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为啥那么值钱
http://www.socang.com   2018-08-01 16:03   来源:北京晚报电子版

 

 

商代虎食人青铜卣 (现藏法国巴黎塞努西博物馆)

  1901年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禁礼器组合,包括爵、斝、觚、卣等十余件酒器(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的西周时期鸟盖人足青铜盉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商代兽面纹青铜甗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插图“泥型铸釜”

山西侯马晋国铸造遗址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器陶范

  因为虎蓥的拍卖,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关注。其实“青铜器”这个叫法是后人叫出来的,其铸造之初并非青绿色,只是经过长时间的腐蚀才生成一层青绿锈,成了“青铜”。在现代文物藏品中,青铜器一直被视为“重器”收藏…… 

  为什么只有中国发现大量的青铜器? 

  《左传》:“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在人类青铜时代,以中国青铜器最为辉煌,种类也最为丰富。这与中国青铜文化的发达和古人的“青铜器观念”有直接关系。 

  以国家文物局主持、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一书分类来说,中国青铜器可分为兵器、饪食器、酒器、盥水器、乐器、杂器等7大类。这些青铜器频繁出现在诸如祭祀、朝聘、奖赏、宴飨、丧葬等礼仪活动中,因此这部分青铜器又被称为“礼器”,亦称“彝器”。《左传》中记载的孔子所谓“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之“器”,就是青铜器。先秦人特别看重青铜器,原因也就在这“器以藏礼”四字之中。 

  在讲究“礼治”的青铜时代,青铜礼器以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类为主,其中,最重要且最受推崇的是青铜鼎。鼎,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也最大,所谓“一言九鼎”、“问鼎”、“鼎立”这类寓意权威和庄重的用语,皆因鼎而来。 

  何谓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其实就是煮饭做菜的大锅,在灶没有发明的年代,鼎是锅灶合一之器,下面有三足,方便烧煮和加温。也有的鼎是四足,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迄今发现的最重青铜器后母戊鼎,便是“四足鼎”。 

  鼎为什么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在早期中国社会,鼎是王权的象征、传国之宝器。据宋高承《事物纪原》“鼎”条,“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此鼎之始也。”《汉书·郊礼志》记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这些传说和记载,与鼎被王权化有直接关系,奠定了鼎在古人眼里的“传国之宝器”地位。 

  因为青铜礼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商周贵族对鼎的造型和装饰特别在意和讲究,用之祭祀、随葬也有严格的“用鼎制度”。东汉何休曾就《公羊传·桓公二年》中提到的“郜鼎”注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身份越高,使用和随葬青铜器数量和种类越多。 

  因为存在这种风俗,许多青铜器被随葬、深埋于地下,从而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也是人类青铜时代只有中国发现大量青铜器的又一原因。现代考古证实,仅河南安阳一座商代“妇好墓”中,便出土了青铜器共468件,其中礼器210件。 

  青铜器纹饰为何要用恐怖的“饕餮纹”? 

  《吕氏春秋》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 

  中国青铜器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不时拍出令人吃惊的天价。之所以这么“值钱”,不仅仅是中国青铜器本身的历史价值,还与精湛的工艺水平有关,可以说中国商周青铜器件件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其造型、装饰风格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青铜器给大家的突出印象是“吓人”,造型和纹饰大量地采用各种动物形象,如牛、羊、虎、象、龙、蛇、鸟等。这类造型或纹饰,有写实与创意两类,写实类器型或装饰部件直接做成动物形状,器物以青铜尊为多,如象尊、羊尊、牛尊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商代三羊尊,在器肩部饰以三个羊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更是稀世珍品:四头羊向四方而立,臀部紧贴在一起,共同用背托起浑厚的方形尊口,带有卷曲犄角的四个羊头伸出尊腹,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 

