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张国英,1952年生于济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曾任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济南市政协社会文教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七岁起在其父张立朝先生指教下学习书法,始由唐楷入手,后上追秦汉魏晋诸碑帖,法古鉴今,取长弥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1973年起参加国内外各种重大书法展览及赛事,至1989年底共获奖三十余次。1993年应台湾书画教育学会邀请,在台北、花莲、彰化等地举办《张国英书法展》,并在几所院校举行书法艺术讲座等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台湾各界人士的好评。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有《中国书法家张国英专集》,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张国英书法作品集》,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有《张国英草书泉城赋》。其作品作为政府礼品多次赠与国外友好城市及国际友人,传略收入近百部辞书,部分题字及作品被名胜景点选入刻石碑林,并被国内外几十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杜甫诗《望岳》45cm×32cm 1996年
陶醉在古韵与灵气交织的世界里
——走进张国英的书法世界
品读中国书法,无疑是一种大美的享受。历史上,书法名家们凭籍自己的悟道灵感和创新精神,创造出了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使中国书法辉耀云天,为中华文化增光添彩。走进济南市文联副主席、书协副主席张国英的书法园地,这种感受更加真切起来。
对联《名利无争心坦荡,诗书常读性平和》137cm×70cm 2016年
张国英出身于书法世家,自七岁始,就在其父张立朝指导下练习书法。他由柳体入手,一日一篇大仿。一本《玄秘塔》、一本《麻姑仙坛记》,他整整临了7年,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到上初中时,他对书法已十分的着迷,每天不写就难以入睡,此后,他又上追秦、汉、魏、晋时期的多种碑贴,法古鉴今,以学古而自出新意的灵智进入真、草、隶、篆各个领域,竟然均达到了挥运自如的境界。我们不妨欣赏一下张国英近年创作的作品。
行草宋诗二首(苏轼、黄庭坚)
这里的“皓月花间美酒,清风壁上法书”立轴(见附图左者)是其行草书风的代表,也是其性情的写意符号;篆书“听千载白雪,写数行《黄庭》”(见附图右者)对联则更见其传统功底和广采化合的能力。他的这件行草作品,可谓信笔写来,纵横自如,起承转合,神彩飞扬,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陶醉其中,回味悠长。这件小篆作品,似由邓石如、吴熙载两家门中而出,又兼得吴昌硕大篆的金石味,将古韵、灵气寓于闲雅与沉静之中。在这悠扬的古韵中,观者已被引领到心旷神怡之境。
草书中堂 李白诗《赠汪伦》
张国英书法的吸引力还来自于其深厚的学养。与其品茶论书,他谈的最多的并不是书法本身,而是历史、文字、诗词、音乐、书法理论、儒家学说,乃至他最喜爱的胡琴演奏和京剧艺术。这位博学多才的书法家,把他的才艺全部融进了自己的书法之中,使其书作显现出了一种灵动飘逸之气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行书《心清梦亦安》135cm×34cm 2006年
张国英多年在翰墨园地耕耘,其笔墨功夫、书法理论研究已进入较高境界,他把书法作品看作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体,抑或是一幅太极图,认为这种阴阳八卦的内涵是“劲在里头”。他在书法整体布局上,在一幅书法的字里行间,甚至在一个字的笔画结构中,通过行笔快慢、提按和用笔的干湿等手法来制造一种阴阳交错的不平衡之平衡。
隶书对联《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疏雨福地洞天》137cm×50cm 2015年
在创作,张国英总是把这种手段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又不显狂怪怒张。其原因是,他通过笔画的主次、笔画之间的呼应、字里行间的呼应来解决矛盾,使人感到整幅作品虽然高低横竖皆不平,但又统一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之中。因而品赏他的书法,就犹如走进那连绵起伏的大山之中,山岭沟壑的起伏、溪流瀑布的奔腾、白云瑞霭的飘逸……初视之,一切都那么让人心潮涌动;待神定之时,一种灵动飘逸的内涵之美,自然而然的溢满心灵。
刊载《中国书画报》2009年1月1日第二版
岳飞《小重山》48cm×40cm 1998年
隶书横幅 王维诗《过香积寺》137cm×65cm 2015年
篆书对联《逸致读书写字,闲情种竹栽花》137cm×69cm 2015年
《和风诗里醉 细雨画中行》137cm×69cm
李白诗《敬亭山》137cm×69cm 2009年
行草对联《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137cm×70cm 2015年
毛泽东词《答李淑一》36cm×28cm×4 2006年
行草《四壁图书常代酒,一帘风月欲催诗》
《隶书斗方,淡然自若》
《王昌龄采莲曲》52cm×33cm 2015年
行草《峰高无坦途》
行草唐诗二首(罗隐、许浑)
草书王维诗《竹里馆》
《草书团扇陆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