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现场
近日,由英国艺术慈善基金会和英国沃夫森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藏品,英国博物馆的收藏事业将难现生机。该报告由英国历史学家大卫·坎纳迪内撰写,坎纳迪内调查了从19世纪30年代至今英国博物馆的收藏情况,并认为博物馆的资金投入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博物馆没有制定任何收藏战略,他们更多的是基于应对而并非“主动出击”。
海外博物馆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收入紧张、展示方式陈旧、安保措施不够严密等,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的发展策略也需因时而变。
博物馆应制定收藏策略
坎纳迪内在报告中指出,英国的博物馆近10年来拨款不断减少,而全球高端藏家为艺术品市场开出了高昂的价格。该报告认为,由于英国博物馆的收藏事业获得的公共投入比过去10年减少13%,从2007年的8.29亿英镑降至7.2亿英镑,想要采取积极的收藏策略变得十分困难。而对于那些依赖地方财政的博物馆来说,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不仅是英国,美国等诸多欧美国家的博物馆也受到公共投入减少所带来的影响,并开始着手设法增加收入。《美国艺术》杂志主编理查德·怀恩介绍,欧美各大博物馆主要通过3个渠道获得资金:一是个人或企业捐赠;二是向基金会申请;三是通过私人和政府资助。其中,私人赞助或寻找基金申请专向资助是博物馆较主要的经济来源。在公共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一些博物馆开始出售藏品以扩充收入来源。
目前,包括美国博物馆联盟、美国州与地方历史协会等在内的机构都表示反对博物馆出售藏品,除非出售藏品的所得收益被用来购买更多的艺术品或修复现有藏品。但由于各方原因,美国不少高校和机构都在争议声中出售藏品,如国家学院博物馆和学校、兰道尔夫学院、特拉华州艺术博物馆、伯克郡博物馆等。其中,甚至包括一向被视为“财大气粗”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16年9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委托纽约佳士得拍卖了501件藏品,囊括了自唐代前至明清各时期的陶瓷作品,最终,这批藏品以1200万美元成交。
2017年7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美国Steven & Alexandra Cohen基金会向其捐赠5000万美元。这笔捐款将用于博物馆的后续整修和扩建项目,包括将增加4600多平方米的画廊空间,以便让博物馆能够有足够空间重新构思藏品和展览的呈现形式。此外,博物馆还将用这笔捐款改善博物馆的公共区域,为参观者提供更多便利。尽管有了巨额资金的注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依然选择出售藏品,如2017年10月,该博物馆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出售了部分馆藏摄影作品。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格伦·迪·劳瑞表示,出售藏品获得的收入可以更好地支持博物馆其他项目。
坎纳迪内的报告认为,出售藏品不应作为博物馆的收入来源。藏品是博物馆的灵魂,对博物馆来说,只有有针对性地调整、丰富藏品,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的软实力。英国博物馆协会的统计显示,英国各种主题博物馆有近2000家,在2015年有1/5的博物馆相继关闭。在此情况下,如何增加自身的文化吸引力,是每一家博物馆都应考虑的问题。比如,英国赫尔的福林斯美术馆以160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一幅由14世纪意大利锡耶纳艺术家皮亚特·洛伦采蒂绘制的油画《基督与圣徒保罗和彼特》,这一收购不仅丰富了该馆的馆藏,更为整个城市增加了文化砝码。在该市为申办2017文化之都递交的提案中,这个收藏案例在引言部分得到重要引用。
博物馆安保漏洞亟待解决
在困扰欧美博物馆的各种问题中,仓储、安保等环节的漏洞也不容忽视。日前,捷克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批珍藏宝石在一次常规检验时,竟被测出是赝品,真品已在过去的50年间遗失。
据有关媒体报道,本次被检测的珍藏宝石主要包括一批5克拉的钻石,以及19克拉的蓝宝石。该博物馆过去一段时期出资购置的馆藏珍品中,已有半数被验明是假货。目前,博物馆方面正在尝试寻找假货事件背后的始作俑者,调查究竟是当年购置馆藏品时上当受骗,还是博物馆“内鬼”所为。博物馆负责人伊沃·马切克表示,过去数年间,这批宝石曾分别被置于不同的地方收藏,但自2011年起它们全部都被安放在布拉格市郊区的一个保管处。马切克表示,这批宝石中的一颗蓝宝石,在20世纪70年代时价格就有20万捷克克朗,如今其价值应已超过数千万捷克克朗。
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底,一名美国人从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展出的一个兵马俑上折断并盗走一根拇指。目前,被盗拇指已被找回,涉事男子被逮捕后获保释,但他面临从博物馆盗取重要艺术品并藏匿等指控。据了解,导致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该馆的安全服务承包商的安保系统存在漏洞,没有遵循标准的关门程序,展厅虽然闭馆却未锁门,导致前来此博物馆参加派对的人依然能够进入闭馆的展厅。有专家认为,在财政紧缩的情况下,博物馆的安保问题不应由于资金问题被忽视,反而更应提起重视。
多元化运营品牌内容
在互联网大潮的影响下,现有的博物馆体系是否符合未来的要求?美国博物馆与网络协会在2017年年会中探讨了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的策略、创新和数字变革总监康夏总结了会议探讨的要点,其中包括:一是视角的转变,把用户(观众)置于博物馆工作的中心,从机构或博物馆的知识与内容转向观众的需求和期待;二是内容是关键,它能够让藏品具有更广泛的可及性,吸引新的观众,提升参观体验和质量。为了吸引用户,博物馆创建了多种的平台和渠道,在为这些渠道和平台提供大量内容时,博物馆可以通过完善的内容规划、创建和管理过程为观众提供有意义的、以用户为导向的内容;三是要采用浸入式的、讲故事的方式,为公众呈现展览,而不应只是让藏品摆在展柜中展示;四是博物馆相关应用程序应注重界面设计、内容丰富以及更多的互动;五是博物馆需要数字战略来铺设一条清晰的发展道路,从而指导机构的数字化变革。
“把开放作为默认设置”是许多人对博物馆的期望。人们希望博物馆为研究和信息获取提供开放的途径,激发观众发现新的知识,并鼓励公众参与其中。而博物馆的创新性活动能够帮助参与者开阔视野、更新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生活的社区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根源。同时,博物馆举办的跨文化活动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从而让社区变得更加包容。
2013年,意大利锡耶纳博物馆基金会启动了一项名为“观点:锡耶纳省的博物馆与跨文化交流”的活动。该项目基于基金会与佛罗伦萨人种学和民族志国家博物馆合作的实验性研究,研究内容是开办针对不同国籍成人移民的跨文化研习班。2013年至2014年,来自锡耶纳、埃尔萨谷口村和波吉邦西3所中学的5个班级参与了项目,参与项目的孩子们来自意大利不同地区和民族,他们在项目中,每人需要围绕4个主题(装饰物、玩具、仪式、社会关系)选取一件博物馆藏品。该项目旨在说明,博物馆中的文物对于当下的人们也是有意义的,并且可以与人们的个人经历相关。目前,该项目已成为锡耶纳博物馆基金会赞助的长期教育活动。
在开发并完善博物馆的各项基础功能之外,很多博物馆还利用高科技元素,如AR、VR等技术,让博物馆的展品“活”起来,与观众产生互动。很多博物馆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功能和认知范畴,而是在履行传统目标的同时,积极探讨新的策略方法,开发年轻的观众群体。比如,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开展的一个项目“旅程定制”,提供数字化与亲身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参观者可以在触摸屏设备上设计他们自己的博物馆参观之旅,然后按照设计路线参观博物馆的展厅。