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的台湾画坛奇才陈植棋
http://www.socang.com   2018-09-03 15:41   来源:收藏快报 朱匡杰

 

 

图1 《淡水教堂》

  陈植棋(1906—1931)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台湾美术史著作中,但又不那么引起现在人的注意:他英年早逝,在二十多岁人生最璀璨的时候就画上了终止符;他的绘画生涯也很短暂,仅仅七年而已,但就是这七年里,在台湾美术界,陈植棋的风头之盛,无人能出其右。陈植棋曾说:“如果生命是细而长的话,我宁愿短而亮,我向往迸发的生命力。”他的一生确如他所言,无论是作品还是人生,都明明亮亮地迸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图2 《葡萄》

  陈植棋生于台湾北部七星郡汐止街横科的一户殷实农家中。1921年陈植棋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南港公学校,并考入台北师范学校。1924年自师范学院退学。隔年,在石川钦一郎老师的鼓励下,前往东京习画,同年成为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的学生。从学画到录取东京美术学校,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不难想见他的艺术天赋与勤奋努力。 

  当时的日本画坛正追逐着印象派的画风,陈植棋虽受学院派的影响,却依循着自己性格中的浪漫奔放,反而醉心于野兽派的狂放笔触及大胆用色上。作品大量使用红与黑,下笔粗犷,不讲求华丽技巧,直接运用色块表现出画面的律动感,表现浓烈的情感。创作题材皆出于生活经验,充满着对于故乡台湾的回忆,企图在西方画风与日本美学中,展现出具有台湾形象的艺术风格,始终希望能藉由艺术创作来提高台湾的文化意识。 

  习画三年后,陈植棋于1927年首次入围“第一届台展”,并获得特奖。之后更是频繁亮相更大展览,一时风头无两。才气纵横的陈植棋,使得一些爱好美术的青年们,如李梅树、张万传、洪瑞麟等人以他为马首是瞻。1931年,陈植棋病逝汐止故居,这位台湾画坛的先行者,仅仅在人世停留了二十六年。 

  1924年作《淡水教堂》(图1),36.7×27.3 厘米。弧形笔触的白云、远山和草浪传达连绵无际的感觉。短促跳跃的白、黄和墨绿线条则让高耸的松柏充满阳光。而阳光下,教堂的屋舍表现手法强烈;白色呈三角形的线条搭配或平缓或突出的屋顶和塔尖,呈现了建筑物的特殊风采。温暖的鲜红和粉红则是画家热情眼睛下的印象。整幅画透露着画家在初接触油彩时的整理与尝试。明快飞扬的整体效果,更能看出作者的才情与性情。 

  1928年作《葡萄》(图2),16×22.8厘米。在画面占四分之三的桌面上,放置一盆葡萄,色彩和造型各自成样。白色深碗、红色桌面、高彩度的背景里,更加五彩缤纷的主题──葡萄几乎满溢到碗外。桌面上与葡萄同色系的圆形花纹似乎也在暗示这种可能。此幅用笔更加粗犷。纠结扭曲的线条强调葡萄饱满晶莹的整体印象。亮丽的色彩不仅是视觉的飨宴,更是丰收的喜悦。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画坛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5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