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号出水紫砂壶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那些过往乘载着宜兴紫砂岁月的货船,或许就淹没在那一片汪洋里。17世纪到18世纪时期的工业发展不够先进,运送传输货物可能会发生意外,而满载货物的船可能就不幸再也无法返航。随着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打捞沉船成为我们了解、学习过往的又一大途径,让我们重温被忘在时光里的紫砂壶。
捷达麦森号(The Geldermalsen,又称南京号)
出水时间:1985年
沉没时间:乾隆16年12月(1752年1月)
地点:南洋
出水文物:紫砂壶×10件
当时大清乾隆十六年,一艘满载着各式精美货品的商船——捷达麦森号,从广州出发前往荷兰。却不幸在新加坡港东南方撞上暗礁翻沉,幸存者仅32人,其余80人随船货一起沉入大海。
1985年麦克哈彻根据自己所研究的档案资料,带领他的队员们在南海打捞起了在海底沉睡了200多年的捷达麦森号(又称南京号)。
捷达麦森号主要的出水物有约十五万件青花瓷器和125件购自南京的金锭,还有约十件的宜兴紫砂壶,其中有一件便是六方狮钮壶。
六方狮钮壶是清朝时流行的壶款,一般狮子多以木模压出粗坯,再进行细部修饰,其精者能以刻线技法表现出小兽皮毛茸茸的质感。
而今年,在圣约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8美国纽约中国古艺术品拍卖会上,就有一把六方狮钮壶以800万元港币成交。
乌斯特兰号(The Oosterland)
出水时间:1991年
沉没时间:康熙36年(1697年)
地点:南非开普敦Table海湾
出水文物:紫砂壶×6件
乌斯特兰号出水紫砂壶
乌斯特兰号出水物中至少有六件外销紫砂壶与数十个残片,六件全部钤有款识,且风格与中国本地无异。
但部分茶壶外表用模印的吉祥纹样装饰,显然是为了迎合西方市场的外销紫砂壶,另有一件工夫茶地区常见的龙蛋壶。
得顺号(The Tek Sing)
出水时间:1999年
沉没时间:道光元年12月(1822年)
地点:爪哇岛北部海域
出水文物:紫砂壶 x 300件
得顺号出水紫砂壶
得顺号出水的紫砂壶基本涵盖了功夫茶壶的主要品类,均属于圆器,多以朱泥为主,仅有少部分紫泥。壶底款识大多以竹刀、铁刀写刻诗词,并署“孟臣制”行书阴文款。
迪沙如号(The Desaru)
出水时间:2001年
沉没时间:道光年间(1845年)
地点:马来西亚半岛Johor东南部Desaru渔民博物馆海岸两海里处
出水文物:紫砂壶 x 300件
迪沙如号出水紫砂壶
迪沙如号出水紫砂壶制作工艺不高,大都是中档商品壶。紫砂壶的款识却多达30余种,除了少数为传统的孟臣款外,还有“有余秘制 、友兰监制、周春辉堂、友义、文元、汤婆、邵元麒制、宜邑蒋制、茶熟香温、寿、不可生妒忌心”等款。
有趣的是,迪沙如号这批茶壶是被储置在数十个大小宜兴陶缸中,茶壶间的空隙充填着稻壳之类的植物细粒作为缓冲。这种装运茶壶的方法似乎未见于其他沉船。
万历号(The Wanli)
出水时间:2003年
沉没时间:明朝天启年间(约1625年)
地点:马来西亚Terenganu省Tanjong外六海里深海40米处
出水文物:紫砂壶残件若干
万历号出水紫砂残件
万历号出水的紫砂器极少,只捞起三只壶盖与二片破片,其中一个壶盖以珠钮为中心,贴饰十二棱的星形泥片,上面并押印一圈连续涡纹,工艺精良。
虽然未见壶身出水,但是已经透露出不少的宝贵信息。这是目前已知水下考古中,年代最早的出水紫砂壶。
象山小白礁一号沉船
出水时间:2012年
沉没时间:清道光年间
地点:宁波象山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海域
出水文物:紫砂壶残件、紫砂茶叶罐
象山小白礁一号沉船出水紫砂与瓷器
象山小白礁一号沉船,仅出土一把失盖朱泥壶与一件紫砂茶叶罐,应该是船员的日用茶具。由于尚未看到进一步的考古报告,仅从新闻图片中,推断出这是一把工夫茶区所使用的宜兴朱泥壶。
近年我国考古学界对水下考古不断研究推进,在陆续出水的文物中,也不乏来自宜兴的紫砂器具。
那些在深海中沉睡了几百年的紫砂器具,除去神秘的光环和各种耐人寻味的讯息,同时向世人传递着属于紫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