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夏商周青铜器
青铜,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青铜器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已经被制造出来,之后经历了长达十六个世纪的青铜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青铜时代文明。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制品是1975年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单范铸造的青铜刀,装饰较少,反映出远古先民淳朴的审美意识,也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
中国的青铜器文化通常被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此次来深展出的青铜器主要为夏、商、周三代的器物,基本出土于夏商周时期考古中心河南省各地,是我国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工艺极为精美,其制作工艺也基本相同,即采用陶范工艺。其制作方法大概如下:首先要用泥巴塑一个的模型,然后把它翻成一个范,在上面加工,刻花纹,刻铭文,然后再把范(包括内范和外范)合起来进行浇铸,进行铸造,铸造了以后再进行修整成器。这种手工制作陶范的特点是一范只做一器,因而在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中是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器物的,每一件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无疑增加了青铜器的艺术观赏价值,同时也成为后人辨别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真伪的标准,如果有两件相同的青铜礼器,必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为赝品。
礼器和兵器是青铜器的主要用途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夏、商、周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其功能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这其中,青铜器与古代礼制的关系尤为凸显。著名学者张光直先生就曾指出:“全世界古代许多地方有青铜时代,但只有中国三代的青铜器在沟通天地上,在支持政治力量上有这种独特的形式。”
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而是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贵族祭祀、盛宴、丧葬等礼仪活动中。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青铜器还是当时礼制的体现,所谓“器以藏礼”。古代文献中也有“禹铸九鼎”的记载,即用鼎象征天下九州,代表王权,可见青铜器的地位之高。商周时期,青铜器除了作为国家重要的祭祀礼器之外,还有“铭贵贱,别等列”的功能,天子、诸侯、卿大夫,身份不同,使用青铜礼器的形制和件数有严格的规定,不可逾越。商贵族用酒器的多少来表示地位的高低,自西周起,鼎则成为主要的身份标志,形成所谓“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的用鼎制度(参见《公羊传·桓公二年》)。
如本次展出的西周虢季列鼎一组七件,造型规整,浑厚气派,铭文表明鼎的主人“虢季”身为虢国国君的显赫地位。“虢季”墓出土七鼎六簋,均为配套使用的礼器,按当时等级制度,“七鼎”符合墓主诸侯国君的身份。张光直先生曾一语道破地指出:“每一件青铜容器——不论是鼎还是其他器物,都是在每一等级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象征性徽章与道具。”
因此,对青铜器研究者而言,搞清楚礼器的分类断代是至关紧要的,这也是青铜礼器研究工作的基础。因为在青铜礼器的各个类型中的基本器形变化,都有其客观的发展序列。在各个序列中应有时间或王室明确的标准器。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可以明确断代问题。
装饰纹样和铭文是青铜器的两大看点
夏商周三代青铜器除了其独特的造型令人震撼,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铭文更是因其丰厚的艺术与文化含量而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