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气灵动的紫砂名器
http://www.socang.com   2018-06-20 09:47   来源:北京日报

 

 

紫砂笔筒 杨凤年(清)

  穿越数百年时光隧道,紫砂器带着氤氲缭绕的文人气息款款而来,气韵灵动,媲美金玉。 

  从明清紫砂壶的造型中可以看出,文人雅士的参与无疑给紫砂壶涂上了浓重的文化色彩,极大地拓展深化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炉钧釉莲子壶 徐飞龙(清)

汉君壶 俞国良(清)

  俞国良是清末民初的制壶名手,曾为两广总督端方造壶,经典款式有“汉君壶”“乳鼎壶”“白泥大壶”,历来被视为紫砂珍品。1932年,俞国良的“传炉壶”获得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优秀奖。 

  我收藏的俞国良汉君壶,器型与曼生扁壶相仿,后经艺人不断改进,至清末时基本定型为平盖汉君壶。壶身扁圆,大口斜肩,直臂腹,腹以下又斜收,盖采用虚嵌式结构,呈圆弧形凸起,桥型钮,作品整体感强,自然舒畅,嘴、把、桥钮方中圆浑,嵌盖圆穹与唇合体,微细中见神韵。 

  壶腹篆刻落款“东溪”,为清末紫砂刻陶名家赵松亭刻。他精刻的紫砂陶艺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在造型上力求完美大气,颇受文人雅士的钟爱。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出,赵松亭驾驭刻陶的能力如同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一样游刃有余。如此合作之壶,实属难得。 

  徐飞龙是清雍正时期著名紫砂制壶大师,以汉方壶传世,为清代十大紫砂名家之一。他制作的莲子壶体近圆形,盖口两端均做圆唇,相互紧密切合。壶盖中部上隆,呈半圆形,中心设圆钮,壶身为圆弧,底部内收,两侧分出流嘴执把。“莲子”家族造型各异,形态不一,也应验了佛家的“莲由心生,心生万象”。这种“莲子”造型源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莲子罐”,当时的造型是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到后来由古朴敦厚演变为清秀俏丽,盖子盈起,上加珠钮,略显高耸;一弯小流出于壶肩,轻巧娇娆,壶把如美人手臂作叉腰状,亭亭玉立之姿。随着“莲子”越来越受大众喜爱,便被工艺师随意“打扮”,就有了后来的如意莲子、平盖莲子及牛盖莲子等。 

  我收藏有一把徐飞龙制作的炉钧釉莲子壶,通体以蓝色釉料为主,呈现出清代中期流行样式。炉钧,宜兴当地称画彩釉、满釉,创始于清雍正,一度盛行于嘉道。彩釉装饰是在烧过的紫砂壶上用釉彩绘或满身挂釉,二次烧成的一种装饰方法。这种工艺无疑是受瓷器的釉上彩工艺的影响。 

  此件莲子壶造型敦秀柔美,典雅端庄,紫砂内胎再配以炉钧釉装饰其上,釉彩清幽。整器儒雅大气,让人爱不释手,是壶艺收藏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 

  在我收藏的近百件紫砂壶中,最为精美的当属一件杨凤年的竹段紫砂笔筒。杨凤年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系杨彭年之妹。 

  这件紫砂笔筒制作完全采用写实的技法,以本山绿泥为材料,外表由不同的圆竹节、半圆竹节和竹片环列成型。挺拔的竹节、光润的竹皮、破损的竹端、显露的竹筋、稚嫩的竹芽、虫蛀“蚓痕”、竹子隔层的皴裂、锯鲜竹片时留下的“错位”痕迹,甚至连竹背面霉变的白斑都做得细腻逼真,活灵活现。 

  杨凤年制壶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清代最有名望的制壶女艺人。她的传世作品较多,尤以制作“竹段壶”和“竹段笔筒”名声大振,蜚声清代紫砂艺坛。此件竹段笔筒落阳文楷书方印,印文为“清西泠捌家觅凤年竹段道光年制”,字迹工整秀丽。作为紫砂名家与西泠八家交往合作的见证,堪称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气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