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简历
宋富盛,著名书法家,笔名默墨。1945年生于山西长治。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编审。曾任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第二届名誉主席。现为山西省名人书画院院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太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书法作品曾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大展及重大纪念、庆典活动专题书法展,被中国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碑林、碑廊收藏、勒石。传略收录于《中国书法家辞典》、《中国古今书家辞典》等多部典籍。2009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
禅联(行书)
在宋先生书房听音乐
介子平
宋先生宋富盛,前辈书家也。自谓上党东汉人,东汉者,长治县某村庄也。
宋先生的大字书法,无论是草中带行,还是行中夹草,均有刚猛肯定、奔腾不羁之气势,郁勃开阔、一气呵成之谋篇,映带缠绕、盘亘逶迤里,虚实已然,转折起伏、勾连揖让间,韵味自生。忽尔兴酣墨饱,润湿成晕,忽尔端庄工细,横风斜雨,忽尔穿插错落,因低叠字,那一阵舒缓款延,似清风徐徐,又一阵兔起凫举,若泻流湍湍,慢条斯理、急转直下中的节奏,不是音乐又是什么,不是天籁又是什么。
宋先生书房中静谧寂穆的只有笔走蛇时,纸端方有些许草动枝摇,但随着游行于信笔,沉着于案头,顿时丝竹管弦绕梁,锣鼓钟磬破阵。数句一组,字字连绵,字迹若走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墨迹由浓到淡,由湿到枯,一蘸之下,换气稍顿,那便是一个乐章。长短不一,疏密有致,或蓄或放,或紧或松,每个音符皆生动,每节韵律均淋漓。线条、墨色、结字、章法,各种视觉因素协调尺丈间,却不囿绊格式,不拘泥法度,乐队指挥般即令合拍于谱,又让其各显音质。这是宋先生的本事。
唐寅诗一首
书法是宋先生表达情感、阐释内心最直截了当的方式,也是其活动筋骨、摄生养性的主项。伫立案端,悬肘挥豪,虽是慢功,却贵在经久,锻炼身体如此,磨砺书法亦然。一支羊毫长锋,竟能在他的手中入木三分,瞬间千钧,这般力透纸背的效用,如何不是经年累月功夫所致。
看似跌宕多姿,一任圆转,却笔力内含,体势严谨,仔细研读,还会有粗而能锐、纤而能拙的发现,这样的特点与宋先生早年摹写傅山作品不无干系。傅青主“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美学格调已不自觉贯穿其周身,不经意浮泛于豪端。所谓“四宁”,应释为真纯不羁、虚静通明、大朴不雕、串性而生、拙则入占、巧则趋邪也。宋先生虽有过任职出版单位社长的经历,却有着不事张扬,处世无争的大隐涵养。这一点从其入手时的狂蹈大方,收笔时的古逸松动,似有所悟。赋闲在家后,其更是埋头书本,琢磨字画,这样的心境可谓是傅山“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之说的另一类诠诂。宋先生笔下常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恰是其襟度胸怀的旷达流露。
厚德载物(篆书)
连绵大草,信手往还,卓然高蹈,一派天机。原来,音乐也可在无声界域响彻,在黑白空间和旋。飞白处的摄人心魄,积墨处的平正圆润,纵势时的狭长如扦,横势时的因机赋形,正是宋先生奏出的《梅花三弄》、《阳关三叠》、是笔管演绎的《二泉映月》、《十面埋伏》。
録沈周手札一则(小楷)
宋富盛先生书法艺术欣赏
石介
初识宋先生是在大西洋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一次笔会上,先生在简册上信笔题属令我印象深刻,方寸间起止得法,顿挫有致,且章法完备,自然之中饶有变化。后来拜读了先生较多作品,了解了一些其人其事,越发觉得对先生的书法艺术有更多的共鸣,遂落笔成此小文,以期更多方家深入研究先生的书法艺术,共同繁荣加拿大书坛。
宋先生的书法艺术重在不厌其变。无论其笔法,墨法乃至章法,无论大幅巨制,还是方寸题属,无不重视变化。先生的巨幅大草作品,气势宏大,曲折起伏,其变化寓于跌宕之中,曲中有直,曲而不屈,直而反曲,直而不肆。出锋八面,即使奋笔逥转,连绵如飞,仍不失其规矩方圆。姿态亦可足百千,动而不浮,能不失其势,静而不惰,能深根盘柢。通章之变,笔情墨韵俱佳,浓枯淡润,轻重徐疾,极尽变动能事。忽尔雷霆万钧,震荡高蹈,猛水决于千仞之颠;忽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溪流缓缓潺湲。
精气神
先生早年专攻隶书,后转行草,近乡贤大家傅山之流变,自然饱含巧拙之大辩,深谙周孔之圣言。细绎先生隶书作品,在规矩谨严中仍能间出诸多变化。先生画家出身,科班艺术系高才,曾入中央美院油画研究班,甚至摄影作品也获过国奖等等,艺术修养远非一般书家所及。从先生的行草作品中,可窥得青主遗韵,其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之纵横,行神如空行气如虹之豪迈,足显先生雄浑怀抱和万千丘壑之胸襟。能于通幅书法作品中变化如此之巨,非画家的本领无法想象,在当代书法名家中亦实属罕见。
録孔子家语
先生虽著名书法家,并不为大名所缚,虽以变胜出,但与时风迥异。尤其近十余年来,赋闲未闲,壮心不已,更沉潜精研米家之堂奥,在变化中更深筑古法典雅之根砥,深入襄阳集古之精髓。概以老子三去“去甚,去奢,去泰”及孔子四勿“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为尚,转跌宕为沉静,化波涛汹涌为流深静水,可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熔古铸变。这种书风的趣尚很容易从一些临作中看出。如临蜀素帖,通篇有乱真之誉,但细及点画,则去形存神之妙比比皆是。
録白居易诗一首(草书)
至于临方圆庵记,更全以风神求之,增变中之古雅,求不变之变,亦可称与古为变,或变古铸我。最为精彩的一幅六尺行书立轴(书郑板桥,虞永兴和自作诗三首),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具体体现。顿挫中,顿而不滞;回挑中,挑而不轻。随体诘屈,因势成形。书道画境,是先生书法作品的独到之处。黑白相映,动静相参,甚至不拘泥于点画,疏密布置,更注重于字与字之间的错落迎让,行与行之间的气韵流通,致使通篇气势磅礴,峭拔之中筋骨具备,磊磊然不屈其节,隐隐然雅韵其间。
书者,如也,如其人也。欣赏先生的书法,不能不兼及其人。先生雅号默墨,即其笃行书道,默默勤于笔耕半个多世纪的真实写照。因缘际会,先生客居加拿大,仍坚持无时不动笔,无日不习书,书道更臻妙境,竞相被各大宗教文化团体聘请。先生书艺精湛,为人耿直,多次受聘为国际大赛评委。先生自谓东汉人,东汉者,故乡村庄也,亦是“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之念,戚戚于七子冠冕的千古登楼咏叹。
2017年12月6日于加拿大毅博居
(作者系大西洋书法家协会会长)
苏轼《水调歌头》一首
古诗句三则(团扇)
最养·能生(楹联)
挥毫·纳贤(楹联)
録《陋室铭》与陶渊明诗句
禅诗一首
信札(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