  创意类则充满了想象,如鸟首兽尊、鸟兽纹四足觥等。这种风格的流行有多种缘由,一说与原始图腾有关。如商代铜器上常见有鸟形象,便与商人的玄鸟崇拜有联系。《史记·殷本记》记载:“殷契,母曰简狄……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因为有这种“鸟崇拜”,商代青铜器上出现鸟型或鸟纹便很好理解了。还有很多商代青铜器上用一种“饕餮纹”,有的甚至呈张口露齿欲食人状,看上去令人生畏。为什么要用这种恐怖的兽面纹?《吕氏春秋·先识览》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但现代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器上这种贪食凶兽的面形,与当时用牛、羊、豕“太牢”和羊、豕“少牢”祭祀的制度有关,这种“兽面纹”其实是牛头、羊头变形而来的颜面,目的是为了器型与所用牺牲的完美统一,表达祭祀者对祭祀对象(祖先或天帝)的虔诚之心。这种变形后的兽面既夸张、诡异,更给人一种威严、惧怕的感觉。 

商周青铜器中每一种动物造型或纹饰都有特定意义,如老虎多用于鼎、尊、钺等礼器或兵器上,除有单纯的虎型外,还常作虎食人的形象,一般为张着大嘴、背微凹、尾下垂而又卷起,以强化其威严,突出青铜器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如在后母戊鼎的鼎耳部,便有对称两虎,虎张口甩尾,虎口中间为一人头。 

  青铜器是怎么造出来的? 

  《考工记》:钟鼎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精美的中国青铜器是怎么铸造出来的?有人使用现代技术,试图仿铸出商周青铜器,但根本达不到当时的工艺水平。青铜器并非用纯正的铜,而是以铜、锡为主的高强度合金,古人称之为“金”或“吉金”。 

  《吕氏春秋》称:“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铜锡比例各占多少?据《周礼·考工记》:“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即根据所铸造器物的用途和功能不同,炼出不同比例的合金,此“六齐法”是世界上最早铜锡合金配料比例的记载,属于当年铸造业的“高科技”。 

  《考工记》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炼出了青铜,便是“材有美”,能不能铸出好的器物,则要靠“工有巧”。工之“巧”,在于“制范”。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主要用陶范,称为“范铸法”,在此基础上又细分出“浑铸法”、“复合陶范法”、“活块模”、“活块范”、“分铸法”、“焊接法”等多种铸造工艺。笔者曾在河南安阳实地考察过根据古法仿铸青铜器的过程:第一步是制作模型,用泥土制作一件与欲铸造的青铜器同样大小的模型,将花纹和铭文都在上面刻好。第二步是将泥模阴干,再用火烘烤使其坚硬。然后据此翻制外范和内范,再将内外范组合到一起,即“合范”,合范后内外范之间的空腔就是要铸造的青铜器形状。第三步是浇铸,将坩埚内的高温青铜熔液从上面的孔道(俗称“浇口”)注入“范”中,冷却凝固后拆下外范及内范,再对已成型的青铜品外表进行打磨和修整,一件青铜器成品就诞生了。 

  因为陶范一般一铸即毁,所以在手工时代,一模一样的青铜器几乎没有。而有的大型青铜器要“分铸”,即主体和附件分开铸,或先铸造出器物的附件,如提梁、器表装饰的兽头等,然后将其置入器身的合范之中,在浇铸器身时,附件就与器身铸接在一起了。也有的先铸出主体(器身)再浇铸附件,如商代后母戊鼎,两侧的“耳朵”就是后铸上的。 

  春秋时又使用了“焊接”法,将分铸好的青铜器身及耳、足等附件焊接在一起。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两件莲鹤方壶(现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河南博物院各藏一件)便使用了焊接法,兽形器耳、圈足下面的伏兽等都是焊到器身上的。春秋中期,还发明了更为精密的铸造工艺“失蜡法”。失蜡工艺即“熔模法”,是一种精密铸造手段,适合制作花纹层叠、繁缛瑰丽的器物。1978年在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时期楚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禁,周边透雕的花纹玲珑剔透。此外还有湖北省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纹饰复杂的尊盘等,这类青铜器中屈指可数的珍品都是用“失蜡工艺”铸造出来的。曾有学者一度认为这一方法是“外来”的,或从印度传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实,这是中国古代工匠自己的发明。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北京晚报电子版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