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与贩书 孰先孰后?
http://www.socang.com   2018-07-17 10:37   来源:古籍 作者中国经营报

  徐家汇藏书楼由南北两幢砖木结构楼房组成,四层的南楼又称神甫楼,始建于1867年,曾是耶稣会士饮食起居之所。当年耶稣会士为了在上海传播西方新文化而盖起了藏书楼,收集了无数西文典籍、中国地方志,以及近代以来的诸多珍贵报纸。 

  每个去过徐家汇藏书楼的人,都可以在铺天盖地的图书里享受到空气中的宁静,而宁静的背后是藏书楼在运作上的无为态度。在抗战时期,藏书楼的司铎也曾不惜高价搜集方志,但藏书楼在古籍流通方面的力度向来不大,这几年仅面临过一次差点成功的西文拍卖。被看中的是1000多本各种各样的西文古籍,有目录,也有图片,据说有相当的价值,报价达几百万元。最后,徐家汇藏书楼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这次市场化的机会。目前,徐家汇藏书楼并无任何与书相关的经营,只是靠着国家的拨款,做着一些修补和编目的工作,以及对馆藏的外文报纸进行电子化。 

  与徐家汇藏书楼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籍市场在如今这个盛世收藏年代的日益火爆。拍卖公司近年来纷纷涉足古籍拍卖领域,举办古籍大拍的拍卖公司除了过去的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国书店、北京德宝等11家,又新增了上海博古斋、天津鼎晟、北京中安太平、天津立达、南京盘龙、上海敬华等6家。拍卖价格更是屡创新高,2002年《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在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拍出990万元的天价,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明末汲古阁影宋《陶渊明集》二册抄本,1996年的落槌价仅17万元,如今市场估价已在100万元以上。 

  藏而优则贩。随着古籍流通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古籍的价值正在不断回归,国内的博物馆和图书馆等专业收藏机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几年前,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郑板桥的《手书五经》被首都博物馆以550万元收购;同年,中国嘉德从美国觅得“翁氏藏书”以450万美元定向售让给上海图书馆。易趣网挣扎多年后最终被迫取消收费,而国内最大的旧书网“孔夫子”今年却开始向买卖双方收取0.8%的交易佣金,其生意也没见冷落,藏书贩书之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民间藏书文化在江南地区源远流长。自宋代以来,浙江的藏书家多达850人,历代所建的藏书楼亦多达800余座,数量居海内之首。以前的古籍谈不上流通性,藏书家大多是用一己之力收书、刻书,为的只是保存珍本和传承文脉。正如清代江南着名的四大藏书楼之一温州玉海楼的主人孙衣言在《玉海楼藏记》中所说:“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者,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无欲为一家之储也。” 

  毛晋的汲古阁藏书8.4万多册,40多年间他刻书600余种,影响遍及海内外。毛晋刻书从一开始就是当做正经的生意来做,选书、校勘、编审、出版、发行一条龙,走的是讲究品牌的高端路线。为了保证纸张质量,他到江西造纸的地方选定纸张,然后在纸边上盖一个“毛”字的印,这种纸后来被称为“毛边纸”。毛晋的书刻得好,生意做得自然红红火火,汲古阁也成了明末最大的私刻出版业。藏书、贩书到毛晋这样的地步,也算是一种极致了。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藏书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