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的今日之盛况,潘天寿学派功不可没
http://www.socang.com   2018-11-16 17:28   来源:新快报

 

 潘天寿《耕罢》

 

  20世纪开始,中国画坛,西式现代学校取代了传统教育,民族传统几乎断裂,虽然画派林立,但守护着传统底线的有实力、有影响的人物和派别却屈指可数,尤其在上世纪50、60年代,敢于挺身维护国画传统话语的人物,如潘天寿及其群体可谓凤毛麟角。

  潘天寿的画学思想高瞻远瞩,有战略眼光,无论在行政和创作的策略方面,都深谙兵家运筹之术,除了给中国画正名和建立中国画系之外,其贡献还涉及书学、篆刻、诗词,形成强其骨、一味霸悍、出奇用险的个人风格。潘天寿及其同道弟子、追随者,如吴茀之、周昌谷、高冠华、顾生岳、方增先、孔仲起、吴 永良,还有潘公凯、卢炘、高天民、陈永怡等,形成了一个以维护中国画本体语言为宗旨的、颇有影响的中国画画学流派,该派有自己的理念和名家,如果称之为浙派,也许比较宽泛,称之为潘天寿学派则比较确切。就是这位潘天寿,他正式促成现代书法融入中国画教育之中,这是一大创举。追溯到清代的碑学革命,这场革命是传统自身引发的革命,其意义足以证明中国书画艺术自有其独立发展的体系。

  中国画有其自身的话语,但它是否能够发展成独立的体系,进而影响到艺术史学科,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艺术史学科虽创建于西方,但也是世界的,包括是中国的,中国应该而且也能够融入自己的贡献,发展、改造学科体系,甚至营建新的框架系统,有资格分享学科的话语权。值得庆幸的是,有潘天寿及其传承者,坚持维护民族的思维和话语体系,使传统得以绵延,以致在今天的基础上,为新一代学者尝试建立中国艺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尤其在书画篆刻等中国特有的艺术领域,自有民族自身的话语和传统,排除西方化语境,建立中国自身体系,进而影响整个学科,实属当仁不让。纵观西方汉学艺术研究领域,华人学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中国画家和学者如王季迁、张大千等传播的中国学术成果,如对石涛的评价,影响到高居翰等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叙述,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书画传统没有在西学冲击下衰退、消亡,或被融合而失去自我,而是得到维持发展,开花结果,以致有今日之盛况,并影响到海内外学界的思想,就这点来说,潘天寿学派的存在和坚持,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中国书画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