如清代的邵大亨等。
改革开放以来,被圈内称为“国大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先后由轻工部等国家“官办”部门评选认定,这虽然是狭义上的、取得技能认可的大师称号,也一度成为高超技能的代名词和至高荣誉的象征。然而伴随“国大师”评定的,还有各类职称评定,包括“民办大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三十余年,“大师”之路可谓风云诡谲。
此大师,彼大师。无论如何,真正一步一脚印走到金字塔顶尖、达到登峰造极境界的,具有真才实学的紫砂工匠,终究会得到大众公正的认可,他们才是这个行业不可忽视的中流砥柱。
因此,至于近些年紫砂界逐渐陷入以职称论“英雄”的怪圈的问题,其实早已有了答案。当下紫砂界,没有大师,只有工匠,我们站在理性的出口处,回归工匠精神,其实终究要看制壶人的真实水平和具体作品,包括他/她的人品、口碑、职业操守,作品的难度、是否具有独特创意,以及他们个人的发展潜力空间等。
我们说当下紫砂界,没有大师,只有工匠,并没有全盘否定或否认大师,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大师是存在的,这与任何一类行业都是相同的。
大师,是具有登封造诣的工匠!
工匠,才是每个紫砂从业者的最终身份,匠人,是紫砂赋予造壶人血脉相连的根!
毋庸置疑!
如果说每一把紫砂壶都是一个高贵的艺术生命,那每一位紫砂工匠都是创造新生命的不凡使者。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便是世人公认的“大国工匠”,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所以,我们值得尊重“工匠”这个称谓和这个职业,我们亦值得认可每一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披星戴月不辞辛苦的紫砂工匠。
请逐渐淡化大师的观念,也放下对大师的成见。
用一颗工匠之心,虔诚回报紫砂岁月,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紫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