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界有骗子,艺术金融界多有诈骗事件,这好像是这几日艺术界朋友圈的新话题。依我看来,这个话题谈论的事件虽然是新的,但就话题而言一点新意都没有。艺术界多骗子,在古今中外的案例中俯拾皆是,当金融资本和艺术品结合之后的艺术品市场繁荣之后,这个“圈”里的骗子只会多,如何甄别和防范骗子是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不得不处理的头等大事之一。
艺术品的欣赏如同宗教的信仰等一样,并不是生存的基础需求,但是是人们生活的合理需求。在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体系中,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对于艺术品的欣赏大概可以放到第三个层次,即爱和归属感的需求,作品收藏对于收藏家而言则是满足尊重层次的需求,作品创作对于艺术家而言则是自我实现的层次需求。不同于生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等基础的需要,艺术品欣赏等需要是建立在生活满足基础之上的,所以艺术品欣赏被普遍认知的基础是以国家或区域为单位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在此基础上,艺术欣赏的公共教育也是艺术品欣赏普及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
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个转折的过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活保障是基础,教育是过程完善,艺术品欣赏是精神获得,当被动的欣赏转换为主动参与时则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中国当下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的各类总量指数都居前列,人均却多处于后位,现实中的分配更不是平均分配的假想模式,资源的流向存在群体分层,阶层的分化和固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虽然艺术相关的专业教育培养了不少的人,但更多人的美育基础为零或较低,将艺术品与资本结合起来的艺术品市场中,艺术的地位并不高,有时只是资本的遮羞布。对于不了解这个行业的广大群众而言只是觉得这个行业是高端而神秘的。
被骗子们关注的行业往往有四个特点。
第一,与资本相关,如金融业和房地产业,通过集资或投资又或购买股票等方式吸引闲散资金,过程中多有可操作的欺骗空间。
第二,与信息保密和信息不对等有关,主要出现在服务业,网络通讯行业、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为重灾区。
第三,与阶层意识有关,主要出现在各种手工艺行业等服务业,如果存在入行门槛不规范,等级不明确,规则变化快,很容易导致规则层次意识强的人群混乱,尤其是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等领域较为混乱。
第四,具有神秘感,如与宗教信仰和心理学等精神需求有关的行业,很容易因为心理上的依赖性导致过度信任等问题。
艺术品市场则这四个特点都具备,所以导致诸多骗子关注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那么如何构建健康的艺术品市场呢?不外乎已经被历史或其他国家经验证过的一些办法。
首先,完善立法。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相关法律并不完善,给骗子很多机会。
其次,完善第三次监督机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产业链并不完善,这有多种原因,这里重点谈监管。官方规范监督和行业第三方监督都需要完善,专业人员负责专业事务,过程分解后可以由不同阶段性专业人员介入。艺术品评判机构和资本评价体系可以分别就各种熟悉的标准进行评价。
第三,完善准入机制与层级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和似是而非的行业人员过多,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通过岗位评价规范岗位资质。人员行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是行业规范。
艺术行业本身的体系就比较多元,所以规范艺术行业是规范艺术品市场的前提。
首先,艺术行业可以构建平行的几个资质评价体系,重点是公平公开的评判标准。其次,保证程序合法,制定行业规则,将隐性规则消解,并且将这些艺术的流程标准规范化。第三,加强公共教育和信息公开宣传。只有艺术品市场相关的上游行业共同努力,才能使艺术品市场真正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