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羊甫头古墓地,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办事处羊甫村。1998—2001年,云南省、昆明市和官渡区文物部门,对该墓地曾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并清理出大量滇文化与汉式墓葬,同时出土了包括青铜器、漆木器、玉石器、金银器等类的7000多件随葬器物。尤其是极具滇文化特色的精美漆木器,当属该墓地最重大、最成功的发掘之一。其不仅在该墓地中首次发现,而且是目前为止云南唯一出土漆木器文物之地,其发掘成果更是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们向世人展示了云南地区鲜为人知的漆文化,同时对于我国古代漆器制作工艺、装饰造型的研究,增添了详尽可靠的实物依据。
图2
图3
图4
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羊甫头墓地,发掘面积有1.07万平方米,可谓规模宏大。当时的文物部门对该墓地的488座滇文化墓葬、36座东汉时期墓葬,进行了极其认真的考古清理。发现分大、中、小三种的滇文化墓葬,皆为竖穴土坑墓,并且除了部分有脚窝,生、熟土二层台以外,其他多数有腰坑。其中的大、中型墓,还都有棺椁。同时叠葬最多达五层,另有合葬、丛葬及殉葬,葬俗可谓多而奇特。尤其是该墓出土的大量完整的随葬品,如漆木柄兵器“东汉漆木柲铜戈”(图1)、工具、农具,以及造型各异的漆木雕如“东汉漆木杖头”(图2)等,不但保存完好、装饰华丽、色彩鲜艳,是云南地区首次出土;而且对云南出土文物中漆木器的空白实施了填补,极大地丰富了滇文化的内涵。
根据文物部门的《发掘报告》,此种漆木器依照功能,可分成漆木柲、漆木用具、木雕漆器三类。并且这些绝大部分出土于该墓地M113号墓的漆木器,以作为兵器及工具的漆木柲为多,并有少量木雕漆器和漆木用具,且有彩绘纹饰的漆木器约占总数的85%。如柲长84.5厘米的“东汉木柲铜戈”,就是其中的代表。柲为兵器(如戈、矛、戟)之柄,同时也是器物之柄的泛指,其多与青铜兵器连成一体。此柲为三角形援直内戈。柲通体分段绘有蛙纹、编织纹、点线条带纹、条带花瓣纹。尾扁菱形,有柲,髹以棕红色漆。
此种漆木器若依照完整性程度,又可分成独立的漆器、作为部件的漆木件这两类。其中前者有漆杯、漆壶、漆葫芦、漆勺,以及漆杖、漆祖、豆、幅撑、打纬刀等。如该墓出土的“东汉漆木杖头”,整器用黑、棕红色漆绘饰。其高19.6、兽高5.8厘米。器呈叠灵芝状,顶端立一兽。柱下为一木雕鼓形座,座下为椭圆形头。而后者则包括与兵器、工具配套的大量漆木柲、箭箙面、杖首。
羊甫头墓地出土的最引人注目之漆木器,当属形象生动、造型各异的一组漆木祖,包括鹰爪形、猪头形、人首形、水鸟衔鱼形、鹿头形、兔头形、牛头形、猴头形漆木祖共八件。其中“东汉鹰爪形漆木祖”(图3),高15.2、长27.2厘米。木祖一端为直立的鹰爪,足短而粗壮,爪锋利。而“东汉猪头形漆木祖”(图4),高14.8、长26.4厘米。其猪头吻部前突,小眼立耳。后部为木祖。这些漆木祖如此集中地出土,在我国考古史上还属少见,充分体现了滇人的木雕工艺。“祖”即男性生殖器。漆木祖的出土,说明滇人已对性生理原理有了认识,制作、随葬此物是对男性生殖器崇拜的体现。当然还要一种可能性,就是象征着企盼五谷丰登和人丁兴旺的祭祀巫术。
古人最初的生殖观念,源于图腾感生神话。当性生观念形成后,便应运而生了对男女媾和、对男根与女阴的生殖崇拜。如古滇国青铜器上,即有反映男女交欢的图像;并且有的作为供人悬挂的装饰品,甚至有的还出现在祭祀场所。而对于漆木祖,掌管它们的巫师则可利用其“沟通众神”,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故关于这八件形态逼真、色彩艳丽的文物用途,认为是生殖崇拜表现的学者占大多数;而由于此类文物比例、尺寸适中且光滑宜握,因此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它们可能是实用的淫具。
以上现藏于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四件羊甫头墓地出土漆器,在器型、纹饰和使用上,均代表了汉代时期中原与四川地区迥异的漆器业传统,而且还表现了当地漆器业与青铜业中,其更多的共享特征和组合关系。它们不仅是当地漆器业发达的具体表现,更是对古滇国文化研究材料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